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三轴向高强度立体效果织物及其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413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三轴向高强度立体效果织物及其编织方法,所述织物由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以及第三纤维束交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沿三个轴向编织而成,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以及第三纤维束形成第二六边形单元,以及若干依次连接的第一六边形单元,第二六边形单元与第一六边形单元对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大了碳纤维织物的抗撕裂能力,减小了纤维束的弯曲度,降低了碳纤维织物的形变,延长了碳纤维织物的使用寿命,同时与普通的三轴织物相比,三向织物交叉点减少,纤维折断点大大减少,更利于树脂浸入,强度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纤维三轴向高强度立体效果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织领域,尤其涉及到碳纤维编织
,具体是指碳纤维三轴向高强度立体效果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碳纤维织物由于其存在的优异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在运动领域的高端产品以及航空航天工业领域,传统的碳纤维平面织物是由两组相互垂直的呈两个轴向的纱线在同一面交织形成的,仅在沿纱线的方向具备较强的抗撕裂能力,在大多数方向上承受载荷的能力较弱,并且沿两个轴向编织的经纬纱线的弯曲度较大,当织物受到载荷时形变较大,经纬纱线之间摩擦较为频繁,降低了碳纤维织物的使用寿命;现有碳纤维织物的图案大多呈现为平面效果,产品单一,达不到立体的效果,难以满足部分用户对立体图案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碳纤维三轴向高强度立体效果织物及其编织方法,沿三个轴向编织而成,增大了碳纤维织物的抗撕裂能力,减小了纤维束的弯曲度,降低了碳纤维织物的形变,延长了碳纤维织物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碳纤维三轴向高强度立体效果织物,包括若干第一纤维束、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碳纤维三轴向高强度立体效果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第一纤维束、与第一纤维束成60°交织的第二纤维束,以及与第一纤维述成-60°交织的第三纤维束,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以及第三纤维束形成第二六边形单元,以及若干依次连接的第一六边形单元,第二六边形单元与第一六边形单元对应设置,且共中心;/n第一六边形单元分割成第一菱形、第二菱形,以及第三菱形;/n第二六边形单元分割成与位于第二菱形和第三菱形上方的第四菱形、位于第一菱形和第三菱形上方的第五菱形,以及位于第一菱形和二菱形上方的第六菱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碳纤维三轴向高强度立体效果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第一纤维束、与第一纤维束成60°交织的第二纤维束,以及与第一纤维述成-60°交织的第三纤维束,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以及第三纤维束形成第二六边形单元,以及若干依次连接的第一六边形单元,第二六边形单元与第一六边形单元对应设置,且共中心;
第一六边形单元分割成第一菱形、第二菱形,以及第三菱形;
第二六边形单元分割成与位于第二菱形和第三菱形上方的第四菱形、位于第一菱形和第三菱形上方的第五菱形,以及位于第一菱形和二菱形上方的第六菱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三轴向高强度立体效果织物,其特征在于:第一六边形单元和第二六边形单元均为正六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三轴向高强度立体效果织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纤维束的宽度、第二纤维束的宽度、第三纤维束的宽度、第二六边形单元的边长长度均为一个单位长度,第一六边形单元的边长为两个单位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三轴向高强度立体效果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束位于第一菱形未被第二六边形单元遮挡部分的上层,且位于第四菱形的上层;所述第二纤维束位于第二菱形第一菱形未被第二六边形单元遮挡部分的上层,且位于第五菱形的上层;所述第三纤维束位于第三菱形第一菱形未被第二六边形单元遮挡部分的上层,且位于第六菱形的上层。


5.碳纤维三轴向高强度立体效果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横向排布若干纵向沿伸的第一纤维束;
b,纵向排布且与第一纤维束成60°的第二纤维束,并以六条第二纤维束为一组与所述第一纤维束交织,每条第二纤维束以交织六条第一纤维束为一段,若干段首尾依从排布;
第一条第二纤维束位于第二条第一纤维束下层,位于第三条第一纤维束到第七条第一纤维束上层;
第二条第二纤维束位于第一条第一纤维束和第二条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市新锐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