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打印的扩散管、大气活性气体收集装置及其采样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4385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扩散管、大气活性气体收集装置及其采用方法,所述扩散管为3D打印成型的扩散管,具有多个单管并行的结构;所述扩散管长度在4cm以上。本申请中利用3D打印技术获得一定长度金属等材质的扩散管,克服了传统玻璃扩散管易碎、点胶不牢靠以及长度加工受限的问题。本申请可通过增加气体流道、延长扩散管长度的方式,达到高采样流速下完全收集活性气体样品的目的,为后续样品同位素分析提供分析基础。本发明专利技术满足了科研人员在极地等清洁地区高流速、或污染程度较高地区低流速条件,完全收集大气样品的需求,并且由于采样快,可进行高分辨率采样,进而达到用同位素手段研究污染性气体在大气中的来源和转化机制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3D打印的扩散管、大气活性气体收集装置及其采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气化学、空气污染、气体同位素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扩散管、大气活性气体收集装置及其采样方法。
技术介绍
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等是雾霾污染的重要组成成分,这些污染成分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过程排放的NOx(NO+NO2)、HONO、SO2、NH3等反应性气体。有效的收集这些气体并对它们进行同位素分析,对理解雾霾中关键污染物的来源和生成机制,以及由于这些活性气体排放导致的相应的大气氧化环境变化有重要的意义,也能为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但是,这些污染气体一般比较活跃,现场分离并有效收集比较困难,尤其是进行同位素分析,需要解决采集量大和背景干扰的问题。目前,主要的气体收集方式分为主动采样法和被动采样法两类。被动采样法存在着因收集时间过长而导致的背景干扰过大、以及收集效率不能保证的问题,因此主动采样法较为常用。主动采样法中最常见的是:在硼硅玻璃扩散管内壁制备化学涂层,将目标样气吸附转化为稳定的化学成分后,再提取这些化学成分进行同位素分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扩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管为3D打印成型的扩散管,所述扩散管具有多个单管并行的结构;所述扩散管长度在4cm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扩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管为3D打印成型的扩散管,所述扩散管具有多个单管并行的结构;所述扩散管长度在4cm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管为圆柱体状的扩散管,扩散管材料为金属、陶瓷和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扩散管内部均匀分布有50个以上并行的等尺寸单管,所述单管是对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管内壁附着有用于收集活性气体的化学涂层。


4.一种大气活性气体收集装置,包括:内部套设有扩散管的套管;所述扩散管为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扩散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气活性气体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为塑料或金属材质的套管;所述套管内从进气一端到出气一段依次为层流段、扩散管采样段、过渡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气活性气体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管采样段设置有一段或多段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雷周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