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袋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11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设施栽培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栽培袋组件,其以海绵块、内环塞、外环套和水培袋组成;海绵块固定在水耕植物的根茎连接处,以植株为纵轴,海绵块外侧由内向外水平环套有富有弹性的内环塞、硬质的外环套;水培袋套在植物根系外,水培袋的袋口冲上,沿着内环塞和外环套之间的缝隙固定;外环套与水耕栽培板的栽培孔形状、大小适配,外环套上端设有沿口以便卡在水耕栽培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栽培袋组件避免了根系受损,将运输到根部的碳水化合物留在水培袋内,有利于植物生长;将根系产生的杂物留在水培袋内延长营养液使用时间;植物全株垂直高度减少,操作层高降低,单位土地面积的栽培面积提高;带水培袋包装整洁美观,延长了保鲜时间。

Cultivation bag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栽培袋组件
本技术涉及设施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栽培袋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植物水耕栽培(以生菜为例)先在基质或海绵块上播种,长成小苗后进行定植移栽,把小苗移栽到水耕栽培板的圆孔中,放在营养液槽中培养,小苗在营养液中培养长大成成菜后采收,包装后销售。小苗在进行定植移栽中,根系长度达60mm,定植移栽中容易损伤根系,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时操作不当使得根系贴在水耕栽培板的圆孔侧壁,植物根系接触不到营养液造成植物枯死;采用基质育苗,在定植移栽中,植物的根系还需剥离基质进行清洗,植物根系受到损伤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小苗定植移栽到水耕栽培板上培养,在植物水耕栽培过程中随着植株长大,为提高产量,需要进行移动以调整株行距,把植物从植物间距窄的栽培板移栽到植物间距宽的栽培板上,在植物培养中期移栽,植物的根系根系长度约150mm,在移动过程中尤其是移栽过程中,水耕栽培板栽培圆孔小,植物根系长而且零乱,操作复杂,植物的根系容易与其它物体(如水耕栽培板)间的接触摩擦带来的植物根系的机械损伤,影响植物的生长;植物采收时,植物的根系长度约300mm,为了延长植物的保鲜时间,通常把植物的根系缠绕在植物主根茎周围,并在缠绕好的根系周围再缠绕无纺布条,力求保湿延长植物的保鲜时间,操作繁琐耗时;此外,植物培养在更换补充循环营养液时过急的水流也会给植物根系带来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栽培袋组件,其以海绵块、内环塞、外环套和水培袋组成;海绵块固定在水耕植物的根茎连接处,以植株为纵轴,海绵块外侧由内向外水平环套有富有弹性的内环塞、硬质的外环套;水培袋套在植物根系外,水培袋的袋口冲上,沿着内环塞和外环套之间的缝隙固定;外环套与水耕栽培板的栽培孔为间隙活动适配,外环套上端设有沿口以便卡在水耕栽培板上。所述水培袋具透水性和透气性,质地柔软可弯曲,为一次性使用的环保材料,优选以PET或PPT无纺布制成。所述外环套为硬质材料,可重复使用,优选为注塑产品,沿口为高强度注塑产品。所述外环套优选设有抓手,以便进行机械操作。所述内环塞具有较好的弹性,优选沿垂直方向留有一条缺口,以增加其向外围的挤压力。内环塞为一次性使用的环保材料,优选EPP发泡塑料。所述海绵块规格优选25mm×25mm×25mm。本技术栽培袋组件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水培袋的袋口向上嵌在外环套内,袋口与外环套上沿齐平;再将内环塞捏紧塞入水培袋,通过内环塞的向外压力把水培袋的袋口固定在外环套和内环塞之间;将植物的根系装入水培袋,植物茎连接处连同海绵块一起插入内环塞中间的孔中。本技术栽培袋组件在植物水耕中的应用方法如下:将植物以栽培袋组件固定后,将外环套的沿口卡在水耕栽培板上进行水耕栽培;栽培过程中营养液补液时采用“先排后补”的模式进行;需调整株行距时抓住外环套上沿口,将植物连栽培袋组件一起移动;采收时将植物连同海绵块、内环塞和水培袋一体采收、包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由植物根系产生的杂物留在水培袋内,水耕营养液更洁净,延长了营养液的使用时间,节约了用水,同时减少了废液;2.保护根系不受过急水流的损伤;3.在水培袋保护下,植物在移动中,特别是移栽操作过程中,避免了植物根系与其它物体(如水耕栽培板)间的接触摩擦带来的植物根系的损伤;4.植物连带根系在内的垂直高度降低,植物的上下移动操作距离所需高度得到减少,降低了栽培架层高,增加了栽培架的层数,单位土地面积的栽培面积得到提高;5.植物带水培袋包装,整洁美观,由于水培袋可弯曲,不需增加更多的植物包装空间;6.