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268450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6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屏幕的移动终端,该屏幕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或者,该屏幕适于折叠形成至少一个弯折部;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移动终端的握持手势;在弯折部上设置对应握持手势的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和第一无效触控区域。本申请提供的控制方法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通信
,尤指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电子设备的外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折叠屏及曲面屏以其独特的特性和巨大的潜力而备受关注。相较于传统屏幕,折叠屏及曲面屏可以给用户提供基于可弯折特性的新交互方式,可以满足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更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可以提高用户体验。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屏幕的移动终端,所述屏幕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或者,所述屏幕适于折叠形成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手势;在所述弯折部上设置对应所述握持手势的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和第一无效触控区域。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屏幕、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屏幕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或者,所述屏幕适于折叠形成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存储器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步骤。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步骤。在本申请中,通过检测移动终端的握持手势,在移动终端的屏幕的弯折部上设置对应握持手势的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和第一无效触控区域。如此一来,在实现防误触的同时,可以支持在移动终端上提供操作强度较小、精细化程度较高的便捷操控方式,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一种非折叠式的移动终端的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非折叠式的移动终端的俯视图;图4为一种移动终端的折叠屏的展开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折叠屏处于完全折叠状态的主视图;图6为图4所示的折叠屏处于完全折叠状态的侧视图;图7为图5所示的处于完全折叠状态的移动终端的握持手势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一种示例性实施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有效触控区域和无效触控区域的平面设置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平面设置示意图对应的三维透视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握持手势的识别过程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握持手势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握持手势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示例性实施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屏幕的移动终端,其中,该屏幕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或者,该屏幕可以适于折叠形成至少一个弯折部。比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一个屏幕,且该屏幕具有一个或多个弯折部,或者,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一个屏幕,且该屏幕可以折叠形成一个或多个弯折部,或者,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两个屏幕,其中一个屏幕适于折叠形成一个或多个弯折部。其中,弯折部可以为非完整的平面区域,或者,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平面部的边缘,或者,可以为两个或多个平面部的连接区域或过渡区域。然而,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为单屏终端、双屏终端或多屏终端。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等。然而,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在一种示例中,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一个不可折叠的屏幕,该屏幕可以包括一个平面部以及从该平面部的宽度或长度方向向下弯曲延伸得到的弯折部,该弯折部可以覆盖在移动终端的侧壁上。以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为例,弯折部可以覆盖手机长度或宽度方向的侧壁,且覆盖在侧壁上的弯折部可以为曲面形。由于弯折部也是整个屏幕的一部分,因此可以用于显示和操作。在本示例中,屏幕的弯折部为固定存在的,不会发生变化。图2为一种非折叠式的移动终端的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非折叠式的移动终端的俯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一个平面部以及从该平面部的长度方向向两侧弯曲延伸得到的两个弯折部。然而,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弯折部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或三个或四个。在另一种示例中,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折叠屏或柔性屏,折叠屏或柔性屏具有可以在一处或多处弯折的特点。以折叠屏为例,折叠屏在一处向外弯折一定角度之后,可以分成两个朝向相反的屏幕单元进行显示,在折叠屏的折叠位置形成的曲面可以称为弯折部。折叠屏或柔性屏的一次弯折(或折叠)可以对应形成一个弯折部。由于弯折部也是折叠屏的一部分,因此可以用于显示和操作。在本示例中,屏幕的弯折部不是固定存在的,而是在屏幕进行弯折(或折叠)后才会形成。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包括:S101、检测移动终端的握持手势;S102、在移动终端的屏幕的弯折部上设置对应握持手势的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和第一无效触控区域。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S102之后,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当接收到作用于第一无效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操作,不响应第一无效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操作;当接收到作用于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操作,响应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操作,并执行该触控操作对应的处理。在一示例中,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操作可以包括:上下滑动操作、单击操作、双击操作。比如,当移动终端正在显示文本或图文结合的页面,则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内的上下滑动操作可以实现页面上下滑动的滑页效果;当移动终端处于图片查看模式,则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内的上下滑动操作可以实现图片切换效果,例如,在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内向上滑动,可以对应实现切换至上一张图片,在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内向下滑动,可以对应实现切换至下一张图片;当移动终端处于图片查找模式,则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内的双击操作,可以缩放图片,例如,将正在显示的图片缩小或放大至一定比例。然而,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有效触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屏幕的移动终端,所述屏幕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或者,所述屏幕适于折叠形成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n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手势;/n在所述弯折部上设置对应所述握持手势的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和第一无效触控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屏幕的移动终端,所述屏幕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或者,所述屏幕适于折叠形成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手势;
在所述弯折部上设置对应所述握持手势的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和第一无效触控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弯折部上设置对应所述握持手势的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和第一无效触控区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作用于所述第一无效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操作,不响应所述触控操作;
当接收到作用于所述第一有效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操作,响应所述触控操作,并执行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手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的折叠角度;
当所述折叠角度满足角度设定条件时,确定所述屏幕折叠后形成弯折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至少包括:第一屏幕单元和第二屏幕单元;
所述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的折叠角度,包括:检测所述第一屏幕单元和第二屏幕单元之间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手势,包括:
检测手与所述屏幕的弯折部的第一触碰参数,并根据所述第一触碰参数,识别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手势;或者,
检测手与所述屏幕的第二触碰参数,并根据所述第二触碰参数,识别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手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碰参数包括:所述弯折部上的触碰点个数以及每个触碰点的面积;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触碰参数,识别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手势,包括:
当所述弯折部上的触碰点个数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两个,且其中一个触碰点的面积大于面积阈值,则确定所述弯折部被握持在手掌内侧;
当所述弯折部上的触碰点个数大于两个且小于或等于四个,且任一个触碰点的面积均小于或等于所述面积阈值,则确定所述弯折部被握持在手指指尖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汶晨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