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439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该装置可手持操作,快速地获取材料的载荷‑压入深度曲线,该装置采用冲击滑块和双压簧结构,无需电力辅助,可以实现压入载荷从0N开始逐渐增加到最大,并再次卸载到0N的过程。和里氏硬度计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测试过程不是碰撞过程,而是逐渐加载然后卸载的过程,可以获得完整的压入深度‑载荷曲线;和便携式压痕仪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手持操作,不需要电力辅助和复杂固定工装,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对各种在役的设备进行压痕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分析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主要的现场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有里氏硬度法和现场压痕法。里氏硬度法采用基于动载荷的里氏硬度计进行测试,可以用手将该仪器按压在被测对象上进行测试,具有体积小、测试方便的优点。里氏硬度法基于碰撞原理,利用硬质球体冲击被测对象表面,计算球体冲击和回弹之间的速度差来表征材料的硬度。其缺点是:里氏硬度法不能获得除硬度以外的其他力学性能。另一种现场压痕法采用便携式现场压痕仪,测试时用链条、钢带或磁力吸盘将仪器固定在被测对象上,采用电机和丝杆的加载形式将压头压入被测对象,可以获得一条载荷-压入深度曲线,并从曲线中计算出材料的强度、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其缺点是:现场压痕仪需要固定在被测试对象上,所以对被测试对象的外形尺寸有一定限制,并且固定操作繁琐,不适大批量测试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测试材料力学性能时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本专利技术结合了里氏硬度法和现场压痕仪的优点,该装置可以手持操作,不需要用工具固定在被测对象上,测试不是碰撞过程,可以获得载荷-压入深度曲线,并计算出材料的强度、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导向管;冲击滑块,活动设于所述导向管内,并能够在所述导向管内自由滑动;蓄能机构,设于所述导向管的上端,用于对所述冲击滑块提供冲击能量;锁止件,设于所述导向管侧部并位于所述蓄能机构的下部,用于控制所述冲击滑块及蓄能机构的释放;弹性冲头机构,设于所述导向管的下部,用于对试样进行压痕测试,包括:弹性缓冲单元;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弹性缓冲单元的下端,用于采集试验过程力值大小;压头,设于所述力传感器的下端,用于冲击待测试样;及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弹性缓冲单元的下端,与所述压头平行设置,用于采集试验过程所述压头压入试样的深度。优选地,所述的弹性缓冲单元包括上导向滑块、下导向滑块以及设于所述上导向滑块与下导向滑块之间的加载压簧,所述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均安装在所述下导向滑块的下端。优选地,所述冲击滑块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导向管截面形状相同,所述冲击滑块与所述导向管之间能自由滑动,并具有一定密封性。优选地,所述导向管为一中空直管,其顶部设有单向进气阀,使外部空气单向流入所述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上部侧壁还设有用于调节流量的单向排气阀,通过调节流量可以获得不同的动能吸收阻尼。优选地,所述蓄能机构为蓄能压簧,其上端固定在所述导向管顶部。优选地,所述锁止件与所述弹性冲头机构之间的导向管侧壁上设有通气孔,用于平衡所述导向滑块快速运动产生的气压。优选地,所述锁止件为一销钉,所述销钉能够将所述冲击滑块卡住,所述销钉周围设有密封圈,插拔所述销钉时不漏气。优选地,所述力传感器为动态力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为非接触式动态位移传感器,所述压头下端的尖部为圆锥、棱锥或半球形。一种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采用所述的测试装置进行测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向上推动冲击滑块至指定位置,使蓄能机构压缩蓄能,并通过锁止件将冲击滑块卡住;(2)手持导向管,使导向管垂直于试样的表面,并使导向管的底部紧贴于试样表面;(3)拔出锁止件,冲击滑块在蓄能机构作用下快速向下移动,撞击弹性冲头机构,冲击滑块推动弹性冲头机构向下移动,使力传感器、压头及位移传感器同时向下移动,压头撞击试样,产生压痕;(4)力传感器采集试验过程的力值大小,位移传感器采集试验过程压头压入试样的位移,进而确定材料力学性能。通过调整冲击滑块的质量、蓄能机构的压缩量和/或弹性缓冲单元的参数实现不同加载速率和最大载荷的压痕测试;步骤(3)需保持导向管内的气压与外界平衡;步骤(4)根据获取的力值大小及压头压入试样的位移,绘制载荷-位移曲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可手持操作,快速获取材料的载荷-压入深度曲线,该装置采用冲击滑块和双压簧结构,无需电力辅助,可以实现压入载荷从0开始逐渐增加到最大,并再次卸载到0N的过程。