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09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砖,包括:砖体,包括顶板、底板以及两侧板,所述侧板相对设置;每个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每个所述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顶板设有一第一凹槽,所述底板上设有一第一凸面,一块所述砖体的所述第一凸面可容置于另一块所述砖体的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顶板上设置第一预留孔,所述底板上设置第二预留孔,所述第一预留孔与所述第二预留孔同轴线;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预留孔伸入所述砖体内,所述第二预留孔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砖体外;以及生态袋,设置于所述砖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砖,通过在所述砖体内设置生态袋,可为植物生长提供环境,且便于更换、维护保养简单。

An ecological br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砖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砖。
技术介绍
砖块是砌筑墙体的主要用材,由传统砖块砌筑而成的墙体只具有遮掩隔离作用。随着人们对生态问题关注度的提升,具有绿化生态功能的墙体开始被使用。授权公告号:CN206350356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水泥生态砖及用该水泥生态砖砌成的生态墙包括水泥砖体,所述的水泥砖体内设有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砖体上至少设有一个种植槽,所述的种植槽上设有泄水口,所述的泄水口设于种植槽底部,所述的种植槽倾斜设置于砖体侧面并与空腔连通,生态墙采用上述水泥生态砖砌成,能达到立体绿化的目的,并且种植植物可选品种多,可实现自动浇灌,减少人工成本,能对水泥砖体内的土壤进行加肥或更换,保证植物生长旺盛。上述技术专利均在砖体内部设置空腔,在空腔内直接填充种植土,砖体侧面预留种植孔来种植植物。用上述生态砖体建成墙体后,空腔内种植土更换不方便,养护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砖,在所述砖体内设置生态袋,所述生态袋可为植物生长提供环境,且便于更换、维护保养简单。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砖,包括:砖体,包括顶板、底板以及两侧板,所述侧板相对设置;每个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每个所述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顶板设有一第一凹槽,所述底板上设有一第一凸面,一块所述砖体的所述第一凸面可容置于另一块所述砖体的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顶板上设置第一预留孔,所述底板上设置第二预留孔,所述第一预留孔与所述第二预留孔同轴线;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预留孔伸入所述砖体内,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砖体外;以及生态袋,设置于所述砖体内。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第二凸面、所述底板的第二凹槽以及两所述侧板的内壁在所述砖体内形成了一个两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二凸面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下方,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凸面的上方;所述腔体包括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生态袋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放置于所述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伸入所述腔体内的一端为排水端,所述排水端设有若干个溢水孔,所述排水端的端末设置有端帽;所述排水端通过所述第二预留孔伸入所述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溢水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最小距离大于0,所述溢水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进一步地,所述生态袋内填充含有种子的营养土。进一步地,所述生态袋由可降解材料编织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预留孔的顶面到所述第二预留孔的底面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为梯形槽,所述第一凸面以及所述第二凸面沿平行于所述侧板的平面的截面为梯形。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生态砖,在所述砖体内设置生态袋,所述生态袋可为植物生长提供环境,植物生长在独立的生态袋内,养护方便、更换简单。(2)本技术的生态砖,若干所述的生态砖可堆砌成一面墙体,组成生态墙,绿化面积大,可显著的改善生态环境。