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1804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口罩,包括:上口罩部、下口罩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滑扣和第二滑扣,上口罩部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连接件的上部和第二连接件的上部,第一滑扣和第二滑扣分别设于下口罩部的两侧的上端,第一连接件靠近上口罩部的一侧的下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一第一滑槽,第二连接件靠近上口罩部的一侧的下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一第二滑槽,第一滑扣和第二滑扣分别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相匹配,下口罩部的可操作地处于打开和关闭的状态。通过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打开或关闭口罩,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少了口罩因临时摘下而不能再使用的浪费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口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口罩。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通常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飞沫等进入佩戴者呼吸道的用具。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或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对呼吸道具有非常好的防护作用。然而在繁忙的作业环境中,若想进行吐痰漱口或吃饭喝水的时候往往需要脱口罩,摘下的口罩极容易被污染,短暂不戴口罩给有害气体、飞沫、粉尘可乘之机,鼻腔等呼吸道防护失控,其危险性缺极易被忽视。且长时间佩戴耳戴式口罩很容易造成耳朵处酸痛、压力性损伤等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口罩,包括:上口罩部、下口罩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滑扣和第二滑扣,所述上口罩部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部,所述第一滑扣和所述第二滑扣分别设于所述下口罩部的两侧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上口罩部的一侧的下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一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上口罩部的一侧的下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一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扣和所述第二滑扣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相匹配,所述下口罩部的两侧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端和第二连接件的下端。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口罩部包括:上罩面主体、鼻夹和上磁吸带,所述上罩面主体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部,所述鼻夹设于所述上罩主体的上端,所述上磁吸带设于所述上罩面主体的下缘。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口罩部包括:下罩面主体和下磁吸带,所述下罩面主体的两侧的上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扣和所述第二滑扣上,所述下罩面主体的两侧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端和第二连接件的下端,所述下磁吸带设于所述下罩面主体的上缘,所述下磁吸带与所述上磁吸贴磁性连接。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罩面主体包括呼吸区和非呼吸区,所述呼吸区设于所述非呼吸区的内部,所述呼吸区采用透气材料,所述非呼吸区采用非透气材料。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呼吸区的内侧设有一口袋夹层,所述口袋夹层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口袋夹层内设有过滤片。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罩面主体采用非透气性材料。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侧均设有一安装扣,两所述安装扣用于安装口罩系带。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所述安装扣均包括:第一夹片、第二夹片、两卡扣和两卡孔,所述第一夹片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夹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夹片的一端,两所述卡扣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夹片的表面,两所述卡孔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夹片的表面,两所述卡扣分别与两所述卡孔相匹配。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口罩系带包括:两耳戴绳,两所述耳戴绳分别挂设于两耳朵上,每一所述耳戴绳的中部均设有一柔性胶垫820,所述柔性胶垫820与耳朵的后侧贴合,每一所述耳戴绳的两端均设有一圆扣,每一所述圆扣上均开设有一圆孔,每一所述圆孔的内缘均与每一所述卡扣的外缘相匹配。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口罩系带包括:上头戴绳和下头戴绳,所述上头戴绳挂设于头部的上侧,所述下头戴绳挂设于头部的下侧,所述上头戴绳和所述下头戴绳的两端均设有一圆扣,每一所述圆扣上均开设有一圆孔,每一所述圆孔的内缘均与每一所述卡扣的外缘相匹配。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1)通过对本技术的应用,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打开或关闭口罩,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少了口罩因临时摘下而不能再使用的浪费情况;(2)通过对本技术的应用,可在使用者佩戴时更加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口罩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口罩的安装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口罩的口罩系带示意图。附图中:100、上口罩部;200、下口罩部;300、第一连接件;400、第二连接件;500、第一滑扣;600、第二滑扣;310、第一滑槽;320、第二滑槽;110、上罩面主体;120、鼻夹;130、上磁吸带;210、下罩面主体;220、下磁吸带;111、呼吸区;112、非呼吸区;113、口袋夹层;114、过滤片;700、安装扣;710、第一夹片;720、第二夹片;711、卡扣;721、卡孔;800、口罩系带;810、耳戴绳;820、柔性胶垫;830、圆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新型口罩,包括:上口罩部100、下口罩部200、第一连接件300、第二连接件400、第一滑扣500和第二滑扣600,上口罩部100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连接件300的上部和第二连接件400的上部,第一滑扣500和第二滑扣600分别设于下口罩部200的两侧的上端,第一连接件300靠近上口罩部100的一侧的下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一第一滑槽310,第二连接件400靠近上口罩部100的一侧的下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一第二滑槽320,第一滑扣500和第二滑扣600分别与第一滑槽310和第二滑槽320相匹配,下口罩部200的两侧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连接件300的下端和第二连接件400的下端。进一步地,下口罩部200的可操作地处于打开和关闭的状态;当下口罩部200处于关闭状态时,下口罩部200和上口罩部100紧闭并在使用者面部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当下口罩部200处于打开状态时,下口罩部200和上口罩部100分离,下口罩部200向下直至使用者的嘴部完全露出。当使用者需要摘下口罩吃饭或临时进行换气通风时,即可用两手分别拉住第一滑扣500和第二滑扣600,沿第一滑槽310和第二滑槽320向下拉动下口罩部200,从而使上述的新型口罩处于打开状态。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上口罩部100包括:上罩面主体110、鼻夹120和上磁吸带130,上罩面主体110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连接件300的上部和第二连接件400的上部,鼻夹120设于上罩主体的上端,上磁吸带130设于上罩面主体110的下缘。进一步地,佩戴上述的新型口罩时可通过鼻夹120对上部进行按紧,使上口罩部100与面部紧密贴合,鼻夹120选用可塑性强的材料。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下口罩部200包括:下罩面主体210和下磁吸带220,下罩面主体210的两侧的上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滑扣500和第二滑扣600上,下罩面主体210的两侧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连接件300的下端和第二连接件400的下端,下磁吸带220设于下罩面主体210的上缘,下磁吸带220与上磁吸贴磁性连接。进一步地,下口罩部200处于关闭的状态时,为了更好地使上口罩部100和下口罩部200进行闭合,通过软质材料制成的上磁吸带130和下磁吸带2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口罩部、下口罩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滑扣和第二滑扣,所述上口罩部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部,所述第一滑扣和所述第二滑扣分别设于所述下口罩部的两侧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上口罩部的一侧的下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一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上口罩部的一侧的下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一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扣和所述第二滑扣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相匹配,所述下口罩部的两侧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端和第二连接件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口罩部、下口罩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滑扣和第二滑扣,所述上口罩部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部,所述第一滑扣和所述第二滑扣分别设于所述下口罩部的两侧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上口罩部的一侧的下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一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上口罩部的一侧的下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一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扣和所述第二滑扣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相匹配,所述下口罩部的两侧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端和第二连接件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口罩部包括:上罩面主体、鼻夹和上磁吸带,所述上罩面主体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部,所述鼻夹设于所述上罩主体的上端,所述上磁吸带设于所述上罩面主体的下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口罩部包括:下罩面主体和下磁吸带,所述下罩面主体的两侧的上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扣和所述第二滑扣上,所述下罩面主体的两侧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端和第二连接件的下端,所述下磁吸带设于所述下罩面主体的上缘,所述下磁吸带与所述上磁吸贴磁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面主体包括呼吸区和非呼吸区,所述呼吸区设于所述非呼吸区的内部,所述呼吸区采用透气材料,所述非呼吸区采用非透气材料。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素青徐卫芳张伟峰刘水姣陈亚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