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及其辐射单元、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827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天线领域,提供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及其辐射单元、天线,所述新型巴伦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片,其上设有第一巴伦和位于第一巴伦上方的第一引向器;第二支撑片,其上设有第二巴伦和位于所述第二巴伦上方的第二引向器;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设有所述第一引向器和所述第二引向器的一端分别用于连接至辐射面,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至地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巴伦结构的支撑片上集成引向器,在不改变支撑片的结构和尺寸的前提下,增大了使用所述新型巴伦结构的辐射单元和天线的带宽,同时,无需额外增设其他部件,产品一致性较好,并能大大缩减成本,且有利于辐射单元及天线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及其辐射单元、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天线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及其辐射单元、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5G移动通信系统的大规模地商用、电信800MHzLTE组网、以及移动2.6GHzTDD4G网络不断扩容完善,原有900MHz和1800MHz2G、3G网络陆续退网,使得基站天面资源重新规划。为提高天线资源利用率,4G、5G天线不会单独发展,势必会逐渐融合到一起发展。在这其中,面临的一个挑战就将是多频段、多制式辐射单元共同存于同一副天线中,辐射单元之间互相干扰严重。针对辐射单元之间的相互干扰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减小辐射单元的口径以及对相应频段滤波可以有效减少互扰。但是,小口径的辐射单元无法有效展宽频带宽度。而巴伦作为辐射单元馈电平衡转换的重要器件,对巴伦进行改进以解决小口径的辐射单元无法有效展宽频带宽度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小口径的辐射单元无法有效展宽频带宽度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巴伦结构,用于达到在不增加尺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撑片(1),其上设有第一巴伦(11)和位于所述第一巴伦(11)上方的第一引向器(12);/n第二支撑片(2),其上设有第二巴伦(21)和位于所述第二巴伦(21)上方的第二引向器(22);/n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片(1)和所述第二支撑片(2)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片(1)和所述第二支撑片(2)设有所述第一引向器(12)和所述第二引向器(22)的一端分别用于连接至辐射面,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至地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片(1),其上设有第一巴伦(11)和位于所述第一巴伦(11)上方的第一引向器(12);
第二支撑片(2),其上设有第二巴伦(21)和位于所述第二巴伦(21)上方的第二引向器(22);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片(1)和所述第二支撑片(2)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片(1)和所述第二支撑片(2)设有所述第一引向器(12)和所述第二引向器(22)的一端分别用于连接至辐射面,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至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向器(12)和所述第二引向器(22)均包括至少一段微带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片(1)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片(2)最上方的一段微带线延伸至其所在的支撑片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向器(12)和/或所述第二引向器(22)的微带线的线宽为2mm-3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向器(12)和/或所述第二引向器(22)均设有至少两段微带线,且同一引向器上,相邻的微带线之间的距离为十六分之一至八分之一中心波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巴伦(11)和/或所述第二巴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李明超苏国生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