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脑压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333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脑压板,包括脑压板本体,所述脑压板本体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脑压板本体的转角为弧形设置,所述脑压板本体一侧为手持端,另一侧为工作端,所述工作端设置有透明区域,所述握柄滑动设置在手持端;所述凹槽设置在工作端,且与透明区域连接,所述凹槽用于连接海绵,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设置在脑压板本体内,且所述引流管延伸至手持端的外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凹槽内;所述照明灯珠设置在工作端,且位于透明区域内,所述照明灯珠连接充电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义务人员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过程中发生脑组织损伤的风险。

A brain compression plate for neuro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脑压板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脑压板。
技术介绍
脑压板是神经外科手术中常用器械之一,其主要用于牵拉脑组织,暴露深部病灶,并为深部显微操作提供良好视野。脑压板术中牵拉主要分为持续性和间歇性牵拉两种,持续性牵拉通常是指术中持续不断牵拉脑组织,间歇性牵拉是指反复牵拉及放松脑组织多次。脑压板为刚性结构,且边缘锐利,加之脑组织具有搏动性,对脑组织过度或不适当的牵拉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水肿、脑挫伤、脑梗死、脑出血等脑损害,是神经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医源性损害。脑压板相关脑损伤已被证实与脑表面所受压力及牵拉时间密切相关,不同年资和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使用脑压板牵拉脑组织多凭个人经验,无牵拉力度等量化标准,且书中脑组织牵拉时间也无明确记录,这是导致神经外科手术中脑压板相关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831838U公开了一种新型脑压板,其包括脑压板板体,脑压板板体为中空板体,脑压板板体的一端呈圆弧状,在该脑压板板体的靠近其圆弧端的近端部设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区域,在该透明区域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脑压板,包括脑压板本体(1),所述脑压板本体(1)上设置有刻度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转角为弧形设置,所述脑压板本体(1)一侧为手持端,另一侧为工作端,所述工作端设置有透明区域(2),所述脑压板本体(1)上设置有握柄(3)、凹槽(4)、照明灯珠(5)、充电电池(6)、USB充电孔(7)、压力传感器(8)和压力显示器(9);/n所述握柄(3)滑动设置在手持端;/n所述凹槽(4)设置在工作端,且与透明区域(2)连接,所述凹槽(4)用于连接海绵(12),所述凹槽(4)内设置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连接有引流管(10),所述引流管(10)设置在脑压板本体(1)内,且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脑压板,包括脑压板本体(1),所述脑压板本体(1)上设置有刻度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脑压板本体(1)的转角为弧形设置,所述脑压板本体(1)一侧为手持端,另一侧为工作端,所述工作端设置有透明区域(2),所述脑压板本体(1)上设置有握柄(3)、凹槽(4)、照明灯珠(5)、充电电池(6)、USB充电孔(7)、压力传感器(8)和压力显示器(9);
所述握柄(3)滑动设置在手持端;
所述凹槽(4)设置在工作端,且与透明区域(2)连接,所述凹槽(4)用于连接海绵(12),所述凹槽(4)内设置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连接有引流管(10),所述引流管(10)设置在脑压板本体(1)内,且所述引流管(10)延伸至手持端的外部;
所述压力传感器(8)设置在凹槽(4)内;
所述照明灯珠(5)设置在工作端,且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学彬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