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金山专利>正文

一种双相式自流变温控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77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相式自流变温控电缆,属于电力设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在传统的电缆上创新性的引入自流变温控棒,在感知到电缆本体工作时散发的热量,由自流变温控棒内的双相导热体吸收热量并逐渐转变为液态,同时在热膨胀作用下迫使自流变温控棒进行形变,将液化后的双相导热体进行挤压并充斥于整个自流变温控棒内,建立与外界的导热连接,快速将电缆本体产生的热量散发至外界实现降温,而在低温环境下,自流变温控棒恢复形状后,双相导热体重新分布并固化,断开与外界的导热连接,从而实现保温隔热,与传统的电缆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自主触发温控动作,始终将温度控制在合适安全的工作范围内,从而延长电缆的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工作年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相式自流变温控电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相式自流变温控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其具有不同的定义。定义1: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定义2: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电缆使用期限的长短,取决于电缆的质量和电缆安装的环境,而最大的环境影响因素莫过于温度,只有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电缆方可发挥其性能,而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严重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目前电缆自身无法针对外界温度环境进行自主调整,因此在面对极端温度时,电缆很容易造成损坏,包括高温烧毁或者低温冻裂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相式自流变温控电缆,可以实现在传统的电缆上创新性的引入自流变温控棒,在感知到电缆本体工作时散发的热量,由自流变温控棒内的双相导热体吸收热量并逐渐转变为液态,同时在热膨胀作用下迫使自流变温控棒进行形变,将液化后的双相导热体进行挤压并充斥于整个自流变温控棒内,建立与外界的导热连接,快速将电缆本体产生的热量散发至外界实现降温,而在低温环境下或者电缆本体的热量产生不多时,自流变温控棒恢复形状后,双相导热体重新分布并固化,断开与外界的导热连接,从而实现保温隔热,与传统的电缆相比,本专利技术依靠吸热丝对于热量的感知,自主触发温控动作,始终将温度控制在合适安全的工作范围内,从而延长电缆的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工作年限。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相式自流变温控电缆,包括隔热塑料外套和镶嵌于隔热塑料外套内的电缆本体,所述隔热塑料外套上镶嵌连接有一排均匀分布的自流变温控棒,且自流变温控棒延伸至电缆本体内,所述自流变温控棒包括一体连接的绝热管和导热硅胶空球,且绝热管和导热硅胶空球分别位于隔热塑料外套和电缆本体内,所述绝热管与导热硅胶空球之间连接有定形网,所述电缆本体内还镶嵌连接有与导热硅胶空球连接的聚热包,所述聚热包上连接有多个延伸至电缆本体内侧的吸热丝,所述导热硅胶空球外端包裹有的导热网,且导热网与聚热包连接,所述导热网上的节点镶嵌连接有遇热膨胀球,且遇热膨胀球与导热硅胶空球连接,所述自流变温控棒内填充有双相导热体,所述绝热管开口处连接有外嵌散热片,且外嵌散热片镶嵌于隔热塑料外套外表面,所述外嵌散热片外端连接有散热丝。进一步的,所述绝热管内侧设有多个密集分布的散点保温浮球,且散点保温浮球覆盖于外嵌散热片内侧,所述绝热管内侧壁上连接有热收复圈,散点保温浮球可以贴覆在外嵌散热片内侧隔开双相导热体,有效提高保温效果,在触发散热动作后,液化的双相导热体接触到外嵌散热片之后,热收复圈也同步吸收到热量开始膨胀,并对散点保温浮球进行收纳吸附,方便液化后的双相导热体更为充分的接触到外嵌散热片,从而提高导热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热收复圈包括连接于绝热管内侧壁的压缩底座和镶嵌于压缩底座外表面的膨胀表层,且压缩底座和膨胀表层呈齿牙交错分布,所述膨胀表层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闭合孔,且闭合孔与散点保温浮球相匹配,所述闭合孔内侧覆盖有磁屏蔽膜,所述磁屏蔽膜内底壁上连接有形变磁包,闭合孔在正常状态下呈闭合状,在膨胀表层吸收到热量后膨胀表层开始膨胀,从而闭合孔开始开放,磁屏蔽膜不再对形变磁包实现完全屏蔽,漏出的磁场对散点保温浮球进行吸附,从而将其吸附到闭合孔内进行暂时性的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底座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膨胀表层采用遇热膨胀材料制成,压缩底座方便膨胀表层进行膨胀对散点保温浮球进行收纳,膨胀表层则可以在吸收到热量后开始膨胀,从而开放闭合孔。进一步的,所述形变磁包为弹性薄膜内填充有磁性粉末的密封结构,所述磁性粉末为钕铁硼磁粉,形变磁包形同可以任意形变的磁铁,在跟随闭合孔变化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散点保温浮球的磁吸效果,从而顺利吸附到散点保温浮球。进一步的,所述散点保温浮球包括保温芯球和覆盖于保温芯球外表面的隔离膜衣,所述保温芯球上连接有多个均匀分部的保温绒毛,且保温绒毛贯穿隔离膜衣并延伸至其外侧,所述保温绒毛远离保温芯球一端连接有磁性微粒,保温芯球用来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隔离膜衣用来保护保温芯球与液化的双相导热体实现隔离,保温绒毛在磁性微粒的磁吸作用下,可以相互交错缠绕在保温芯球的缝隙中形成严密的网络结构,从而提高保温效果,同时在热收复圈触发膨胀动作后,也有利于被形变磁包进行吸引靠近进入到开放的闭合孔内进行收纳。