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区间的洞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土建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盾构区间的洞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地铁的大规模建设,盾构区间隧道与车站主体结构接口处洞门的施工,一直是一个存在的风险点,洞门施工期间需拆除或凿除洞口处管片,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接口止水,处理不好容易引发涌水涌砂事故。为防止涌水涌沙事故,传统的洞门结构中,采用内嵌式的洞门结构,凿除隧道与车站接口处的盾构管片后,浇筑洞门环梁,使洞门环梁外端面与车站端墙内壁齐平。这种方式需要凿除的盾构管片深度在400mm以上,容易引发洞门涌水涌砂风险。因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如CN201911213640.X公开的一种富水地层盾构区间外包式洞门环梁施工方法,设置外挂式洞门结构以避免涌水涌砂风险。然而,隧道的盾构区间往往需要穿过湖泊或河流等地段,需要设置防淹门防止洪水大规模涌入。而当洞门需要设置防淹门时,在洞口处设置外挂式洞门结构后,洞口处的外挂环梁与防淹门冲突,导致防淹门实施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淹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区间的洞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墙体,开设有用于与盾构区间连通的孔道;所述孔道的顶壁上开设有门孔;/n门框,设置在所述孔道内,所述门框上开设有开口朝上并与所述门孔连通的U型槽;且所述门框的外壁贴合在所述孔道的内壁上;所述U型槽的一个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U型槽的另一个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在竖直方向延伸;/n拱墙,所述拱墙的一侧连接在所述U型槽的一侧侧壁上,所述拱墙的另一侧连接在所述U型槽的另一侧侧壁上,所述拱墙的一端贴合在所述盾构管片的端面上,所述拱墙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墙体上;所述拱墙的下端具有弧形段,所述弧形段的圆心与盾构管片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区间的洞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墙体,开设有用于与盾构区间连通的孔道;所述孔道的顶壁上开设有门孔;
门框,设置在所述孔道内,所述门框上开设有开口朝上并与所述门孔连通的U型槽;且所述门框的外壁贴合在所述孔道的内壁上;所述U型槽的一个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U型槽的另一个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在竖直方向延伸;
拱墙,所述拱墙的一侧连接在所述U型槽的一侧侧壁上,所述拱墙的另一侧连接在所述U型槽的另一侧侧壁上,所述拱墙的一端贴合在所述盾构管片的端面上,所述拱墙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墙体上;所述拱墙的下端具有弧形段,所述弧形段的圆心与盾构管片的圆心在盾构管片的轴向方向上重合,且弧形段的半径与盾构管片的内径相同;
防淹门,所述防淹门穿设在所述门孔并伸入所述U型槽内;所述防淹门的一侧滑设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防淹门的另一侧滑设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区间的洞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端墙、垂直连接在所述端墙上的顶墙,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端墙上且与所述顶墙平行的底墙;
所述孔道位于所述顶墙和所述底墙之间,所述端墙上设有供所述盾构管片穿入的过孔,所述顶墙设于所述过孔上方且开设有所述门孔,所述底墙设于所述过孔下方;
所述门框的顶部连接在所述顶墙上,所述门框的端面贴合在所述端墙上,所述门框的底部贴合在所述底墙上;
所述拱墙的一端贴合在所述端墙上,所述拱墙的上端贴合在所述顶墙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区间的洞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防淹门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滑动切换;当所述防淹门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防淹门的底部抵接在所述U型槽的底壁;所述防淹门的底部与所述U型槽的底壁之间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相宇,张勇,冯建霖,潘茜,周灿朗,林湘,刘加福,邓嘉宁,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