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加口罩气密性的装置,包括口罩本体和与口罩本体相连的系带,所述口罩本体的边缘通过黏胶粘接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与人脸接触的一面开设有圆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消了现有口罩鼻处的金属条,避免金属条对皮肤的损伤,口罩本体边缘通过黏胶粘接有弹性体,佩戴口罩时,轻轻按压弹性体的圆槽处,即可将弹性体紧贴在面部,提高了口罩的气密性;同时,口罩本体边缘设置的延长部与弹性体配合,能够在增大口罩的覆盖面的同时,保护医护人员的面部肌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加口罩气密性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口罩气密性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最为重要的一道防护装备就是口罩,穿戴防护装备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检查口罩的气密性,气密性达不到要求,进入传染源暴露的隔离舱工作,将会带来极大的被感染风险。但是,目前所有口罩在气密性方面仅仅是依靠鼻夹上面附加的一根金属条,通过调整金属条与鼻夹的松紧度来调节气密性,大多数时候很难达到非常好的气密性要求,医护人员不得不通过加大金属条与鼻梁间的紧度来增加气密性,鼻梁被金属条长时间压迫,很多医护人员出舱后会出现鼻梁皮肤被压迫受损的情况,面部皮肤破损将会直接暴露在高浓度的新冠病毒环境中,增加被感染风险。同时,医护人员的脸型不同,小脸型与大脸型的医护人员与口罩的贴合性不同,小脸型的医护人员使用口罩时,口罩容易出现褶皱,此时对脸部的伤害更高,气密性也更差。所以,如何增加口罩气密性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口罩气密性的装置,本技术取消了现有口罩鼻处的金属条,避免金属条对皮肤的损伤,口罩本体边缘通过黏胶粘接有弹性体,佩戴口罩时,轻轻按压弹性体的圆槽处,即可将弹性体紧贴在面部,提高了口罩的气密性;同时,口罩本体边缘设置的延长部与弹性体配合,能够在增大口罩的覆盖面的同时,保护医护人员的面部肌肤。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增加口罩气密性的装置,包括口罩本体和与口罩本体相连的系带,所述口罩本体的边缘通过黏胶粘接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与人脸接触的一面开设有圆槽。优选的,所述圆槽的直径在2毫米至4毫米之间。优选的,所述弹性体中部开设有与鼻梁相对的凹槽,所述弹性体的厚度由中部至边缘依次变小。优选的,所述弹性体通过黏胶粘贴在口罩本体的内表面。优选的,所述弹性体通过黏胶粘贴在口罩本体的外表面。优选的,所述口罩本体边缘设有延长部,所述弹性体设置在口罩本体的延长部。优选的,所述弹性体为硅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口罩气密性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取消了现有口罩鼻处的金属条,避免金属条对皮肤的损伤,设置在口罩本体边缘的弹性体上开设有圆槽,佩戴口罩时,轻轻按压弹性体的圆槽处,即可将弹性体紧贴在面部,提高了口罩的气密性;同时口罩本体边缘设置的延长部与弹性体配合,能够在增大口罩的覆盖面的同时,保护医护人员的面部肌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口罩本体;2、系带;3、弹性体;4、圆槽;5、凹槽;6、延长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增加口罩气密性的装置,包括口罩本体1和与口罩本体1相连的系带2,口罩本体1的边缘通过黏胶粘接有弹性体3,弹性体3与人脸接触的一面开设有圆槽4,圆槽4可设置为其他形状,只要从外部挤压槽口可以排出空气即可。弹性体3可全覆盖在口罩本体1边缘上,设置在口罩本体1边缘的弹性体3上开设有圆槽4,佩戴口罩时,轻轻按压弹性体3的圆槽4处,将圆槽4处的空气排出,形成微负压,即可将弹性体3紧贴在面部,提高了口罩的气密性。本装置取消了现有口罩鼻处的金属条,避免金属条对皮肤的损伤。弹性体3可以设置为硅胶,硅胶材质较软,能够对人的皮肤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一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圆槽4的直径在2毫米至4毫米之间。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一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弹性体3中部开设有与鼻梁相对的凹槽5,弹性体3的厚度由中部至边缘依次变小,凹槽5的形状与鼻梁相匹配,且弹性体3的厚度逐步减小使得弹性体3与面部的贴合性更好,即口罩的气密性更好,如果弹性体3的厚度不逐渐变小,在弹性体3的边缘与口罩本体1的连接处容易出现缝隙,则气密性会降低。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三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弹性体3通过黏胶粘贴在口罩本体1的内表面,在使用口罩后,将弹性体3从口罩上撕下,对弹性体3进行消毒后重复利用。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三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弹性体3通过黏胶粘贴在口罩本体1的外表面。口罩本体1边缘设有延长部6,延长部6设置在鼻梁处,弹性体3设置在口罩本体1的延长部6,口罩本体1边缘设置的延长部6与弹性体3配合,在使用中,较小脸型的医护可以直接戴上本口罩,较大脸型的医护人员在使用前,用手拉动延长部6,增大口罩面积,同时弹性体3能够覆盖延长部6,并粘贴在口罩本体1外表面,使得弹性体3与口罩本体1之间保持较好的气密性。且能够在增大口罩的覆盖面的同时,保护医护人员的面部肌肤。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附图中的图案填充不代表结构的材料,仅对结构进行区分;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加口罩气密性的装置,包括口罩本体和与口罩本体相连的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的边缘通过黏胶粘接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与人脸接触的一面开设有圆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加口罩气密性的装置,包括口罩本体和与口罩本体相连的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的边缘通过黏胶粘接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与人脸接触的一面开设有圆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口罩气密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槽的直径在2毫米至4毫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口罩气密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中部开设有与鼻梁相对的凹槽,所述弹性体的厚度由中部至边缘依次变小。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晓刚,李晓静,李啸扬,张俊,崔洁,辛海光,王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盐城金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