植物连带水培袋存储、运输和销售可以延长植物的保鲜时间,植物更新鲜,有利植物(成菜)的销售;7.外环套为注塑加工,其沿口可设计有专用的抓手,抓手机械强度高,机械手通过抓手移动植物,操作方便和稳固,有利于植物工厂生产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8.水培袋中可加入慢释放植物生长营养素,简化了营养液的配比和调配;9.水培床营养液循环补液采用“先排后补”模式。即水培床营养液进行循环补液时,先排旧液,剩余1/3时,停止排液补新液,直到工作液面;营养液循环补液采用“先排后补”模式,水培袋中的营养液与袋外的液体交换更充分,而且循环补液工作时间短,减少了水泵的工作时间及能耗。10.对于一些植物能通过叶片制造的碳水化合物由韧皮传输至根部,并留在根部水培袋中,有利于植物的生长。11.植物栽培采用栽培袋组件支持植物基质水培。在栽培袋中装入基质,直接在栽培袋的基质中进行播种育苗、培养直到植物采收、包装和销售,在植物栽培过程中省去了植物苗的定植,只需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合理的安排移栽,把植物从窄间距栽培圆孔的栽培板移栽到宽间距栽培圆孔的栽培板上,使得植物生长的效率最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栽培袋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栽培袋组件进行植物水耕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海绵块,2为内环塞,3为外环套,31沿口,4为水培袋,5为植物,6为水耕栽培板,7为营养液,8为水培容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技术栽培袋组件本实施例的栽培袋组件结构示意图见图1,栽培袋组件进行植物水耕的结构示意图见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栽培袋组件,其以海绵块1、内环塞2、外环套3和水培袋4组成;海绵块1固定在水耕植物5的根茎连接处,以植物5为纵轴,海绵块1外侧由内向外水平环套有富有弹性的内环塞2、硬质的外环套3;水培袋4套在植物5根系外,水培袋4的袋口冲上,沿着内环塞2和外环套3之间的缝隙固定;外环套3与水耕栽培板6的栽培孔形状、大小适配,外环套3上端设有沿口31以便卡在水耕栽培板6上。所述水培袋4透水透气,质地柔软,为一次性使用材料,本实施例所用为以PET或PPT无纺布制成。所述外环套3为硬质材料,可重复使用,本实施例所用为注塑产品。所述外环套还可设有抓手,以便进行机械操作。所述内环塞2,沿垂直方向留有一条缺口,以增加其挤压力。内环塞为一次性使用,本实施例所用为EPP发泡塑料。本实施例的海绵块1的规格为25mm×25mm×25mm。本技术栽培袋组件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水培袋4的袋口向上嵌在外环套3内,袋口与外环套3上沿齐平;再将内环塞2捏紧塞入水培袋4袋口,通过内环塞2的弹性压力把水培袋4的袋口固定在外环套3和内环塞2之间;将植物5的根装入水培袋4,植物茎连接处连同海绵块1一起插入内环塞2中间的孔中。实施例2本技术栽培袋组件的使用本技术栽培袋组件在植物水耕中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植物以栽培袋组件固定后,将外环套3的沿口31卡在水耕栽培板6上进行水耕栽培;栽培过程中营养液7补液时采用“先排后补”的模式进行,即先从栽培容器8中排出旧营养液,再补充新营养液;需调整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栽培袋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以海绵块、内环塞、外环套和水培袋组成;海绵块固定在水耕植物的根茎连接处,以植株为纵轴,海绵块外侧由内向外水平环套有富有弹性的内环塞、硬质的外环套;水培袋套在植物根系外,水培袋的袋口冲上,沿着内环塞和外环套之间的缝隙固定;外环套与水耕栽培板的栽培孔形状、大小适配,外环套上端设有沿口以便卡在水耕栽培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栽培袋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以海绵块、内环塞、外环套和水培袋组成;海绵块固定在水耕植物的根茎连接处,以植株为纵轴,海绵块外侧由内向外水平环套有富有弹性的内环塞、硬质的外环套;水培袋套在植物根系外,水培袋的袋口冲上,沿着内环塞和外环套之间的缝隙固定;外环套与水耕栽培板的栽培孔形状、大小适配,外环套上端设有沿口以便卡在水耕栽培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培袋透水透气,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国栋李琨杨其长程瑞锋魏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