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及其辐射单元、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827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天线领域,提供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及其辐射单元、天线,所述新型巴伦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片,其上设有第一巴伦和位于第一巴伦上方的第一引向器;第二支撑片,其上设有第二巴伦和位于所述第二巴伦上方的第二引向器;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设有所述第一引向器和所述第二引向器的一端分别用于连接至辐射面,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至地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巴伦结构的支撑片上集成引向器,在不改变支撑片的结构和尺寸的前提下,增大了使用所述新型巴伦结构的辐射单元和天线的带宽,同时,无需额外增设其他部件,产品一致性较好,并能大大缩减成本,且有利于辐射单元及天线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及其辐射单元、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天线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及其辐射单元、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5G移动通信系统的大规模地商用、电信800MHzLTE组网、以及移动2.6GHzTDD4G网络不断扩容完善,原有900MHz和1800MHz2G、3G网络陆续退网,使得基站天面资源重新规划。为提高天线资源利用率,4G、5G天线不会单独发展,势必会逐渐融合到一起发展。在这其中,面临的一个挑战就将是多频段、多制式辐射单元共同存于同一副天线中,辐射单元之间互相干扰严重。针对辐射单元之间的相互干扰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减小辐射单元的口径以及对相应频段滤波可以有效减少互扰。但是,小口径的辐射单元无法有效展宽频带宽度。而巴伦作为辐射单元馈电平衡转换的重要器件,对巴伦进行改进以解决小口径的辐射单元无法有效展宽频带宽度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小口径的辐射单元无法有效展宽频带宽度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巴伦结构,用于达到在不增加尺寸的情况下,扩大了使用了该新型巴伦的辐射单元和天线的带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片,其上设有第一巴伦和位于所述第一巴伦上方的第一引向器;第二支撑片,其上设有第二巴伦和位于所述第二巴伦上方的第二引向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设有所述第一引向器和所述第二引向器的一端分别用于连接至辐射面,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至地面。本方案通过在第一巴伦和第二巴伦上分别设置第一引向器和第二引向器,将能量引导至辐射面,有效地增大了使用所述新型巴伦结构的辐射单元和天线的带宽。更重要的是,所述第一引向器与所述第一巴伦设置于同一个支撑片上,所述第二引向器与所述第二巴伦设置于同一个支撑片上,且对现有支撑片的原本结构和尺寸不作任何改变和影响,而是仅仅在现有支撑片的结构和尺寸的基础上,增设了引向器这一部件,简简单单即可增大了使用所述新型巴伦结构的辐射单元和天线的带宽。再者,本方案适用性广,由于不必对辐射单元或天线中的其它部件另行设计新的技术方案以匹配所述新型巴伦结构,采用现有的部件即可与所述新型巴伦共同形成辐射单元或天线,这也大大缩减了成本。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向器和所述第二引向器均包括至少一段微带线。本方案中,所述新型巴伦结构通过所述微带线即可将能量引导至辐射面,简单方便,而且,采用微带线结构可方便的充分利用支撑片的空间进行灵活布设,从而有利于辐射单元的小型化。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片最上方的一段微带线延伸至其所在的支撑片顶端。如此,更加有利于与辐射单元之间的连接。本方案中,当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或第二支撑片连接于辐射面后,微带线如此设置,所述能量能够更好地经由最上方的一段微带线直接引导至辐射面,结构简单紧凑,方便加工。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向器和/或所述第二引向器的微带线的线宽为2mm-3mm。本方案采用的线宽范围能够使得所述微带线更好地将能量引导至所述辐射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向器和/或所述第二引向器均设有至少两段微带线,且同一引向器上,相邻的微带线之间的距离为十六分之一至八分之一中心波长。本方案中,根据电磁波理论,当一个金属体与激励较近的时候,电磁波能量会耦合至金属体,随着金属体排布方向进行传导,这个就是引向器的原理。本方案通过该距离能够获得较强的耦合效应,从而能够使得所述微带线更好地将能量引导至所述辐射面。如果相邻的微带线之间的距离太近,则微带线会增加很多,形成的能量容易获得高次模,而本申请是为了获得能量场的主模;如果相邻的微带线之间的距离太远则耦合效应降低,获得的能量较弱。优选地,所述第一巴伦和/或所述第二巴伦与其最接近的一段微带线之间的距离为八分之一中心波长。