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粒物料给料装置及该给料装置的给料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392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细粒物料给料装置。所述细粒物料给料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以及第四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侧部下方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管体内腔和外界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进料,所述第二管体包括和所述第一管体下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一部分的中轴线垂直,所述第三管体经由所述第一管体的内腔插入至所述第一部分内,所述第三管体上开设有能够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管体内腔的第二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细粒物料给料装置物料的流动更顺畅,不会堵塞管道,生产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便于调节进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粒物料给料装置及该给料装置的给料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粒物料给料装置及该给料装置的给料方法。
技术介绍
在矿山选矿中,-2mm的低品位钨精矿或锡精矿会收集到一个砖砌沉淀池,通过浓缩后,再一次精选,以提高精矿品位,在沉淀池内沉淀后需通过开关控制其给料量,配成10%~25%浓度进入下一工序,传统的控制方法为用闸阀控制。因矿粒较粗,易堵塞,易磨损,造成闸阀关不严,造成金属流失,还会因粗粒矿物易磨损闸阀,经常更换闸阀,一是影响生产,二是造成成本上升,三是不方便调节给料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细粒物料给料装置及该给料装置的给料方法。一种细粒物料给料装置,所述细粒物料给料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以及第四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侧部下方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管体内腔和外界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进料,所述第二管体包括和所述第一管体下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一部分的中轴线垂直,所述第三管体经由所述第一管体的内腔插入至所述第一部分内,所述第三管体上开设有能够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管体内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四管体经由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腔与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面抵接,所述第四管体用于防止所述第三管体内的物料经由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开口泄露至外界。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的槽顶壁和所述第一凹槽的槽顶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壁和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内,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一管体的内表面抵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体由铁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管体的长度为1000毫米,所述第一管体的公称直径为150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为30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体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为900毫米,所述第二管体的公称直径为100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管体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所述第三管体的长度为1300毫米,所述第二管体的公称直径为80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为100毫米,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为30毫米。一种给料装置的给料方法,用于如上任一所述的给料装置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四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相互分离;通过转动所述第三管体,通过调节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一凹槽的连通面积,以调节进料量,进入至所述第三管体内的物料依次经由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开口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内腔流出至外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细粒物料给料装置及该给料装置的给料方法,例如,如低品位钨精矿、锡精矿再次精选,提纯的给料,所述第一管体的侧部下方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管体内腔和外界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进料,所述第二管体包括和所述第一管体下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一部分的中轴线垂直,所述第三管体经由所述第一管体的内腔插入至所述第一部分内,所述第三管体上开设有能够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管体内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四管体经由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腔与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面抵接,所述第四管体用于防止所述第三管体内的物料经由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开口泄露至外界;操作所述第四管体可使所述细粒物料给料装置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四管体经由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腔与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面抵接,所述第四管体用于防止所述第三管体内的物料经由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开口泄露至外界;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四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相互分离,所述第三管体内的物料依次经由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开口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腔流出至外界。本专利技术的细粒物料给料装置用一定压力水把低品位钨精矿或低品位锡精矿配成10%~25%浓度,通过其铁管槽口进入到PVC管内,从高处落入90°PVC弯头底部,再通过90°PVC弯头出口流出,进入下一工序。本专利技术的细粒物料给料装置的有益效果是进料口比出料口位置高,如果铁管开槽位置越高,与出口高差越大,势能越大。物料从开槽处进入后,从高处落入90°PVC弯头底部,开槽PVC管的上部是中空的,与大气相通,在重力和大气压力的双重作用下,物料的流动越来越快,出口速度大于入口速度,物料的流动更顺畅,如果来料粒度较粗、或给料浓度要求较高,可把入料口位置往更高处开口,增加其势能,提高其流动速度,这样不会堵塞管道。物料中的砂石会磨损控制开关,用外包碎布的长柄塞子,可塞紧管道,解决因磨损关不严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细粒物料给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为: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第三管体,4.第四管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看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细粒物料给料装置,所述细粒物料给料装置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以及第四管体4,所述第一管体的侧部下方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管体内腔和外界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进料,所述第二管体包括和所述第一管体下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一部分的中轴线垂直,所述第三管体经由所述第一管体的内腔插入至所述第一部分内,所述第三管体上开设有能够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管体内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四管体经由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腔与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面抵接,所述第四管体用于防止所述第三管体内的物料经由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开口泄露至外界。具体的,操作所述第四管体可使所述细粒物料给料装置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四管体经由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腔与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面抵接,所述第四管体用于防止所述第三管体内的物料经由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开口泄露至外界;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四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相互分离,所述第三管体内的物料依次经由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开口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腔流出至外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槽顶壁和所述第一凹槽的槽顶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壁和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转动所述第三管体,通过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粒物料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粒物料给料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以及第四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侧部下方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管体内腔和外界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进料,所述第二管体包括和所述第一管体下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一部分的中轴线垂直,所述第三管体经由所述第一管体的内腔插入至所述第一部分内,所述第三管体上开设有能够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管体内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四管体经由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腔与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面抵接,所述第四管体用于防止所述第三管体内的物料经由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开口泄露至外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粒物料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粒物料给料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以及第四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侧部下方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管体内腔和外界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进料,所述第二管体包括和所述第一管体下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一部分的中轴线垂直,所述第三管体经由所述第一管体的内腔插入至所述第一部分内,所述第三管体上开设有能够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管体内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四管体经由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腔与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面抵接,所述第四管体用于防止所述第三管体内的物料经由所述第三管体的下端开口泄露至外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粒物料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顶壁和所述第一凹槽的槽顶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壁和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粒物料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内,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一管体的内表面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粒物料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一体成型。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宁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分宜珠江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