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压伤医用防护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18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口罩技术领域,具体为防压伤医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口罩本体两侧设置有耳带,所述口罩本体上设置有柔性的防护垫,防护垫包括脸颊防护垫和鼻梁防护垫,脸颊防护垫位于口罩本体内侧对应使用者脸颊处的边缘,鼻梁防护垫与脸颊防护垫连接,鼻梁防护垫从口罩本体对应使用者鼻梁处延伸至口罩本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的口罩长时间佩戴后导致使用者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问题。

Anti crush medical protective ma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压伤医用防护口罩
本技术涉及口罩
,具体为防压伤医用防护口罩。
技术介绍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来袭,医务人员冲锋于临床一线,由于口罩、护目镜、防护屏等防护用具层层叠加和长时间佩戴,导致部分医务人员的头面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压红和破溃,即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为了减轻头面部的压伤,医护人员多是自己在面部颧骨、脸颊、鼻梁等地方贴附敷贴后再佩戴口罩。每次佩戴口罩时都需要先贴服敷贴,操作麻烦,对于每天都要佩戴口罩的医护人员而言,无疑是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防压伤医用防护口罩,以解决现有的口罩长时间佩戴后导致使用者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压伤医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口罩本体两侧设置有耳带,所述口罩本体上设置有柔性的防护垫,防护垫包括脸颊防护垫和鼻梁防护垫,脸颊防护垫位于口罩本体内侧对应使用者脸颊处的边缘,鼻梁防护垫与脸颊防护垫连接,鼻梁防护垫从口罩本体对应使用者鼻梁处延伸至口罩本体外。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耳带用于挂在使用者耳部,从而将口罩本体佩戴在使用者面部,用以防护使用者的口鼻。脸颊防护垫用于隔离口罩本体和使用者的脸颊,鼻梁防护垫用于隔离口罩本体和使用者的鼻梁,避免口罩本体与使用者的鼻梁和脸颊直接接触。由此减少使用者脸颊和鼻梁的摩擦,从而减少使用者脸颊和鼻梁的压力性损伤。鼻梁防护垫延伸至口罩本体外,其与使用者鼻梁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更好的垫在口罩本体和使用者鼻梁之间,不仅能够更好的保护使用者的鼻梁,还能够提高口罩本体与使用者鼻梁的贴合度,从而提高口罩本体的密封性。进一步,脸颊防护垫两端沿着口罩本体的内侧边缘延伸至相互连接。有益效果:如此设置,即整个口罩本体内侧边缘均设置有脸颊防护垫,由此将口罩本体的内侧边缘与使用者面部的接触部位均隔离起来,能够对除脸颊和鼻梁之外的部位也进行防护。进一步,鼻梁防护垫的自由端呈弧形且弧心朝向鼻梁防护垫。有益效果:如此设置,能够避免棱角给使用者皮肤造成伤害。进一步,耳带上设置有柔性的防护套。有益效果:在耳带上设置柔性的防护套能够隔离耳带和使用者耳部皮肤,减少使用者耳部的摩擦,从而减轻使用者耳部的压力性损伤。进一步,防护套滑动连接在耳带上。有益效果:防护套滑动设置便于调节防护套的位置,能够适应不同使用者使用。进一步,鼻梁防护垫连接有柔性的额部防护垫。有益效果:设置额部防护垫能够防护使用者的额部,以便佩戴护目镜。进一步,额部防护垫为T形,T形的竖直部与鼻梁防护垫连接。有益效果:如此设置能够增大额部防护垫与使用者额头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的防护使用者的额头。进一步,额部防护垫可收纳至口罩本体内侧。有益效果:不佩戴护目镜时可将额部防护垫收纳起来,以避免其影响使用者视野和操作。进一步,额部防护垫与鼻梁防护垫一体成型。有益效果:如此设置加工方便,且能够避免连接处对使用者皮肤的磨损。进一步,鼻梁防护垫与脸颊防护垫一体成型。有益效果:如此设置加工方便,且能够避免连接处对使用者皮肤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五中额部防护垫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五中佩戴了护目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脸颊防护垫1、鼻夹2、鼻梁防护垫3、口罩本体4、耳带5、防护套6、额部防护垫7、充气管8、气腔9、护目镜10。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防压伤医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4,口罩本体4外侧对应使用者鼻梁的位置胶接有鼻夹2。