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日光温室的蓄放热补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5102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日光温室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日光温室的蓄放热补光系统,包括:聚放热补光装置和蓄热池,聚放热补光装置包括第一导热机构和热释光机构,第一导热机构固定于背阴面的日光温室内壁上且朝向阳面,第一导热机构的内部的一端通过第一供液管与蓄热池的内部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回液管与蓄热池的内部连通,热释光机构与第一导热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储存白天的热能,并在夜晚对日光温室进行增温,实现温室全天气温平衡,且利用白天的热能可通过热释光材料特性实现夜晚补光,保证了作物的南北两方向的光照平衡,促进作物生长。

Heat storage and light supplement system for solar green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日光温室的蓄放热补光系统
本技术涉及日光温室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日光温室的蓄放热补光系统。
技术介绍
光照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备要素之一,光照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日光温室内,由于温室覆盖材料、灰尘以及结构遮光等因素的影响,温室内的光照状况相比于露地较差,且分布不均匀。由于种植作物以及温室结构的影响,光照强度呈南高北低、上高下低的现象,分布极不均匀。白天,在日光温室北墙体与土地蓄积热量;夜间,作为热源向温室放热增温,温室气温在夜间呈北高南低、下高上低的现象,导致作物在白天和夜间的南北受光照不均匀,不利于作物生长。为了改善日光温室室内的光环境,增强对温室光环境的调控水平,诸多科技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如中国专利一种用于日光温室补光的后屋面可调反光幕装置(申请号:CN201320629270X),其在温室内的后屋面处放置一种可调反光幕装置,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光照资源,在白天为温室北部作物区补光,但是该专利受自然条件限制,只能在白天进行被动补光。而如中国专利一种温室用补光装置(申请号:CN2015207920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日光温室的蓄放热补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聚放热补光装置和蓄热池,所述聚放热补光装置包括第一导热机构和热释光机构,所述第一导热机构固定于背阴面的日光温室内壁上且朝向阳面,所述第一导热机构的内部的一端通过第一供液管与所述蓄热池的内部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回液管与所述蓄热池的内部连通,所述热释光机构与所述第一导热机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日光温室的蓄放热补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聚放热补光装置和蓄热池,所述聚放热补光装置包括第一导热机构和热释光机构,所述第一导热机构固定于背阴面的日光温室内壁上且朝向阳面,所述第一导热机构的内部的一端通过第一供液管与所述蓄热池的内部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回液管与所述蓄热池的内部连通,所述热释光机构与所述第一导热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日光温室的蓄放热补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机构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导热机构半包围贴合于所述热释光机构的外侧,所述聚放热补光装置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聚光导热槽和菲涅尔聚光器,所述聚光导热槽嵌设于背阴面的日光温室内壁,所述菲涅尔聚光器固定并突出于所述背阴面的日光温室内壁,且所述聚光导热槽和所述菲涅尔聚光器围设于所述热释光机构和所述第一导热机构的周侧,从而上、下两端形成空气通道,且所述聚光导热槽朝向所述热释光机构的表面设有光反射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日光温室的蓄放热补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放热补光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贴敷于所述聚光导热槽和所述第一导热机构的背阴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日光温室的蓄放热补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液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热机构的底部,所述第一回液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热机构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日光温室的蓄放热补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机构的横截面为内凹椭圆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日光温室的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纲马前磊杨其长张义方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