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皓阳专利>正文

一种导盲手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386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盲手杖,手杖包括底部设有调节杆的把手,调节杆底部包括底部设有第一传感单元的底座,把手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调节杆配合调节单元,调节杆处和/或把手顶部设有第二传感单元,第一传感单元、调节单元、第二传感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配合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倾斜角度进行触发,以倾斜角范围内不同的路面颜色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对突发紧急情况反应及时,帮助盲人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感知周围环境,安全快捷行走,针对不同地点、地形、地面样貌及色彩区分,使盲人群体便捷取用,广泛性好,不依赖定位功能,准度和精度高,使用简便、易于携带。

A walking stick for guiding the bl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盲手杖
本技术属于帮助病人或残疾人走动的器具的
,特别涉及一种导盲手杖。
技术介绍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中国是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约有500万,占世界盲人人口的18%,同时,我国每年新增45万盲人,他们的出行问题是中国城市治理的难题之一,防盲治盲情形不容乐观。对于盲人及弱视群体,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从基础建设上保障他们的顺利出行,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手段,保证这个群体的人们能够高效、安全的出行。近年来,中国社会对残疾人关注度上升,视力障碍人士出行难的问题有所缓解,传统的导盲方式包括训练用于引路的导盲犬、普及导盲棍等,相继出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视力残疾旅客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若干规定(试行)》确保了盲人携带导盲犬出行的便利,许多公共场所也陆续向导盲犬开放。然而,导盲犬的培训周期长、价格高昂、导盲犬和被引导盲人间存在较长的磨合期,同时,我国地域广博,导盲犬的应用范围小,社会接纳程度不高,距离全社会接纳尚需时日;而导盲棍则存在无法给出判断性意见,其仅作为盲人群体的双手的延伸体存在,甚至存在着因为导盲棍而引发的盲人群体与占用盲道人群间的纠纷。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1910139730.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导盲杖、导盲系统及导盲方法,导盲杖包括开关、手柄、撑杆、输入装置、主控制系统、避障系统、导航信息获取装置以及跌倒防护系统,导盲系统包括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标签信息和卫星信号地理位置信息、智能用户端以及导盲杖,导盲方法包括利用导盲杖获取用户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并接收用户请求信息、将用户当前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用户请求信息传送至导盲杖、导盲杖根据接收信息进行路线规划,生成导航信息进行导航;导盲杖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准确的导航信息,覆盖地域广,能够在用户出行时,可以时时把路况信息反馈给用户以及将用户信息反馈给他人,导盲系统功能齐全,成本低,可行性高,导盲方法响应速度快,安全方便。然而,此专利需要保证导航信息的绝对准确,此导盲杖无法将走偏的盲人快速纠偏到准确的位置,如盲道上,亦无法准确判断使用者需要在一个交叉路口往何方向行进,针对不同的地形和地点来说导航、定位均可能存在些微的偏差,而这些偏差对于特殊群体来说,则可能是极度危险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导盲手杖。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盲手杖,所述手杖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底部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底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有第一传感单元;所述把手底部设有第一控制单元,所述把手顶部设有第二控制单元;所述调节杆配合设有调节单元,所述调节杆处和/或把手顶部设有第二传感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单元、调节单元、第二传感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连接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合设有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优选地,所述底座两端部朝内分别设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套设有导向轮;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与控制器配合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传感单元为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侧部设有补光灯。优选地,所述调节杆包括底部与底座顶部固定连接的固定部及顶部与把手底部固定连接的调节部;任一侧的所述调节部与对应侧的固定部间设有调节单元。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设于调节部两侧的齿条及设于固定部两侧的齿条槽,对应侧的所述齿条与齿条槽间设有齿轮,2个所述齿轮分别套设在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优选地,所述第二传感单元为角度传感器。优选地,所述调节杆的前端设有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与控制器配合设置。优选地,所述输入单元包括摄像头。优选地,所述输出单元包括扩音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导盲手杖及其控制方法,通过自上而下顺次设置把手、调节杆和底座,构成整个手杖的结构;在底座底部设置第一传感单元,在调节杆配合设置调节单元,并在调节杆处和/或把手顶部设置第二传感单元,以控制器接收或反馈信息至第一传感单元、调节单元、第二传感单元,并通过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触发手杖的特殊功能。本技术以第二传感单元检测到的倾斜角度进行手杖作业的触发,控制器控制第一传感单元检测倾斜角范围内的路面颜色,根据不同的路面颜色选择不同的手杖工作模式,或是当使用者将手杖置于竖直位时,手杖归位,继而由使用者控制停机或待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能对于突发紧急情况作出及时、良好的反应,帮助盲人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感知周围环境,安全快捷行走;(2)本技术能针对不同的地点、地形、地面样貌及色彩区分,使得盲人群体能便捷取用,具有广泛性,不依赖于定位功能,准度和精度高;(3)本技术使用简便、易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座部分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调节杆的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盲手杖,所述手杖包括把手1,所述把手底部设有调节杆2,所述调节杆2底部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底部设有第一传感单元4;所述把手1底部设有第一控制单元5,所述把手1顶部设有第二控制单元6;所述调节杆2配合设有调节单元,所述调节杆2处和/或把手1顶部设有第二传感单元7,所述第一传感单元4、调节单元、第二传感单元7、第一控制单元5、第二控制单元6连接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合设有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本技术中,导盲手杖整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把手1、调节杆2和底座3,其中,把手1可以设置放置手指的弧形槽,也可以设置防滑层,此结构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需求自行设置。本技术中,通过在把手1的底部设置第一控制单元5进行全机启动/关机的控制,一般来说,第一控制单元5为按键。本技术中,通过在底座3的底部设置第一传感单元4,在调节杆2配合设置调节单元,并在调节杆2处和/或把手1顶部设置第二传感单元7,以控制器接收或反馈信息至第一传感单元4、调节单元、第二传感单元7,完成路况识别、启停识别、手杖使用感调节的需求。本技术中,通过在把手1的顶部设置第二控制单元6,使用者可以在需要时向周边的人寻求帮助,如按键等,操作后接通控制器,由控制器触发报警或输出单元进行输出。本技术中,关于第一控制单元5和第二控制单元6相对于把手1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依据本领域技术人员采集的数据进行调整,便于使用者迅速触发使用且不易误触即可。本技术中,通过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可以触发手杖的特殊功能,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充分利用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对手杖的功能进行扩展。本技术能对于突发紧急情况作出及时、良好的反应,帮助盲人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感知周围环境,安全快捷行走;能针对不同的地点、地形、地面样貌及色彩区分,使得盲人群体能便捷取用,具有广泛性,不依赖于定位功能,准度和精度高;使用简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盲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杖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底部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底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有第一传感单元;所述把手底部设有第一控制单元,所述把手顶部设有第二控制单元;所述调节杆配合设有调节单元,所述调节杆处和/或把手顶部设有第二传感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单元、调节单元、第二传感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连接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合设有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盲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杖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底部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底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有第一传感单元;所述把手底部设有第一控制单元,所述把手顶部设有第二控制单元;所述调节杆配合设有调节单元,所述调节杆处和/或把手顶部设有第二传感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单元、调节单元、第二传感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连接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合设有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盲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两端部朝内分别设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套设有导向轮;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与控制器配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盲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单元为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侧部设有补光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盲手杖,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皓阳
申请(专利权)人:胡皓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