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炉炉门附近用镁碳砖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3991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炉炉门附近用镁碳砖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镁碳砖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3mm≤粒度<5mm的电熔镁砂20‑30份,1mm≤粒度<3mm的电熔镁砂20‑40份,0.1mm≤粒度<1mm的电熔镁砂10‑20份,粒度小于0.0.088mm的电熔镁砂细粉5‑20份,鳞片状石墨12‑16份,酚醛树脂结合剂1‑3份,添加剂1‑6份,电熔镁砂中氧化镁含量≥97.5wt%,且体积密度为大于3.45g/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炉炉门附近用镁碳砖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镁碳砖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电炉炉门附近用镁碳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废钢资源量逐渐增多。废钢供应量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废钢资源的重复利用受到极大关注。近年来国家提倡大力发展电炉炼钢,目前的炼钢电炉正在向大型、超高功率以及自动控制等方向发展。随着电炉炼钢技术的发展,对所用的耐火材料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电炉炉门附近用的镁碳砖在冶炼过程中既要承受高温弧光的辐射,又要承受高温钢水与炉渣的渗透侵蚀、冲刷磨损,同时还要承受急冷急热作用,使用条件十分苛刻,且该部位同时不易喷补,因而常常成为整个炉役的薄弱环节,造成电炉使用中频繁下线更换内衬,不仅影响了生产节奏、给安全埋下了隐患、增加了吨钢成本,而且已经成为品种钢开发的限制环节。传统工艺生产的镁碳砖性能相对较差,将其在电炉炉门附近使用,会导致出现下列问题:1)高温电弧对炉门附近镁碳砖熔损作用;2)经炉渣、空气氧化炉门附近镁碳砖形成脱碳层,再经铁水渗透、熔渣侵蚀形成变质层;3)经铁水、熔渣冲刷磨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炉炉门附近用镁碳砖,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n3mm≤粒度<5mm的电熔镁砂20-30份,/n1mm≤粒度<3mm的电熔镁砂20-40份,/n0.1mm≤粒度<1mm的电熔镁砂10-20份,/n粒度小于0.088mm的电熔镁砂细粉5-20份,/n鳞片状石墨12-16份,/n酚醛树脂结合剂1-3份,/n添加剂1-6份,/n所述电熔镁砂中氧化镁含量≥97.5wt%,且颗粒体积密度大于3.45g/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炉炉门附近用镁碳砖,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
3mm≤粒度<5mm的电熔镁砂20-30份,
1mm≤粒度<3mm的电熔镁砂20-40份,
0.1mm≤粒度<1mm的电熔镁砂10-20份,
粒度小于0.088mm的电熔镁砂细粉5-20份,
鳞片状石墨12-16份,
酚醛树脂结合剂1-3份,
添加剂1-6份,
所述电熔镁砂中氧化镁含量≥97.5wt%,且颗粒体积密度大于3.45g/cm3;
所述添加剂为碳氮化钛与金属铝粉、碳纤维组成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炉炉门附近用镁碳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熔镁砂中CaO含量小于等于1.6wt%,二氧化硅含量小于等于1.4wt%且三氧化二铁含量小于等于0.8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炉炉门附近用镁碳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鳞片状石墨的粒度小于0.088mm,其中含碳质量百分比为:C≥9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炉炉门附近用镁碳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酚醛树脂结合剂的理化指标为:固含量≥80%,残碳≥46%,游离酚≤10%,水分≤3.0%,pH值6-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炉炉门附近用镁碳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铝粉、碳氮化钛以及碳纤维的粒经均为200-500目,所述碳纤维的碳含量大于90%且纤维长度为10-2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炉炉门附近用镁碳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为质量比为2:3-5:7的碳氮化钛、金属铝粉和碳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贺任林王伟伟袁晓东王志星刘丽高梅刘美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