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抗滑桩单元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抗滑处理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边坡抗滑桩单元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边坡一般指自然斜坡、河流水岸坡、台塬塬边、崩滑流堆积体、以及人工边坡(交通道路、露天采矿、建筑场地与基础工程等所形成)等坡体形态的总称。边坡的抗滑结构常采用抗滑桩,桩对滑坡体的作用是利用抗滑桩插入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对桩的抗力(锚固力)来平衡滑动体的推力,增加其稳定性。当滑坡体下滑时受到抗滑桩的阻抗,使抗滑桩前的滑动体达到稳定状态。由于边坡一般处于交通较难达到的位置,而用于边坡加固的抗滑桩、抗滑墙体积则相对较大,运输困难,此外,降雨后,雨水渗入边坡土体,边坡的自重增加,抗剪强度降低,很容易产生滑坡,而抗滑桩及抗滑墙的存在虽然能提供抗力,但是也会阻碍边坡土体内的水流动,造成边坡内水份积压,增加作用在抗滑桩及抗滑墙上的推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体积较小、方便运输,方便将边坡土体内的地下水排出,降低边坡推力的边坡抗滑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抗滑桩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桩单元主体(1),每组所述桩单元主体(1)中心位置均轴向贯穿设置有桩心孔(11),并在桩心孔(11)中填充有多组毛细管(2),每组所述桩单元主体(1)外壁上等弧度设置有四个轴向延伸的凸出部(12),桩单元主体(1)横截面为十字形,任意两个相邻的凸出部(12)之间均形成一个肩槽(13),肩槽(13)的宽度为凸出部宽度的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抗滑桩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桩单元主体(1),每组所述桩单元主体(1)中心位置均轴向贯穿设置有桩心孔(11),并在桩心孔(11)中填充有多组毛细管(2),每组所述桩单元主体(1)外壁上等弧度设置有四个轴向延伸的凸出部(12),桩单元主体(1)横截面为十字形,任意两个相邻的凸出部(12)之间均形成一个肩槽(13),肩槽(13)的宽度为凸出部宽度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抗滑桩单元,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桩单元主体(1)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预制金属端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坡抗滑桩单元,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桩单元主体(1)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多组固定孔(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边坡抗滑桩单元,其特征在于,桩单元主体(1)水平依次拼接时,相邻的桩单元主体(1)的凸出部对齐,并将桩单元主体(1)顶端和底端相贴合的预制金属端板焊接固定,形成墙体,相邻的两个桩单元主体(1)的肩槽(13)拼接形成插槽(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边坡抗滑桩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组固定板(3),多组固定板(3)上均设置有多组对接孔,桩单元主体(1)轴向拼接时,相邻的桩单元主体(1)首尾对齐,并将相邻的桩单元主体(1)相贴合的预制金属端板焊接固定,固定板(3)与桩单元主体(1)贴合,对接孔与相邻桩单元主体(1)上的固定孔(15)对齐,并通过紧固件同时穿过对接孔和固定孔(15),将固定板(3)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桩单元主体(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边坡抗滑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拼接时,一个墙体的凸出部插入至另一个墙体的插槽(14)中并对齐,将墙体顶端和底端之间相贴合的预制金属短板焊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边坡抗滑桩单元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转移:预先测量边坡不稳定土层和稳定土层的厚度,将多个桩单元主体(1)运输至所需要使用的边坡处;
S2、组装:将多个桩单元主体(1)根据使用要求进行组装,得到合适长度和宽度的抗滑墙,具体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陈世月,陈家东,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