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潜流人工湿地复氧、防堵和/或防冻的调水池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与环境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潜流人工湿地复氧、防堵和/或防冻的调水池系统设计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填料或基质(砾石、石灰石、沸石、陶粒、炉渣以及粗砂等)和生长在其上的湿地植物组成的人为构筑系统,污水或微污染水在湿地基质的表层或表面下流动,依靠基质的过滤和吸附、植物的吸收、微生物代谢转化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质(或营养物质),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系统却又强化湿地净化功能的基质-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一般而言,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和潜流两个类型,就潜流人工湿地而言,根据水流方向的差异,又可分为垂直流和水平流潜流人工湿地。无论哪种潜流型湿地,由于水主要是在基质填料层内部流动,基质堵塞和内部厌氧问题是潜流湿地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限制因素。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水体中存在的悬浮物极易导致湿地堵塞而出现水流短路,进而影响湿地净化效率。目前国内外研究或实践中,应对潜流湿地基质堵塞问题主要是通过预处理尽量减少水中悬浮物含量、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潜流人工湿地复氧、防堵和/或防冻的调水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水池系统设在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上级潜流湿地单元和下级潜流湿地单元之间;/n所述调水池系统包括调水池、带有阀门的调水池直管、带有阀门的连接管道以及设于所述调水池内的进水活动弯管和出水活动弯管;所述调水池直管包括第一调水池直管和第二调水池直管;所述调水池的上游墙体的下部开设有调水池进水口,所述调水池进水口上安装有所述第一调水池直管;所述调水池的下游墙体的下部开设有下部调水池出水口,所述下部调水池出水口上安装有所述第二调水池直管;/n所述上级潜流湿地单元的上游区域设有布水管,所述上级潜流湿地单元内的下游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潜流人工湿地复氧、防堵和/或防冻的调水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水池系统设在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上级潜流湿地单元和下级潜流湿地单元之间;
所述调水池系统包括调水池、带有阀门的调水池直管、带有阀门的连接管道以及设于所述调水池内的进水活动弯管和出水活动弯管;所述调水池直管包括第一调水池直管和第二调水池直管;所述调水池的上游墙体的下部开设有调水池进水口,所述调水池进水口上安装有所述第一调水池直管;所述调水池的下游墙体的下部开设有下部调水池出水口,所述下部调水池出水口上安装有所述第二调水池直管;
所述上级潜流湿地单元的上游区域设有布水管,所述上级潜流湿地单元内的下游区域安装有集水管;所述调水池通过所述第一调水池直管与所述上级潜流湿地单元连通;所述第一调水池直管的入水端和所述上级潜流湿地单元的所述集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调水池直管的出水端和所述进水活动弯管活动连接,且所述进水活动弯管能相对所述第一调水池直管在水平位和竖直位之间转动;
所述下级潜流湿地单元内的上游区域安装有布水管,所述调水池通过所述第二调水池直管和所述下级潜流湿地单元连通;所述第二调水池直管的入水端和所述出水活动弯管活动连接,且所述出水活动弯管能相对所述第二调水池直管在水平位和竖直位之间转动;所述第二调水池直管的出水端和所述下级潜流湿地单元内的所述布水管连通;所述下级潜流湿地单元的下游区域设有集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水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活动弯管转动至竖直位时,所述进水活动弯管的高度不超过所述上级潜流湿地单元的最高水位高度;
所述进水活动弯管转动至竖直位时出水端的高度比所述出水活动弯管转动至竖直位时进水端的高度高10-3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水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活动弯管的出水端安装有分水帽;所述出水活动弯管的进水端安装有过滤帽;
和/或,所述调水池顶部设有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水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水池进水口与所述上级潜流湿地单元的下游区域的底部的距离为10-30cm;
所述下部调水池出水口与所述下级潜流湿地单元底部的距离为10-50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水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水池直管还包括第三调水池直管;
所述调水池的下游墙体的上部开设有与所述下级潜流湿地单元连通的上部调水池出水口,所述上部调水池出水口上安装有所述第三调水池直管,且所述第三调水池直管与所述下级潜流湿地单元内的布水管连接;
所述上部调水池出水口与所述下级潜流湿地单元的基质上表面齐平,并且,当所述进水活动弯管转动至竖直位时,所述上部调水池出水口的位置低于所述进水活动弯管的出水端10-2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水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级潜流湿地单元的布水管安装于所述上级潜流湿地单元的上游区域的上部或下部,所述上级潜流湿地单元的集水管则相应地安装于所述上级潜流湿地单元内的下游区域的下部或上部;
所述下级潜流湿地单元的布水管安装于所述下级潜流湿地单元的上游区域的上部或下部,所述下级潜流湿地单元的集水管则相应地安装于所述下级潜流湿地单元内的下游区域的下部或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调水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水池系统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与回流系统连接,和/或,所述调水池系统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与外排系统连接,和/或,所述调水池系统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与反冲洗系统连接;
所述连接管道位于所述调水池的下部,所述连接管道上开设有多个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刚,杨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