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24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办公椅,包括椅座、椅背、头靠、底脚和两个扶手,所述椅背的底部与椅座转动连接且两者设有角度可调结构,所述头靠位于椅背的顶部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底脚包括底座和伸缩连接柱,所述伸缩连接柱顶部与椅座的底部连接,所述角度可调结构位于椅背底部的其中一侧,且包括连接轴和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位于该侧的椅座侧面;所述控制开关呈长条型且倾斜设置,自由端朝下。该办公椅椅背调节更加方便、更加适合坐在办公椅上操作。

Office ch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办公椅
本技术涉及办公设备
,具体讲是一种办公椅。
技术介绍
办公椅广泛使用在各类办公场所。目前越来越重视舒适性、功能和高度的可调节性。目前有一款办公椅,包括椅座、椅背、头靠、底脚和两个扶手,所述椅背的底部与椅座转动连接且两者设有角度可调结构,所述头靠位于椅背的顶部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底脚包括底座和伸缩连接柱,所述伸缩连接柱顶部与椅座的底部连接,底部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延伸有多根连接杆,每根连接杆上设有万向轮。以上这种结构的办公椅存在以下不足:虽然椅背可以角度可调,但是调节开关是设在在椅背的底部,这样不方便坐在办公椅上的单手操作;或者需要刻意的寻找开关,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椅背调节更加方便、更加适合坐在办公椅上操作的办公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办公椅,包括椅座、椅背、头靠、底脚和两个扶手,所述椅背的底部与椅座转动连接且两者设有角度可调结构,所述头靠位于椅背的顶部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底脚包括底座和伸缩连接柱,所述伸缩连接柱顶部与椅座的底部连接,底部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延伸有多根连接杆,每根连接杆上设有万向轮;所述角度可调结构位于椅背底部的其中一侧,且包括连接轴和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位于该侧的椅座侧面;所述控制开关呈长条型且倾斜设置,自由端朝下。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角度可调结构位于椅背底部的其中一侧,方便操作者单手操作;再由于所述控制开关位于该侧的椅座侧面,操作者的手往下伸后,可以直接接触到控制开关,并且方便调节。再由于控制开关呈长条型且倾斜设置,自由端朝下,长条形与椅背的外形近似,操作者的手板动控制开关的自由端,且两者的转动方向一致,从而方便操作者调节。作为改进,所述扶手包括顶板和伸缩杆,所述顶板与椅座平行设置,所述伸缩杆的顶部与底板固定,底部与通过连接头安装在椅座的一侧侧面,所述顶板的内侧侧面设有控制伸缩杆伸开或收缩的开关,使扶手可以上下调节,适用不同使用者需要的扶手高度。作为改进,所述扶手包括顶板和支架,所述支架呈圆环形,所述顶板滑动安装在支架的顶部,顶板的内端与椅背铰接,所述支架的底部通过两个螺栓固定在椅座的侧面,使扶手的顶板与椅背连接在一起,扶手跟随椅背的摆动而联动,同时也增加了扶手的强度。作为改进,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T型导轨,所述顶板的底部设有T型导块,所述T型导块滑动连接T型导轨内,使顶板能跟随椅背调整角度而滑动,通过T型导轨和导块,增加上下方便的限位,避免两者错位而脱落作为改进,所述椅背内部采用一体式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两根竖梁、顶梁和底梁,所述两根竖梁、顶梁和底梁连接形成一个环形框架,每根竖梁的上部设有第一侧翼、下部设有第二侧翼,所述两根竖梁的上部还连接有加强板,能增加椅背的整体强度,避免长期使用而变形。作为改进,所述加强板设有两个通孔,在增加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作为改进,所述椅背的上部两侧均设有第一护边,下部两侧均设有第二护边,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护边的下部与第二护边圆弧平滑连接,增加包裹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办公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办公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办公椅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办公椅的扶手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办公椅的椅背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椅座,2、椅背,2.1、第一护边,2.2、第二护边,3、头靠,4、扶手,4.1、顶板,4.2、伸缩杆,4.3、支架,5、底座,6、伸缩连接柱,7、万向轮,8、开关,9、控制开关,10、竖梁,11、顶梁,12、底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办公椅,包括椅座1、椅背2、头靠3、底脚和两个扶手4,所述椅背2的底部与椅座1转动连接且两者设有角度可调结构,所述头靠3位于椅背2的顶部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底脚包括底座5和伸缩连接柱6,伸缩连接柱6可以上下伸缩,且通过开关控制,在调节前打开开关,上下自由调节,调节后再复位开关,从而锁定高度。