与目前碰撞加载的里氏硬度计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压簧的结构,实现载荷从0开始逐渐增加到最大,然后逐渐减小到0的过程,可获得完整的压入深度-载荷曲线;与目前固定繁琐的便携式压痕仪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冲击滑块的加载方式,不受测试对象外形的限制,并且可以手持操作,适合对各种在役的设备进行压痕测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测试过程的状态变化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典型的载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4为本专利技术典型的压入深度和载荷的关系曲线;图中:1-蓄能压簧;2-冲击滑块;3-导向管;4-加载压簧;5-试样;6-非接触式动态位移传感器;7-压头;8-动态力传感器;9-下导向滑块;10-上导向滑块;11-发射销钉;12-单向进气阀;13-通气孔;14-单向排气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导向管3,为一中空直管,其顶部设有单向进气阀12使外部空气单向流入导向管3,导向管3顶部还设有和可以调节流量的单向排气阀14,通过调节流量可以获得不同的动能吸收阻尼。冲击滑块2,活动设于导向管3内,并能够在导向管3内自由滑动,冲击滑块2的截面形状与导向管3截面形状相同,冲击滑块2与导向管3之间能自由滑动;蓄能机构,为蓄能压簧1,其上端固定在导向管3顶部,用于对冲击滑块2提供冲击能量;锁止件,设于导向管3侧部并位于蓄能机构的下部,用于控制冲击滑块2及蓄能机构的释放;弹性冲头机构,设于导向管3的下部,用于对试样5进行压痕测试,包括:弹性缓冲单元,包括上导向滑块10、下导向滑块9以及设于上导向滑块10与下导向滑块9之间的加载压簧4,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均安装在下导向滑块9的下端;动态力传感器8,设于弹性缓冲单元的下端,用于采集试验过程力值大小;压头7,设于力传感器的下端,压头7下端的尖部为圆锥、棱锥或半球形,用于压入待测试样5;及非接触式动态位移传感器6,设于弹性缓冲单元的下端,与压头7平行设置,且最下端与试样表面的距离为1~2mm,用于采集试验过程压头7压入试样5的深度。锁止件与弹性冲头机构之间的导向管3侧壁上设有通气孔13,用于平衡导向滑块快速运动产生的气压。锁止件为一销钉11,销钉11能够将冲击滑块2卡住,销钉11周围设有密封圈,插拔销钉11时不漏气。利用上述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对试样进行测试时,测试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n导向管;/n冲击滑块,活动设于所述导向管内,并能够在所述导向管内自由滑动;/n蓄能机构,设于所述导向管的上端,用于对所述冲击滑块提供冲击能量;/n锁止件,设于所述导向管侧部并位于所述蓄能机构的下部,用于控制所述冲击滑块及蓄能机构的释放;/n弹性冲头机构,设于所述导向管的下部,用于对试样进行压痕测试,包括:/n弹性缓冲单元;/n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弹性缓冲单元的下端,用于采集试验过程力值大小;/n压头,设于所述力传感器的下端,用于冲击待测试样;及/n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弹性缓冲单元的下端,与所述压头平行设置,用于采集试验过程所述压头压入试样的深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导向管;
冲击滑块,活动设于所述导向管内,并能够在所述导向管内自由滑动;
蓄能机构,设于所述导向管的上端,用于对所述冲击滑块提供冲击能量;
锁止件,设于所述导向管侧部并位于所述蓄能机构的下部,用于控制所述冲击滑块及蓄能机构的释放;
弹性冲头机构,设于所述导向管的下部,用于对试样进行压痕测试,包括:
弹性缓冲单元;
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弹性缓冲单元的下端,用于采集试验过程力值大小;
压头,设于所述力传感器的下端,用于冲击待测试样;及
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弹性缓冲单元的下端,与所述压头平行设置,用于采集试验过程所述压头压入试样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缓冲单元包括上导向滑块、下导向滑块以及设于所述上导向滑块与下导向滑块之间的加载压簧,所述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均安装在所述下导向滑块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滑块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导向管截面形状相同,所述冲击滑块与所述导向管之间能自由滑动,并具有一定密封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为一中空直管,其顶部设有单向进气阀,使外部空气单向流入所述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上部侧壁还设有用于调节流量的单向排气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动态压痕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机构为蓄能压簧,其上端固定在所述导向管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骁程关凯书陈国耀王武琳江涛钟继如王琼琦徐彤王汉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