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条电路、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446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灯条电路、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灯条电路包括若干灯条,每根灯条包括若干LED灯珠;所述灯条上的LED灯珠通过电连接组成四路走线,每路走线的端线与外部电源板的一路电源相连接;其中,每路走线包括的LED灯珠颗数相同,同一路走线的LED灯珠依次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灯条电路能够接入各种参数的电源板,满足直下式背光模组供电需求,同时通过优化单根灯条内部的走线及各灯条之间的连线,改善电源板各路电源之间的电压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灯条电路、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下式背光模组及一体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条电路、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LED背光模组的
,LED背光市场呈现迅猛发展趋势。而驱动LED背光,需要外部电源板给予供电。现有的灯条电路,往往只能与专有的电源板进行匹配,即为了驱动LED背光,需要开发专有的电源板,导致使用不方便,且成本较高。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同时满足市面上公板的电源板参数和定制的电源板参数、并减小电源板间各路电源间的电压差的灯条电路,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灯条电路、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接入各种参数的电源板,满足直下式背光模组供电需求,同时能够改善电源板各路电源之间的电压差。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电路,包括若干灯条,每根灯条包括若干LED灯珠;所述灯条上的LED灯珠通过电连接组成四路走线,每路走线的端线与外部电源板的一路电源相连接;其中,每路走线包括的LED灯珠颗数相同,同一路走线的LED灯珠依次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灯条的总条数为N,N为偶数;每根灯条上的LED灯珠颗数均为M,M为偶数;其中,每根灯条上的LED灯珠均匀分配给两路走线;每路走线包括的灯条数均为N/2。优选的,所述四路走线分别为第一路走线、第二路走线、第三路走线和第四路走线;所述灯条按列/行排列;前1至N/2列/行灯条的LED灯珠均匀分配给所述第一路走线和第二路走线;后N/2+1至N列/行灯条的LED灯珠均匀分配给所述第三路走线和第四路走线。优选的,每根灯条的第1至M/2颗LED灯珠依次电连接,且当前灯条的第1颗LED灯珠与相邻灯条的第M/2颗LED灯珠电连接,或者,当前灯条的第M/2颗LED灯珠与相邻灯条的第1颗LED灯珠电连接;每根灯条的第M/2+1至M颗LED灯珠依次电连接,且当前灯条的第M/2+1颗LED灯珠与相邻灯条的第M颗LED灯珠电连接,或者,当前灯条的第M颗LED灯珠与相邻灯条的第M/2+1颗LED灯珠电连接。优选的,每根灯条的第1至M/2颗LED灯珠依次电连接,且当前灯条的第1颗LED灯珠与相邻灯条的第M颗LED灯珠电连接,或者,当前灯条的第M/2颗LED灯珠与相邻灯条的第M/2+1颗LED灯珠电连接;每根灯条的第M/2+1至M颗LED灯珠依次电连接,且当前灯条的第M/2+1颗LED灯珠与相邻灯条的第M/2颗LED灯珠电连接,或者,当前灯条的第M颗LED灯珠与相邻灯条的第1颗LED灯珠电连接。优选的,每根灯条的第M/2+1颗LED灯珠至第M颗LED灯珠之间的连接线包括一个及以上的弯曲部分;每个弯曲部分包括多个曲折部分。优选的,所述弯曲部分中的所述曲折部分包括串接连接的矩形部分。优选的,所述弯曲部分中的所述曲折部分包括串接连接的半圆形部分。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若干支撑柱、反射片和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的灯条电路;所述灯条电路设置在背板底部内表面,所述反射片上设置有供所述LED灯珠穿过的第一孔,还设置有供所述支撑柱穿过的第二孔;所述支撑柱的底座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所述扩散板设置在所述反射片上方。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灯条电路通过将灯条上的LED灯珠均匀分配,使得分配后的LED灯珠进行电连接以组成四路走线,每路走线的端线与外部电源板的一路电源相连接,从而匹配市面上公板的电源板参数,满足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供电需求;(2)本专利技术通过优化单根灯条内部的走线及各灯条之间的连线,改善电源板各路电源之间的电压差,防止因电压差过大引起电源板通电电路保护,导致供电不稳定。