本方案通过该距离能够获得较强的耦合效应,从而能够使得所述微带线更好地将能量引导至所述辐射面。所述中心波长为辐射单元工作频段的中心波长。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上的微带线分别依次朝远离所述第一巴伦和第二巴伦的位置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片上的微带线长度相同。本方案中,所述微带线如此排布能够获得较强的耦合效应,从而能够使得所述微带线更好地将能量引导至所述辐射面。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片上相邻的微带线之间,与第一巴伦或第二巴伦距离较远的微带线的长度为与第一巴伦或第二巴伦距离较近的微带线的长度的0.8倍。本方案通过该长度比例能够使得所述微带线更好地将能量引导至所述辐射面。所述微带线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设置,以使得使用了所述新型巴伦的辐射单元和天线的带宽符合需求。一种辐射单元,包括新型巴伦结构;辐射片,设于所述新型巴伦结构上;其中,所述第一引向器和所述第二引向器与所述辐射片相连并分别将能量由所述第一巴伦和所述第二巴伦引导至辐射片。本方案中,所述辐射单元使用了所述新型巴伦结构,有效地扩大了所述辐射单元的带宽,使之更符合实际应用的需求。优选地,所述辐射片设有四个辐射臂,四个所述辐射臂构成两对交叉极化的对称振子;所述辐射臂设有若干辐射支节,相邻的所述辐射支节之间通过双U型线连接。本方案中,所述线路如此设置可以获得更好的低频阵子滤波效果。一种天线,包括辐射单元。本方案中,所述天线使用了所述新型巴伦结构,有效地扩大了所述天线的带宽,使之更符合实际应用的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巴伦结构的支撑片上集成引向器,在不改变支撑片的结构和尺寸的前提下,增大了使用所述新型巴伦结构的辐射单元和天线的带宽,同时,无需额外增设其他部件,产品一致性较好,并能大大缩减成本,且有利于辐射单元及天线的小型化。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对引向器进行优化,从而使得所述引向器能够更好地将能量引导至辐射面。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支撑片1的结构图。图2为第二支撑片2的结构图。图3为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辐射单元的结构图。图5为辐射片3的结构图。图6为辐射单元驻波图。图7为天线的结构图。图8为传统巴伦结构图。附图标记:1、第一支撑片;11、第一巴伦;111、第一馈电点;12、第一引向器;121、第一微带线;122、第二微带线;13、第一凸起;14、第一凹槽;2、第二支撑片;21、第二巴伦;211、第二馈电点;22、第二引向器;221、第三微带线;222、第四微带线;23、第二凸起;24、第二凹槽;3、辐射片;31、辐射臂;311、第一电路;312、第二电路;313、第三电路;314、第一U型线;315、第二U型线;316、通孔;4、功分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撑片(1),其上设有第一巴伦(11)和位于所述第一巴伦(11)上方的第一引向器(12);/n第二支撑片(2),其上设有第二巴伦(21)和位于所述第二巴伦(21)上方的第二引向器(22);/n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片(1)和所述第二支撑片(2)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片(1)和所述第二支撑片(2)设有所述第一引向器(12)和所述第二引向器(22)的一端分别用于连接至辐射面,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至地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片(1),其上设有第一巴伦(11)和位于所述第一巴伦(11)上方的第一引向器(12);
第二支撑片(2),其上设有第二巴伦(21)和位于所述第二巴伦(21)上方的第二引向器(22);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片(1)和所述第二支撑片(2)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片(1)和所述第二支撑片(2)设有所述第一引向器(12)和所述第二引向器(22)的一端分别用于连接至辐射面,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至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向器(12)和所述第二引向器(22)均包括至少一段微带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片(1)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片(2)最上方的一段微带线延伸至其所在的支撑片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向器(12)和/或所述第二引向器(22)的微带线的线宽为2mm-3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向器(12)和/或所述第二引向器(22)均设有至少两段微带线,且同一引向器上,相邻的微带线之间的距离为十六分之一至八分之一中心波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巴伦(11)和/或所述第二巴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李明超苏国生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