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通风装置的变电站箱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484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箱式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集成通风装置的变电站箱体,包括设置在基础地坑上的箱体,所述的箱体上设置有进风装置,进风装置连通箱体外部,进风装置的出风口位于地坑内;箱体的底板覆盖地坑,且底板上设置有若干将基础地坑内空气吸入箱体内的引风机,箱体的上部设置有出风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进了箱体的结构,使外部的空气进入箱体之前先进入到基础地坑内降温,经过降温的空气再进入箱体对箱体内的设备进行降温,从而达到的良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通风装置的变电站箱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箱式变电站
,具体涉及集成通风装置的变电站箱体。
技术介绍
箱式变电站用于配置变压器,为片区内提供稳定安全的供电。箱式变压器设置后即不间断工作,其内部的高低压开关柜和各个部件长期运行,产生的热量在变电站内堆积,造成内部温度高,容易造成电器的损坏和寿命缩短。现在的箱式变电站虽然设置散热口和散热风机,但是仅靠散热风机的作用很难将整个箱体内的温度降低;且箱体的温度升高后,将箱体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温度顺带提高,容易导致热空气重新进入箱体内,导致箱体温度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可知现有的箱式变压器结构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现有的箱式变电站不能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可能会造成箱体内温度过高,缩短开关柜和电器寿命,影响变电站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以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内容中提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集成通风装置的变电站箱体,旨在将变电站箱体与变电站的基础地坑结合,将外部的空气引入后进行降温,有效降低变电站箱体内部的温度,使开关柜和电器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行,保持变电站的稳定有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集成通风装置的变电站箱体,包括设置在基础地坑上的箱体,所述的箱体上设置有进风装置,进风装置连通箱体外部,进风装置的出风口位于地坑内;箱体的底板覆盖地坑,且底板上设置有若干将基础地坑内空气吸入箱体内的引风机,箱体的上部设置有出风装置。上述公开的变电站箱体,与基础地坑配合,利用基础地坑内温度低的特点,将箱体外的环境空气引入基础地坑之中,空气进入基础地坑之后得到降温,再进入箱体内可将箱体内的热量吸收带出,如此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散热,保持箱体内部的环境温度在适宜范围。进一步的,上述公开的进风装置结构并不唯一确定,可采用多种结构,此处举出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装置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进风管,进风管的一个管口设置于进风口处,进风管的另一管口向下延伸进入基础地坑。进一步的,为提高安全性,也避免外部杂物和鼠虫进入,将进风口处的结构进行优化,具体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进风口处设置有防护网。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底板进行优化,以促进基础地坑内的冷空气进入箱体内,具体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连通基础地坑的通风窗,所述的引风机设置在通风窗处。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通风窗进一步优化,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通风窗处覆盖有安全网,引风机设置在安全网上方。再进一步,为了增加风流量以达到散热需求,所述的通风窗的数量至少为四。进一步的,箱体内的热量随气流排出箱体,空气在箱体内短暂停留后头通过出风装置排出,出风装置的设置结构可采用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箱体侧壁上部设置有若干散热口,所述的出风装置包括散热管,散热管的一个管口朝向箱体内,散热管的另一个管口设置在散热口处。再进一步,由于散热口开口较大,当环境中的沙尘较为严重时,可能通过散热口进入到箱体内,使箱体内的设备受到损坏,故对此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散热口外设置有防护罩。再进一步,防护罩的结构并不唯一确定,此处举出如下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防护罩将散热口包围遮挡以用于阻挡风沙,防护罩在竖直方向分别设置有上部出气口和下部出气口。这样设置的意义在于,空气中的风沙主要随风流横向飘散,防护罩在水平方向上的阻挡作用可以避免大部分的风沙进入到箱体内,而上部出气口和下部出气口的设置能够达到出气流量的需求,不会限制箱体内空气向外部的流动,能够满足散热的需求。再进一步,为了方便检修和人员进入,所述的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箱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了箱体的结构,使外部的空气进入箱体之前先进入到基础地坑内降温,经过降温的空气再进入箱体对箱体内的设备进行降温,从而达到的良好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图1为箱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箱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箱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箱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箱体的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A-A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各标记的含义是:1、底板;2、箱体;3、箱门;4、防护罩;5、上部出气口;6、进风口;7、防护网;8、下部出气口;9、安全网;10、通风窗;11、进风管;12、散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释。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专利技术,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实施例本实施例针对现有的箱式变电站散热效果不佳的现状,以及在风沙环境下无法实现抗风沙的目的导致设备损坏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集成通风装置的变电站箱体,提高了散热的性能,同时还能够抵挡风沙,避免外界的风沙进入箱体2造成破坏。具体的,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如下:如图1~图4所示,集成通风装置的变电站箱体,包括设置在基础地坑上的箱体2,所述的箱体2上设置有进风装置,进风装置连通箱体2外部,进风装置的出风口位于地坑内;箱体2的底板1覆盖地坑,且底板1上设置有若干将基础地坑内空气吸入箱体2内的引风机,箱体2的上部设置有出风装置。上述公开的变电站箱体2,与基础地坑配合,利用基础地坑内温度低的特点,将箱体2外的环境空气引入基础地坑之中,空气进入基础地坑之后得到降温,再进入箱体2内可将箱体2内的热量吸收带出,如此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散热,保持箱体2内部的环境温度在适宜范围。上述公开的进风装置结构并不唯一确定,可采用多种结构,本实施例采用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案:如图5、图6所示,所述的箱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6,进风装置包括设置在箱体2内的进风管11,进风管11的一个管口设置于进风口6处,进风管11的另一管口向下延伸进入基础地坑。为提高安全性,也避免外部杂物和鼠虫进入,将进风口6处的结构进行优化,具体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进风口6处设置有防护网7。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进风口6数量为四。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防护网7采用金属网或类百叶窗的结构,且防护网7上设置有窗沿,以设置成防水结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底板1进行优化,以促进基础地坑内的冷空气进入箱体2内,具体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底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集成通风装置的变电站箱体,包括设置在基础地坑上的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2)上设置有进风装置,进风装置连通箱体(2)外部,进风装置的出风口位于地坑内;箱体(2)的底板(1)覆盖地坑,且底板(1)上设置有若干将基础地坑内空气吸入箱体(2)内的引风机,箱体(2)的上部设置有出风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通风装置的变电站箱体,包括设置在基础地坑上的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2)上设置有进风装置,进风装置连通箱体(2)外部,进风装置的出风口位于地坑内;箱体(2)的底板(1)覆盖地坑,且底板(1)上设置有若干将基础地坑内空气吸入箱体(2)内的引风机,箱体(2)的上部设置有出风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通风装置的变电站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6),进风装置包括设置在箱体(2)内的进风管(11),进风管(11)的一个管口设置于进风口(6)处,进风管(11)的另一管口向下延伸进入基础地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通风装置的变电站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6)处设置有防护网(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通风装置的变电站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设置有若干连通基础地坑的通风窗(10),所述的引风机设置在通风窗(10)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通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川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汉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