口罩本体4两侧固定(可通过缝制、或胶接固定)有耳带5,两个耳带5上均滑动连接有柔性的防护套6,防护套6可采用硅胶等柔性材料。口罩本体4上固定(可通过缝制或胶接固定)有柔性的防护垫,防护垫包括脸颊防护垫1和鼻梁防护垫3。脸颊防护垫1呈环形且固定在口罩本体4内侧的边缘上,鼻梁防护垫3与脸颊防护垫1连接并从口罩本体4对应使用者鼻梁处延伸至口罩本体4外。鼻梁防护垫3与脸颊防护垫1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鼻梁防护垫3和脸颊防护垫1均采用硅胶或橡胶制成。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口罩本体4上鼻梁防护垫3和脸颊防护垫1,能够有效的将口罩本体4与使用者的脸颊和鼻梁隔离,减少使用者脸颊和鼻梁的摩擦,从而减轻使用者鼻梁和脸部的压力性损伤。鼻梁防护垫3延伸至口罩本体4外,能够增大其与使用者鼻梁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的防护使用者的鼻梁。此外,由于在口罩本体4对应使用者鼻梁处设置了鼻梁防护垫3,还能够使得口罩本体4更好的与使用者的鼻梁贴合,由此提高口罩本体4的密封性。在耳带5上滑动设置防护套6,实际运用时,使用者可调节防护套6的位置,使其垫在耳带5和耳部之间,由此隔离耳部皮肤,从而减轻耳部的压力性损伤。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鼻梁防护垫3的自由端呈弧形且弧心朝向鼻梁防护垫3,如此能够避免鼻梁防护垫3的棱角损伤使用者皮肤。此外,鼻梁防护垫3连接有柔性的额部防护垫7,额部防护垫7为T形,额部防护垫7的竖直部与鼻梁防护垫3一体成型。设置额部防护垫7,佩戴护目镜10时,额部防护垫7可隔离在护目镜10和使用者额部之间,能够有效的减少使用者额部的摩擦,从而减少使用者额部的压力性损伤。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额部防护垫7可收纳至口罩本体4内侧。具体的,实际生产时可将额部防护垫7以图2中的A处为对称线折叠,将额部防护垫7折叠到口罩本体4内侧,即图3所示的状态。折叠后,稍微热压将额部防护垫7的两端固定在口罩本体4内侧面上,佩戴护目镜10时将额部防护垫7与口罩本体4分离,即可展开额部防护垫7,将其敷在使用者额部对额部进行防护。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防护套6无法滑动,实际运用时可增大防护套6的长度来增加防护面积,则可无需滑动。防护套6和脸颊防护垫1内部均中空,防护套6通过其一端的耳带5与脸颊防护垫1连通,本实施例中防护套6可参考现有技术中挤压式的充气囊设置。口罩佩戴好后,可挤压防护套6对脸颊防护垫1内充气,由此使得脸颊防护垫1更好的与使用者脸部贴合,由此提高口罩本体4的密封性。连通脸颊防护垫1和防护套6的耳带5上设置有止流夹(图中未示出),充气完成后可关闭止流夹,避免气体回流。实施例五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鼻梁防护垫3内部中空形成气腔9,脸颊防护垫1位于使用者鼻梁处连通有带式(扁的)的充气管8,充气管8采用薄壁的橡胶管。充气管8自由端延伸至气腔9内,且充气管8的自由端位于折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压伤医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口罩本体两侧设置有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上设置有柔性的防护垫,防护垫包括脸颊防护垫和鼻梁防护垫,脸颊防护垫位于口罩本体内侧对应使用者脸颊处的边缘,鼻梁防护垫与脸颊防护垫连接,鼻梁防护垫从口罩本体对应使用者鼻梁处延伸至口罩本体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压伤医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口罩本体两侧设置有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上设置有柔性的防护垫,防护垫包括脸颊防护垫和鼻梁防护垫,脸颊防护垫位于口罩本体内侧对应使用者脸颊处的边缘,鼻梁防护垫与脸颊防护垫连接,鼻梁防护垫从口罩本体对应使用者鼻梁处延伸至口罩本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伤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脸颊防护垫两端沿着口罩本体的内侧边缘延伸至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压伤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梁防护垫的自由端呈弧形且弧心朝向鼻梁防护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伤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带上设置有柔性的防护套。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