进一步的,所述保温芯球采用气凝胶材料制成,所述保温绒毛采用保温材料制成,保温芯球不仅质地轻、密度小,同时具有优异的隔热保温效果,不仅可以良好的隔离外嵌散热片和双相导热体,并且其可以始终漂浮在最上方对外嵌散热片进行覆盖,不会浸没于双相导热体内无法覆盖起到隔热保温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双相导热体采用相变蓄热材料制成,所述双相导热体内还填充有与相变蓄热材料质量比为1:5-10的导热石墨颗粒,双相导热体不仅可以吸收储存电缆本体释放出来的热量,同时在吸收到足够的热量后会转变为液态进行二次分布,建立与外嵌散热片之间的导热连接,从而将热量转移散发至外界,填充导热石墨颗粒可以提高双相导热体的热量转移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双相导热体外表面上镶嵌连接有传热浮片,所述传热浮片与导热硅胶空球底壁之间连接有多根导热悬线,传热浮片可以起到加快热量转移的作用,导热悬线不仅可以将聚热包吸收到的热量用来均匀的对双相导热体进行加热,同时也方便汲取热量通过传热浮片和外嵌散热片之间的接触,借由散热丝散发到外界中。进一步的,所述传热浮片采用轻质导热材料,且传热浮片的密度低于双相导热体,所述导热悬线采用弹性导热材料,传热浮片可以始终漂浮在双相导热体的最上方,与外嵌散热片顺利实现紧密的贴合,导热悬线可以弯曲和拉伸,均可以实现良好的导热作用。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可以实现在传统的电缆上创新性的引入自流变温控棒,在感知到电缆本体工作时散发的热量,由自流变温控棒内的双相导热体吸收热量并逐渐转变为液态,同时在热膨胀作用下迫使自流变温控棒进行形变,将液化后的双相导热体进行挤压并充斥于整个自流变温控棒内,建立与外界的导热连接,快速将电缆本体产生的热量散发至外界实现降温,而在低温环境下或者电缆本体的热量产生不多时,自流变温控棒恢复形状后,双相导热体重新分布并固化,断开与外界的导热连接,从而实现保温隔热,与传统的电缆相比,本专利技术依靠吸热丝对于热量的感知,自主触发温控动作,始终将温度控制在合适安全的工作范围内,从而延长电缆的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工作年限。(2)绝热管内侧设有多个密集分布的散点保温浮球,且散点保温浮球覆盖于外嵌散热片内侧,绝热管内侧壁上连接有热收复圈,散点保温浮球可以贴覆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相式自流变温控电缆,包括隔热塑料外套(1)和镶嵌于隔热塑料外套(1)内的电缆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塑料外套(1)上镶嵌连接有一排均匀分布的自流变温控棒(3),且自流变温控棒(3)延伸至电缆本体(2)内,所述自流变温控棒(3)包括一体连接的绝热管(31)和导热硅胶空球(32),且绝热管(31)和导热硅胶空球(32)分别位于隔热塑料外套(1)和电缆本体(2)内,所述绝热管(31)与导热硅胶空球(32)之间连接有定形网(33),所述电缆本体(2)内还镶嵌连接有与导热硅胶空球(32)连接的聚热包(7),所述聚热包(7)上连接有多个延伸至电缆本体(2)内侧的吸热丝(4),所述导热硅胶空球(32)外端包裹有的导热网(10),且导热网(10)与聚热包(7)连接,所述导热网(10)上的节点镶嵌连接有遇热膨胀球(11),且遇热膨胀球(11)与导热硅胶空球(32)连接,所述自流变温控棒(3)内填充有双相导热体(14),所述绝热管(31)开口处连接有外嵌散热片(5),且外嵌散热片(5)镶嵌于隔热塑料外套(1)外表面,所述外嵌散热片(5)外端连接有散热丝(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相式自流变温控电缆,包括隔热塑料外套(1)和镶嵌于隔热塑料外套(1)内的电缆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塑料外套(1)上镶嵌连接有一排均匀分布的自流变温控棒(3),且自流变温控棒(3)延伸至电缆本体(2)内,所述自流变温控棒(3)包括一体连接的绝热管(31)和导热硅胶空球(32),且绝热管(31)和导热硅胶空球(32)分别位于隔热塑料外套(1)和电缆本体(2)内,所述绝热管(31)与导热硅胶空球(32)之间连接有定形网(33),所述电缆本体(2)内还镶嵌连接有与导热硅胶空球(32)连接的聚热包(7),所述聚热包(7)上连接有多个延伸至电缆本体(2)内侧的吸热丝(4),所述导热硅胶空球(32)外端包裹有的导热网(10),且导热网(10)与聚热包(7)连接,所述导热网(10)上的节点镶嵌连接有遇热膨胀球(11),且遇热膨胀球(11)与导热硅胶空球(32)连接,所述自流变温控棒(3)内填充有双相导热体(14),所述绝热管(31)开口处连接有外嵌散热片(5),且外嵌散热片(5)镶嵌于隔热塑料外套(1)外表面,所述外嵌散热片(5)外端连接有散热丝(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相式自流变温控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管(31)内侧设有多个密集分布的散点保温浮球(8),且散点保温浮球(8)覆盖于外嵌散热片(5)内侧,所述绝热管(31)内侧壁上连接有热收复圈(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相式自流变温控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收复圈(9)包括连接于绝热管(31)内侧壁的压缩底座(91)和镶嵌于压缩底座(91)外表面的膨胀表层(92),且压缩底座(91)和膨胀表层(92)呈齿牙交错分布,所述膨胀表层(92)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闭合孔,且闭合孔与散点保温浮球(8)相匹配,所述闭合孔内侧覆盖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金山
申请(专利权)人:万金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