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从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列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灯条结构的排布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化前的各灯条之间接线电路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化后的各灯条之间接线电路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化前的单条灯条内部走线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化后的单条灯条内部走线图;图7为图6所示单条灯条内部走线图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组、中框17、液晶屏18和前框19。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灯条电路11、若干支撑柱12、反射片13、扩散板14、棱镜片15和扩散片16;所述灯条电路11包括灯条设置在背板10底部内表面;所述反射片13设置在所述灯条电路11上方,且所述反射片13上设置有与供所述灯条电路11上的LED灯珠112穿过的第一孔;每个所述支撑柱12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的三角刀片状结构,所述反射片13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二孔,所述支撑柱穿过所述第二孔,所述底座与所述背板1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2设置在两颗LED灯珠112之间;所述扩散板14设置在所述反射片13上方。所述背板10侧边边缘上方依次放置有扩散板14、棱镜片15、扩散片16、中框17、液晶屏18和前框19,以组成显示装置。参见图2至图4所示,所述的灯条电路,包括若干灯条,每根灯条包括若干LED灯珠;所述灯条上的LED灯珠通过电连接组成四路走线,每路走线的端线与外部电源板的一路电源相连接;其中,每路走线包括的LED灯珠颗数相同,同一路走线的LED灯珠依次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灯条的总条数为N,N为偶数;每根灯条上的LED灯珠颗数均为M,M为偶数;其中,每根灯条上的LED灯珠均匀分配给两路走线;每路走线包括的灯条数均为N/2。具体的,图2为根据光学设计所排布的灯条Lightbar结构图,灯条竖直放置,单条灯条上有10颗LED灯珠,总共18跟灯条,其中,左右两颗相邻LED灯珠(属于不同的灯条)的间距为98.5mm,上下两颗相邻LED灯珠(属于同一灯条)的间距为96mm。具体的,LED灯珠设置在灯条的线路上,通过焊锡打件成形;所述灯条上设置有设计好的铜线线路;外部电源板与背光模组之间设置有设计好的背光连接线。当然,所述灯条也可以横向放置,原理同灯条竖直放置,本实施例不做具体说明。根据市场上公板的电源板设计参数,背光需要设计4路电路(四路走线),故背光LED灯珠需要45颗为一路电路,将单根灯条内部设计成2路走线,背光接线原理图如图3和图4所示,单根灯条内部分2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灯条,每根灯条包括若干LED灯珠;所述灯条上的LED灯珠通过电连接组成四路走线,每路走线的端线与外部电源板的一路电源相连接;其中,每路走线包括的LED灯珠颗数相同,同一路走线的LED灯珠依次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灯条,每根灯条包括若干LED灯珠;所述灯条上的LED灯珠通过电连接组成四路走线,每路走线的端线与外部电源板的一路电源相连接;其中,每路走线包括的LED灯珠颗数相同,同一路走线的LED灯珠依次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的总条数为N,N为偶数;每根灯条上的LED灯珠颗数均为M,M为偶数;其中,每根灯条上的LED灯珠均匀分配给两路走线;每路走线包括的灯条数均为N/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路走线分别为第一路走线、第二路走线、第三路走线和第四路走线;所述灯条按列/行排列;前1至N/2列/行灯条的LED灯珠均匀分配给所述第一路走线和第二路走线;后N/2+1至N列/行灯条的LED灯珠均匀分配给所述第三路走线和第四路走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电路,其特征在于,每根灯条的第1至M/2颗LED灯珠依次电连接,且当前灯条的第1颗LED灯珠与相邻灯条的第M/2颗LED灯珠电连接,或者,当前灯条的第M/2颗LED灯珠与相邻灯条的第1颗LED灯珠电连接;每根灯条的第M/2+1至M颗LED灯珠依次电连接,且当前灯条的第M/2+1颗LED灯珠与相邻灯条的第M颗LED灯珠电连接,或者,当前灯条的第M颗LED灯珠与相邻灯条的第M/2+1颗LED灯珠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汉坤吴海清薛元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厦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