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式吊桩辅助起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393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过程建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伸缩式吊桩辅助起吊装置;其可有效减少断桩事故发生,保障作业安全,更为安全可靠;包括主伸缩杆、安装板和吊环,主伸缩杆包括若干层层套接的第一伸缩节,内层第一伸缩节与紧邻的外层第一伸缩节之间通过导轨滑台滑动连接;每一第一伸缩节底部均套接并固定有圆形的第一底板;最外层第一伸缩节上端与安装板下端面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接,安装板下端面位于最外层第一伸缩节外侧位置沿周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第一球铰,每一第一球铰的球体螺杆上均螺纹连接有副杆,每一副杆末端均转动连接有摩擦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伸缩式吊桩辅助起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程建造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伸缩式吊桩辅助起吊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预制桩多由混凝土制成,且多为空心带孔桩,起吊至设定位置后,通过沉桩设备将桩打入、压入或振入土中,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当前,吊桩通过钢丝绳绑扎起吊,存在诸多问题:其一、钢丝绳绑扎在吊桩两头1/5长度位置,受力位置非常集中,在起吊过程中容易出现折断破坏(尤其是长桩、大直径桩),造成吊桩报废,重则砸坏工程设备,砸死砸伤作业人员;其二、起吊管桩用的钢丝绳粗且重,绑扎需要多人完成,操作起来十分不便,而且钢丝绳的损耗大,成本高;其三、钢丝绳绑扎后,在起吊过程中,吊桩容易滑移串动,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伸缩式吊桩辅助起吊装置,可有效减少断桩事故发生,保障作业安全,更为安全可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式吊桩辅助起吊装置,包括主伸缩杆、安装板和吊环,所述主伸缩杆包括若干层层套接的第一伸缩节,内层第一伸缩节与紧邻的外层第一伸缩节之间通过导轨滑台滑动连接;每一第一伸缩节底部均套接并固定有圆形的第一底板;最外层第一伸缩节上端与所述安装板下端面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下端面位于最外层第一伸缩节外侧位置沿周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第一球铰,每一第一球铰的球体螺杆上均螺纹连接有副杆,每一副杆末端均转动连接有摩擦支撑装置;每一第一底板上端面外缘沿周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第二球铰,每一第一底板下端面外缘沿周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第三球铰,每一第一底板上的第二球铰和第三球铰的数量均与第一球铰数量相等,且一一上下对应;每一第二球铰的球体螺杆均螺纹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最外层第一伸缩节底部的第一底板上的液压伸缩杆末端与对应副杆转动连接;每一第三球铰的球体螺杆均螺纹连接有副伸缩杆,副伸缩杆包括若干层层套接的第二伸缩节,内层第二伸缩节与紧邻的外层第二伸缩节之间通过导轨滑台滑动连接;每一最内层第二伸缩节末端均转动连接有摩擦支撑装置;每一第二伸缩节最内层第二伸缩节与下方第一底板上对应液压伸缩杆末端转动连接;所述吊环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端面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摩擦支撑装置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外端面固定设置有橡胶接触垫,所述第二底板内端面中间位置垂直焊接固定有第一带孔耳板,最内层第二伸缩节末端或副杆末端开孔,并与对应摩擦支撑装置的第一带孔耳板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摩擦支撑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二底板外端面底部位置。优选的,液压伸缩杆末端开设有连接孔,最内层第二伸缩节或副杆内侧固定有第二带孔耳板,并与对应的液压伸缩杆末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优选的,内层伸缩节与紧邻的外层伸缩节之间的导轨滑台数量为两个,两导轨滑台固定在外层伸缩节的内壁面上,且所述两导轨滑台正相对;内层伸缩节分别与所述两导轨滑台各自的滑块固定连接,通过此方式实现内外层伸缩节间的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该可伸缩式吊桩辅助起吊装置,通过可伸缩式吊桩辅助起吊装置放置在吊桩孔内,通过摩擦支撑装置与吊桩孔内壁摩擦接触将桩吊起,受力点相对钢丝绳绑扎方式更多,受力更均匀,从而可有效地避免吊桩起吊过程中,折断,损坏,滑移等问题,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可伸缩式吊桩辅助起吊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内层伸缩节与外层伸缩节之间的滑动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液压伸缩杆端部与第二伸缩节/副杆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伸缩节/副杆端部与第二底板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主伸缩杆,101-第一伸缩节,2-第一底板,3-副伸缩杆,301-第二伸缩节,302-第一带孔耳板,4-副杆,5-液压伸缩杆,6-摩擦支撑装置,601-第二底板,602-第二带孔耳板,603-橡胶接触垫,604-压力传感器,7-安装板,8-吊环,9-导轨滑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本使用新型的一种可伸缩式吊桩辅助起吊装置,包括主伸缩杆1、安装板7