(3)本技术的生态砖,有所述生态砖堆砌成的所述墙体,可通过顶部的第一凹槽一次性为所述生态袋供水,日常灌溉养护更加便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生态砖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生态砖的去掉一个侧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两块生态砖上下叠放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生态砖在竖直平面内的剖面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所述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生态砖堆砌后的墙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砖体、11顶板、111第一预留孔、112第一凹槽、113第二凸面、12底板、121第二预留孔、122第一凸面、123第二凹槽、13侧板、14腔体、15第一开口、16第二开口、2排水管、21排水端、22端帽、23溢水孔、3生态袋、4供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生态砖,如图1所示,包括砖体1、排水管2以及生态袋3。所述排水管2设置在所述砖体1上。所述生态袋3设在所述砖体1内。如图2~图5所示,所述砖体1包括顶板11、底板12以及两侧板13,所述侧板13相对设置。每个所述侧板13的一端与所述顶板11连接,每个所述侧板13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12连接。所述顶板11、所述底板12以及所述侧板13组成了一个空腔结构。所述顶板11包括第一凹槽112、第二凸面113以及第一预留孔111,当所述生态砖按照堆砌方向放置时,所述第一凹槽112位于所述第二凸面113的上方。所述第一凹槽112为梯形槽,所述第二凸面113沿平行于所述侧板13的平面的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一预留孔111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12的底面。所述底板12包括第二凹槽123、第一凸面122以及第二预留孔121,当所述生态砖按照堆砌方向放置时,所述第二凹槽123位于第一凸面122的上方。所述第二凹槽123为梯形槽,所述第一凸面122沿平行于所述侧板13的平面的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二预留孔121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123的的底面。当使用所述生态砖进行堆砌生态墙时,一块所述砖体1的所述第一凸面122可容置于另一块所述砖体1的所述第一凹槽112内。所述第一预留孔111与所述第二预留孔121同轴线,可以保证设置在一块所述砖体1内的所述排水管2的底端能顺利的通过所述第一预留孔111伸入另一块所述砖体1的第二凹槽123内,确保每层所述砖体1的都能获得足够的水分。所述顶板11的第二凸面113、所述底板12的第二凹槽123以及两所述侧板13的内壁在所述砖体1内形成了一个两端开口的腔体14。所述腔体14包括第一开口15以及第二开口16,所述第一开口15以及所述第二开口16相对设置。所述生态袋3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15以及所述第二开口16放置于所述腔体14内。所述第二凹槽123为梯形槽,可以使所述生态袋3放入所述砖体1内后不易滑落,保证所述生态砖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所述排水管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预留孔121伸入所述砖体1内,所述排水管2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砖体1外。所述排水管2的长度可根据所要种植的植物品种进行选择。所述排水管2伸入所述腔体14内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砖,其特征在于,包括:/n砖体(1),包括顶板(11)、底板(12)以及两侧板(13),所述侧板(13)相对设置;每个所述侧板(13)的一端与所述顶板(11)连接,每个所述侧板(13)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12)连接;所述顶板(11)设有一第一凹槽(112),所述底板(12)上设有一第一凸面(122),一块所述砖体(1)的所述第一凸面(122)可容置于另一块所述砖体(1)的所述第一凹槽(112)内;所述顶板(11)上设置第一预留孔(111),所述底板(12)上设置第二预留孔(121),所述第一预留孔(111)与所述第二预留孔(121)同轴线;/n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预留孔(121)伸入所述砖体(1)内,所述排水管(2)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砖体(1)外;以及/n生态袋(3),设置于所述砖体(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砖,其特征在于,包括:
砖体(1),包括顶板(11)、底板(12)以及两侧板(13),所述侧板(13)相对设置;每个所述侧板(13)的一端与所述顶板(11)连接,每个所述侧板(13)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12)连接;所述顶板(11)设有一第一凹槽(112),所述底板(12)上设有一第一凸面(122),一块所述砖体(1)的所述第一凸面(122)可容置于另一块所述砖体(1)的所述第一凹槽(112)内;所述顶板(11)上设置第一预留孔(111),所述底板(12)上设置第二预留孔(121),所述第一预留孔(111)与所述第二预留孔(121)同轴线;
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预留孔(121)伸入所述砖体(1)内,所述排水管(2)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砖体(1)外;以及
生态袋(3),设置于所述砖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的第二凸面(113)、所述底板(12)的第二凹槽(123)以及两所述侧板(13)的内壁在所述砖体(1)内形成了一个两端开口的腔体(14);所述第二凸面(113)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12)的下方,所述第二凹槽(123)位于所述第一凸面(122)的上方;所述腔体(14)包括第一开口(15)以及第二开口(16),所述第一开口(15)以及所述第二开口(16)相对设置;所述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婷赵津磊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