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腈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4126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红外腈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远红外腈纶纤维在4~14μm波长的比辐射率为0.82~0.87。所述远红外腈纶纤维采用如下方法制备:(1)将远红外组分和聚乙二醇混合在超声条件下研磨分散成远红外淤浆;(2)将反应单体加入远红外淤浆中,同时加入催化剂、促进剂、活化剂、酸剂和分散剂,单体在远红外纳米分子结构层间发生原位聚合反应,制得远红外聚合物淤浆,所述淤浆再经脱单、过滤、干燥制得远红外聚合物;(3)将远红外聚合物溶于二甲基乙酰胺得到胶液,进行湿法溶液纺丝制得远红外腈纶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原位聚合方式以湿法二步法腈纶工艺方法制备远红外腈纶纤维,以保证产品具有长久的远红外发射性能和较好的力学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红外腈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纤维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远红外腈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功能纤维制品的需求急速提升,而其中远红外腈纶纤维是一种具有吸收和发射远红外电磁波功能的新型功能纤维。该类复合有纳米无机远红外保健成分的腈纶纤维能够发射与人体辐射吸收相应波长的高远红外电磁波,是良好的人体保健用远红外辐射材料,具有抗紫外线、杀菌消除异味等功能,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组织供氧,活化组织细胞、改善新陈代谢、防止老化,增强免疫系统等功效。远红外腈纶纤维还具有优异的耐蛀性和良好的蓬松感、舒适感,有类似于羊毛的手感,而且穿着的舒适性和透气性更符合人们的需求。因此在手套、垫子、毛衣、围巾、被子等纺织产品应用领域有强大的发展优势。目前远红外功能腈纶纤维的制备主要方式是在原液制胶和纺丝过程的溶液共混纺丝法,就是用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的陶瓷微粒与常规聚合物共混熔融纺丝方法制备远红外纤维;也可以使用对成型织物的涂层后处理法,以上方式是通过将远红外纳米粉在纤维中混入和涂层实现远红外功能,因此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红外腈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腈纶纤维在4~14μm波长的比辐射率为0.82~0.8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腈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腈纶纤维在4~14μm波长的比辐射率为0.82~0.8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腈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腈纶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40~48%,强度为2.3~2.9cN/dtex。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远红外腈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远红外组分和聚乙二醇混合并在超声条件下研磨分散成远红外淤浆;
(2)将反应单体加入步骤(1)制得的远红外淤浆中,同时加入催化剂、促进剂、活化剂、酸剂和分散剂,使单体在远红外纳米分子结构层间发生原位聚合反应,制得远红外聚合物淤浆,所述淤浆再经脱单、过滤、干燥制得远红外聚合物;
(3)将步骤(2)制得远红外聚合物溶于二甲基乙酰胺得到胶液,以所述胶液为原料进行湿法溶液纺丝制得远红外腈纶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红外腈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制得远红外淤浆的粒径为0.1~10μm,固含量3.0~20.0wt%;优选的,远红外淤浆的粒径为0.2~1μm,固含量5.0~15.0wt%。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红外腈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原位聚合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5~65℃,反应时间为100~130min,制得的远红外聚合物淤浆的特性粘度为0.145~0.168dL/g;优选的,聚合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9.0~60.0℃,反应时间为120min,制得的远红外聚合物淤浆的特性粘度为0.150~0.156dL/g。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红外腈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远红外淤浆中所含远红外组分与反应单体的质量比为2~5:100;所述反应单体包括质量比为12~14:1:0.2~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海徐佳威吴国清申增路白雪伟梁栋栋苏立超尹安吉曹冉曦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艾科瑞纤维有限公司上海奥领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