和吊环8,所述主伸缩杆1包括若干层层套接的第一伸缩节101,内层第一伸缩节101与紧邻的外层第一伸缩节101之间通过导轨滑台9滑动连接;每一第一伸缩节101底部均套接并固定有圆形的第一底板2(第一底板2中心开设有与对应第一伸缩节101相适配的圆孔);最外层第一伸缩节101上端与所述安装板7下端面中间位置垂直焊接固定,所述安装板7下端面位于最外层第一伸缩节101外侧位置沿周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第一球铰,固定方式为螺钉/螺栓固定,每一第一球铰的球体螺杆上均螺纹连接有副杆4,每一副杆4末端均转动连接有摩擦支撑装置6;每一第一底板2上端面外缘沿周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第二球铰,固定方式为螺钉/螺栓固定,每一第一底板2下端面外缘沿周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第三球铰,固定方式为螺钉/螺栓固定,每一第一底板2上的第二球铰和第三球铰的数量均与第一球铰数量相等,且一一上下对应;每一第二球铰的球体螺杆均螺纹连接有液压伸缩杆5(液压伸缩杆5下端配套设置有对应的螺孔),最外层第一伸缩节101底部的第一底板2上的液压伸缩杆5末端与对应副杆4转动连接;每一第三球铰的球体螺杆均螺纹连接有副伸缩杆3,副伸缩杆3包括若干层层套接的第二伸缩节301,内层第二伸缩节301与紧邻的外层第二伸缩节301之间通过导轨滑台9滑动连接;每一最内层第二伸缩节301末端均转动连接有摩擦支撑装置6;每一第二伸缩节301最内层第二伸缩节301与下方第一底板2上对应液压伸缩杆5末端转动连接;所述吊环8设置于所述安装板7上端面中间位置,吊环8与安装板7可转动连接。具体的参见图4,所述摩擦支撑装置6包括第二底板601和压力传感器604,所述第二底板601外端面固定设置有橡胶接触垫603,橡胶接触垫603外侧面为齿状/波纹状结构,增大摩擦力,为保证橡胶接触垫603与第二底板601固定的牢固性,可通过强力胶粘接,螺栓连接等多种固定方式配合;所述第二底板601内端面中间位置垂直焊接固定有第一带孔耳板302,最内层第二伸缩节301末端或副杆4末端开孔,并与对应摩擦支撑装置6的第一带孔耳板302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压力传感器604安装固定在第二底板601外端面底部位置,用于显示摩擦支撑装置6作用于吊桩内壁面的压力。如图3所示,液压伸缩杆5末端开设有连接孔,最内层第二伸缩节301或副杆4内侧焊接固定有第二带孔耳板602,并与对应的液压伸缩杆5末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内层伸缩节与紧邻的外层伸缩节之间的导轨滑台9数量为两个,两导轨滑台9固定在外层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伸缩式吊桩辅助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伸缩杆(1)、安装板(7)和吊环(8),所述主伸缩杆(1)包括若干层层套接的第一伸缩节(101),内层第一伸缩节(101)与紧邻的外层第一伸缩节(101)之间通过导轨滑台(9)滑动连接;每一第一伸缩节(101)底部均套接并固定有圆形的第一底板(2);最外层第一伸缩节(101)上端与所述安装板(7)下端面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7)下端面位于最外层第一伸缩节(101)外侧位置沿周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第一球铰,每一第一球铰的球体螺杆上均螺纹连接有副杆(4),每一副杆(4)末端均转动连接有摩擦支撑装置(6);/n每一第一底板(2)上端面外缘沿周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第二球铰,每一第一底板(2)下端面外缘沿周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第三球铰,每一第一底板(2)上的第二球铰和第三球铰的数量均与第一球铰数量相等,且一一上下对应;每一第二球铰的球体螺杆均螺纹连接有液压伸缩杆(5),最外层第一伸缩节(101)底部的第一底板(2)上的液压伸缩杆(5)末端与对应副杆(4)转动连接;每一第三球铰的球体螺杆均螺纹连接有副伸缩杆(3),副伸缩杆(3)包括若干层层套接的第二伸缩节(301),内层第二伸缩节(301)与紧邻的外层第二伸缩节(301)之间通过导轨滑台(9)滑动连接;每一最内层第二伸缩节(301)末端均转动连接有摩擦支撑装置(6);每一第二伸缩节(301)最内层第二伸缩节(301)与下方第一底板(2)上对应液压伸缩杆(5)末端转动连接;所述吊环(8)设置于所述安装板(7)上端面中间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缩式吊桩辅助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伸缩杆(1)、安装板(7)和吊环(8),所述主伸缩杆(1)包括若干层层套接的第一伸缩节(101),内层第一伸缩节(101)与紧邻的外层第一伸缩节(101)之间通过导轨滑台(9)滑动连接;每一第一伸缩节(101)底部均套接并固定有圆形的第一底板(2);最外层第一伸缩节(101)上端与所述安装板(7)下端面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7)下端面位于最外层第一伸缩节(101)外侧位置沿周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第一球铰,每一第一球铰的球体螺杆上均螺纹连接有副杆(4),每一副杆(4)末端均转动连接有摩擦支撑装置(6);
每一第一底板(2)上端面外缘沿周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第二球铰,每一第一底板(2)下端面外缘沿周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第三球铰,每一第一底板(2)上的第二球铰和第三球铰的数量均与第一球铰数量相等,且一一上下对应;每一第二球铰的球体螺杆均螺纹连接有液压伸缩杆(5),最外层第一伸缩节(101)底部的第一底板(2)上的液压伸缩杆(5)末端与对应副杆(4)转动连接;每一第三球铰的球体螺杆均螺纹连接有副伸缩杆(3),副伸缩杆(3)包括若干层层套接的第二伸缩节(301),内层第二伸缩节(301)与紧邻的外层第二伸缩节(301)之间通过导轨滑台(9)滑动连接;每一最内层第二伸缩节(301)末端均转动连接有摩擦支撑装置(6);每一第二伸缩节(301)最内层第二伸缩节(30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月李强甘晓洁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