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腔式观光潜望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45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目镜头可自动升降的两腔式观光潜望镜,由上镜管组、中镜管组和目镜头组组装而成,上镜管组由头部保护玻璃、俯仰棱镜、连续变倍物镜组和分划板组成,中镜管组由导电滑环连接的中镜管一和中镜管二构成,目镜头组包括沿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的聚光镜组、目棱镜和分光棱镜组,分光棱镜组将从连续变倍物镜组出射的会聚光均分为相互垂直的两束光,一路分光反射进左反射镜经过保护玻璃到场镜后进入左侧目镜组,一路分光透射至保护玻璃后依次经过外反射镜一、外反射镜二到场镜后进入右侧目镜组。本发明专利技术观光潜望镜具有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外形简洁美观和体验感强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腔式观光潜望镜
本专利技术属于观通设备
,涉及民用观光类潜望镜,具体涉及一种两腔式观光潜望镜。
技术介绍
潜望镜是指能置身于安全的位置,去观察难于直接观察或危险区域的观察设备。实用光学潜望镜的雏形,出现于上世纪初。随着光电设备技术的进步,潜望镜从一种简单的光学观察设备,向着多用途的综合光学仪器发展。观光潜望镜通常用于对周围景物的放大观察,使用者足不出户即可观察外部景观,其光学系统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可观察外部景物细节。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上海标志性景观之一,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塔高约468米,电视塔的球形部位是三层空中酒店,通过室内架设的单筒式望远镜观察外部美景,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但是受限于望远镜的结构,游客无法在类似这种电视塔的高度实现沉浸式的观景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目镜头可自动升降的两腔式观光潜望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腔式观光潜望镜,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安装在上支撑座的上镜管组、安装在下支撑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腔式观光潜望镜,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安装在上支撑座(6)的上镜管组(3)、安装在下支撑座(5)的中镜管组(2)以及安装在伺服电动缸(4)的目镜头组(1),所述的上镜管组(3)和目镜头组(1)分别位于两个气密的腔体内;/n所述的上镜管组(3)由沿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的头部保护玻璃(31)、俯仰棱镜(32)、连续变倍物镜组(33)和分划板(34)组成,俯仰棱镜(32)将目标光线折转90˚,同时实现瞄准线在子午面内的±20˚俯仰;所述的连续变倍物镜组(33)由前固定组(331)、变倍透镜组(332)、补偿透镜组(333)和后固定组(334)组成,变倍透镜组(332)和补偿透镜组(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腔式观光潜望镜,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安装在上支撑座(6)的上镜管组(3)、安装在下支撑座(5)的中镜管组(2)以及安装在伺服电动缸(4)的目镜头组(1),所述的上镜管组(3)和目镜头组(1)分别位于两个气密的腔体内;
所述的上镜管组(3)由沿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的头部保护玻璃(31)、俯仰棱镜(32)、连续变倍物镜组(33)和分划板(34)组成,俯仰棱镜(32)将目标光线折转90˚,同时实现瞄准线在子午面内的±20˚俯仰;所述的连续变倍物镜组(33)由前固定组(331)、变倍透镜组(332)、补偿透镜组(333)和后固定组(334)组成,变倍透镜组(332)和补偿透镜组(333)沿光轴做相对或相向运动以实现倍率的连续变化;
所述的中镜管组(2)由导电滑环连接的中镜管一(21)和中镜管二(22)构成,用于拉长光路;
所述的目镜头组(1)包括沿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的聚光镜组(11)、目棱镜(12)和分光棱镜组(13),聚光镜组(11)用于收缩光线的口径,目棱镜(12)与俯仰棱镜(32)组合实现潜望功能,分光棱镜组(13)将连续变倍物镜组(33)出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琪曹尚陈琳段文亮刘苏莉兰林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中天纬测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