所述伸缩连接柱6顶部与椅座1的底部连接,底部与底座5连接,所述底座5延伸有多根连接杆6,每根连接杆6上设有万向轮7,本实施例有五根连接杆6,大致在同一平面,万向轮7可360度滚动。所述角度可调结构位于椅背2底部的其中一侧,且包括连接轴和控制开关9,所述控制开关9位于该侧的椅座1侧面;所述控制开关9呈长条型且倾斜设置,自由端朝向椅子的正面并且朝下。控制开关9的固定端与连接轴连接,具体的调节结构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由于角度可调结构位于椅背底部的其中一侧,方便操作者单手操作;再由于所述控制开关位于该侧的椅座侧面,操作者的手往下伸后,可以直接接触到控制开关,并且方便调节。再由于控制开关呈长条型且倾斜设置,自由端朝下,长条形与椅背的外形近似,操作者的手板动控制开关的自由端,且两者的转动方向一致,从而方便操作者调节。如图1-3所示,扶手4的实施例1:所述扶手4包括顶板4.1和伸缩杆4.2,所述顶板4.1与椅座1平行设置,所述伸缩杆4.2的顶部与底板4.1固定,底部与通过连接头安装在椅座1的一侧侧面,所述顶板4.1的内侧侧面设有控制伸缩杆4.2伸开或收缩的开关8。所述顶板4.1的内端与椅背2之间设有间距。如图4所示,扶手4的实施例2:所述扶手4包括顶板4.1和支架4.3,所述支架4.3呈圆环形,所述顶板4.1滑动安装在支架4.3的顶部,顶板的内端与椅背2铰接,所述支架4.3的底部通过两个螺栓固定在椅座1的侧面,就是支架4.3的底部与椅座1有两个固定点,牢固性好。所述支架4.3的顶部设有T型导轨,所述顶板4.1的底部设有T型导块,所述T型导块滑动连接T型导轨内。所述T型导轨呈弧形,T型导轨能防止顶板4.1脱落,稳定性好。椅背2调整,椅背2向后倾斜时,顶板4.1的内端跟随椅背2向后同时转动,顶板4.1的前端在支架4.3的顶部向后滑动。椅背2向前倾斜时,顶板4.1的内端跟随椅背2向前同时转动,顶板4.1的前端在支架4.3的顶部向前滑动。顶板4.1包括连接板和软垫,两者固定连接,软垫采用吸汗材料制成。连接板的中部采用镂空结构,降低重量。如图5所示,所述椅背2内部采用一体式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两根竖梁10、顶梁11和底梁12,所述两根竖梁10、顶梁11和底梁12连接形成一个环形框架,采用焊接固定。每根竖梁10的上部设有第一侧翼13、下部设有第二侧翼14,所述两根竖梁10的上部还连接有加强板15。所述加强板15设有两个通孔。所述椅背2的上部两侧均设有第一护边2.1,下部两侧均设有第二护边2.2,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护边2.1的下部与第二护边2.2圆弧平滑连接。骨架整体符合客户提供的海绵模型,同时符合人体工程学。并通过调整头靠3部位骨架的倾斜角度与高度,确保头靠3对颈部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办公椅,包括椅座、椅背、头靠、底脚和两个扶手,所述椅背的底部与椅座转动连接且两者设有角度可调结构,所述头靠位于椅背的顶部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底脚包括底座和伸缩连接柱,所述伸缩连接柱顶部与椅座的底部连接,底部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延伸有多根连接杆,每根连接杆上设有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可调结构位于椅背底部的其中一侧,且包括连接轴和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位于该侧的椅座侧面;所述控制开关呈长条型且倾斜设置,自由端朝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办公椅,包括椅座、椅背、头靠、底脚和两个扶手,所述椅背的底部与椅座转动连接且两者设有角度可调结构,所述头靠位于椅背的顶部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底脚包括底座和伸缩连接柱,所述伸缩连接柱顶部与椅座的底部连接,底部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延伸有多根连接杆,每根连接杆上设有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可调结构位于椅背底部的其中一侧,且包括连接轴和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位于该侧的椅座侧面;所述控制开关呈长条型且倾斜设置,自由端朝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包括顶板和伸缩杆,所述顶板与椅座平行设置,所述伸缩杆的顶部与底板固定,底部与通过连接头安装在椅座的一侧侧面,所述顶板的内侧侧面设有控制伸缩杆伸开或收缩的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包括顶板和支架,所述支架呈圆环形,所述顶板滑动安装在支架的顶部,顶板的内端与椅背铰接,所述支架的底部通过两个螺栓固定在椅座的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元龙顾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新露聚氨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