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相关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684900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测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方法之一包括: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源端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IP数据报文,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一时间戳;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计算从源端路由设备到目的端路由设备的单向传输时延。如此,节省了以太网数据业务传输通道资源,提高了业务通道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以太网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介绍
当前以太网技术以其良好的经济性、互通性和易用性等优势,得到了传输系统的普遍应用。随着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和标准的快速发展,以太网逐步向城域网和广域网延伸,进而作为电信级传送技术提供了多业务承载。以太网技术在网络运营中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功能不断增强,核心的数据交换技术从简单的电路交换发展到二层交换,从二层交换又逐渐发展到今天较成熟的三层交换,不同的以太网网络层次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给以太网不同网络层用户提供易操作,功能强大的故障管理和性能检测能力,各层的OAM(OperationAdministrationandManagement,运行、管理和维护)功能都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其中,网络时延是报文在传输介质中传输所用的时间,即从报文开始进入网络到离开网络之间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或微妙(us)。时延的测量与下面的参数有关:端口速率,接口类型,传输距离,转发模式和缓存模式。现在很多应用尤其5G商用变得对时延性能很敏感,因此需要知道实际以太网网络能提供多少的时延性能。目前以太网三层OAM使用的时延检测方式主要有两种:1,Ping(PacketInternetGrope,因特网包探索器)模式:只支持双向延迟测量。Ping操作使用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Protocol,网际协议)协议提供的ICMP(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协议,可以立即得到两个信息,第一是目的主机是否仍然正常运行,第二是数据包来回的时间,即网络延迟。ping的工作原理:向目标主机发出EchoRequest(响应请求)报文后,就进行侦听(listen),等待目的主机的EchoReply(响应应答)响应,若目的主机超过指定的时间仍没有响应,则认为目的主机“Timeout”(超时)。2,CFM((ConnectivityFaultManagement,连接故障管理)中的DMM(DelayMeasurementMessage时延测量报文)/DMR(DelayMeasurementReply,时延测量应答)报文模式:支持单向和双向时延测量。DMM/DMR报文发送时,带有本地时间戳。工作原理:源端周期性地向目的端发送DMM报文,目的端收到DMM报文后,通过时间戳信息直接计算单端时延,或向源端返回DMR报文,由源端计算双向时延。但是,上面两种方式都存在缺陷:1,针对Ping模式,主机上ping网络设备上配置的IP地址,因为一般略高端的网络设备都会做控制层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保护,对这种ping包的响应处理优先级很低,所以这个时延测试值一般都会偏高甚至会出现丢包,但这其实并不反映真实的网络性能,并且在许多网络设备上对于带选项option字段的IP报文也需要上送CPU处理,也会造成测试出来的延时偏高;2,针对DMM/DMR报文模式,DMM/DMR控制报文和数据业务报文共享传输通道,在流量堵塞或过载时,容易受QoS(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调整限速,甚至丢弃。从而影响延时统计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传输时延的方法,包括: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源端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IP数据报文,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一时间戳;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计算从源端路由设备到目的端路由设备的单向传输时延;或者,向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第二IP数据报文,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的第三时间戳,以便所述源端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源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的第四时间戳,计算双向传输时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传输时延的方法,包括:源端路由设备向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第一IP数据报文,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一时间戳,以便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计算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到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的单向传输时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传输时延的方法,包括:源端路由设备向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第一IP数据报文,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一时间戳;接收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IP数据报文,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的第三时间戳;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源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的第四时间戳,计算双向传输时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目的端路由设备,包括:接收单元,还包括:计算单元或者发送单元;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源端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IP数据报文,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一时间戳;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计算从源端路由设备到目的端路由设备的单向传输时延;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第二IP数据报文,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的第三时间戳,以便所述源端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源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的第四时间戳,计算双向传输时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源端路由设备,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第一IP数据报文,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一时间戳,以便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计算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到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的单向传输时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源端路由设备,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第一IP数据报文,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一时间戳;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IP数据报文,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的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传输时延的方法,包括:/n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源端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IP数据报文,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一时间戳;/n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计算从源端路由设备到目的端路由设备的单向传输时延;/n或者,向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第二IP数据报文,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的第三时间戳,以便所述源端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源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的第四时间戳,计算双向传输时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传输时延的方法,包括:
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源端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IP数据报文,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一时间戳;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计算从源端路由设备到目的端路由设备的单向传输时延;
或者,向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第二IP数据报文,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的第三时间戳,以便所述源端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源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的第四时间戳,计算双向传输时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或者所述第三时间戳承载于IP报文的未使用字段。


3.一种检测传输时延的方法,包括:
源端路由设备向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第一IP数据报文,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一时间戳,以便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计算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到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的单向传输时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间戳承载于IP报文的未使用字段。


5.一种检测传输时延的方法,包括:
源端路由设备向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第一IP数据报文,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一时间戳;
接收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IP数据报文,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的第三时间戳;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源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的第四时间戳,计算双向传输时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或者所述第三时间戳承载于IP报文的未使用字段。


7.一种目的端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还包括:计算单元或者发送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源端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IP数据报文,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一时间戳;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计算从源端路由设备到目的端路由设备的单向传输时延;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第二IP数据报文,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的第三时间戳,以便所述源端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源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IP数据报文的第四时间戳,计算双向传输时延。


8.一种源端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第一IP数据报文,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携带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一时间戳,以便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目的端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IP数据报文的第二时间戳,计算所述源端路由设备到所述目的端路由设备的单向传输时延。


9.一种源端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目的端路由设备发送第一I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惠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