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国春专利>正文

一种数控切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77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切割机,其结构包括滑动轨道、横道、控制端、切割头,控制端下表面与滑动轨道上表面活动连接,横道焊接于控制端后端面,受控端与切割头相连接,让光束通过放射口射出对木材进行切割,在放射口移动在木板上进行切割时,在放射口切割木材遇到有起伏的位置时,使其抵轮转动时,将会顺着木材的起伏进行移动,能够在木材有起伏高度时对其前端进行探路引导切割头调整,内部的撑层也将一同有所受力弯曲,内部的引导层将会呈反力状态,对外层起到反力的作用,导角引导整体的弯曲角度,内部的鼓芯将会始终保持着缓冲力的作用,置于两个部位之间起到支撑缓冲的效果,能够在对木材进行抵触带动整体移动的同时,对木材也有所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切割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数控切割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数控切割机。
技术介绍
数控切割是按照所指定的数据对物体进行切割,所切割的范围较为广泛如有木材、玻璃、塑料等材质,通过切割头所释放出来的光束于物体接触的部位进行贯穿段开。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数控切割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为了防止切割光束散开,与物体的切割距离不会太远,当所处理切割的木材表面为起伏不平的状态时,会在切割头移动的过程中,从木材凹面移至高处时,较容由于切割头高度不够而对木材形成损伤。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数控切割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为了防止切割光束散开,与物体的切割距离不会太远,当所处理切割的木材表面为起伏不平的状态时,会在切割头移动的过程中,从木材凹面移至高处时,较容由于切割头高度不够而对木材形成损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数控切割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其结构包括滑动轨道、横道、控制端、受控端、切割头,所述控制端下表面与滑动轨道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横道焊接于控制端后端面,所述受控端与切割头相连接,所述切割头套设于横道外表面。所述切割头包括放射口、外限壁、支撑杆、抵轮,所述抵轮贯穿于支撑杆偏底端内部,所述支撑杆固定于外限壁外表面,所述外限壁内部贯穿有放射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轮包括抵板、中轴,所述抵板嵌入于中轴外圈内部,所述抵板呈圆环形均匀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板包括延块、压边、撑芯、撑体,所述延块嵌入于撑体内部,所述撑体远离延块的一端与撑芯相连接,所述撑芯外表面贴合有压边,所述压边该视图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边包括鼓球、凹口、膨体、弧层,所述鼓球与弧层相连接,所述凹口与弧层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膨体嵌入于弧层内部,所述鼓球该视图设有两个,所述膨体为空心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鼓球包括凸球、外抵条、抵球,所述凸球固定于抵球外表面,所述凸球嵌入于外抵条内部,所述抵球为空心球体结构,所述凸球呈半弧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芯包括撑层、引导层、中囊、下固弧,所述中囊安装于下固弧与撑层之间,所述引导层嵌入于撑层内部,所述中囊为椭圆形结构,所述引导层为对称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导层包括导角、鼓芯,所述鼓芯与导角相连接,所述鼓芯该视图设有两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固弧包括隔条、抵角、弧口,所述隔条贴合于弧口外表面,所述抵角嵌入于弧口内部,所述抵角为三角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让光束通过放射口射出对木材进行切割,在放射口移动在木板上进行切割时,在放射口切割木材遇到有起伏的位置时,前端的抵轮将会通过抵板顺着中轴转动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对物体进行抵触移动,通过鼓球与膨体支撑开的弧层对木材的表面形成一定的软度进行施压,支撑开外层的一定距离,并且能够起到一定收缩的效果,让撑芯能够顺利的抵在木材上,使其抵轮转动时,将会顺着木材的起伏进行移动,能够在木材有起伏高度时对其前端进行探路引导切割头调整。2.内部的撑层也将一同有所受力弯曲,内部的引导层将会呈反力状态,对外层起到反力的作用,导角引导整体的弯曲角度,内部的鼓芯将会始终保持着缓冲力的作用,能够根据外力的形状,进行调整抵触的力,防止对其损坏,在中囊限位时,置于两个部位之间起到支撑缓冲的效果,能够在对木材进行抵触带动整体移动的同时,对木材也有所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数控切割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切割头的右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抵轮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抵板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压边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鼓球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撑芯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引导层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下固弧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滑动轨道-11、横道-22、控制端-33、受控端-44、切割头-55、放射口-511、外限壁-522、支撑杆-533、抵轮-544、抵板-g1、中轴-g2、延块-001、压边-002、撑芯-003、撑体-004、鼓球-101、凹口-102、膨体-103、弧层-104、凸球-s01、外抵条-s02、抵球-s03、撑层-x11、引导层-x22、中囊-x33、下固弧-x44、导角-w01、鼓芯-w02、隔条-81、抵角-82、弧口-8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控切割机,其结构包括滑动轨道11、横道22、控制端33、受控端44、切割头55,所述控制端33下表面与滑动轨道11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横道22焊接于控制端33后端面,所述受控端44与切割头55相连接,所述切割头55套设于横道22外表面。所述切割头55包括放射口511、外限壁522、支撑杆533、抵轮544,所述抵轮544贯穿于支撑杆533偏底端内部,所述支撑杆533固定于外限壁522外表面,所述外限壁522内部贯穿有放射口511。其中,所述抵轮544包括抵板g1、中轴g2,所述抵板g1嵌入于中轴g2外圈内部,所述抵板g1呈圆环形均匀分布,所述中轴g2限制整体的活动范围,所述抵板g1在一定范围内对物体进行抵触移动。其中,所述抵板g1包括延块001、压边002、撑芯003、撑体004,所述延块001嵌入于撑体004内部,所述撑体004远离延块001的一端与撑芯003相连接,所述撑芯003外表面贴合有压边002,所述压边002该视图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所述延块001固定住本体与衔接部位的力,所述撑芯003延伸开整体的距离,所述压边002对所抵触的物体表面变化一同变化。其中,所述压边002包括鼓球101、凹口102、膨体103、弧层104,所述鼓球101与弧层104相连接,所述凹口102与弧层10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膨体103嵌入于弧层104内部,所述鼓球101该视图设有两个,所述膨体103为空心结构,所述膨体103支撑开外层的一定距离,并且能够起到一定收缩的效果,所述鼓球101让外层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其中,所述鼓球101包括凸球s01、外抵条s02、抵球s03,所述凸球s01固定于抵球s03外表面,所述凸球s01嵌入于外抵条s02内部,所述抵球s03为空心球体结构,所述凸球s01呈半弧形结构,所述凸球s01让支撑开的外层受力时,抵触的力会有起伏的作用,所述抵球s03支撑开整体的范围。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专利技术中,将所需切割的木板放置于切割头55下端,通过数据控制控制端33的移动,让光束通过放射口511射出对木材进行切割,在放射口511移动在木板上进行切割时,其衔接在一起的支撑杆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切割机,其结构包括滑动轨道(11)、横道(22)、控制端(33)、受控端(44)、切割头(55),所述控制端(33)下表面与滑动轨道(11)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横道(22)焊接于控制端(33)后端面,所述受控端(44)与切割头(55)相连接,所述切割头(55)套设于横道(22)外表面,其特征在于:/n所述切割头(55)包括放射口(511)、外限壁(522)、支撑杆(533)、抵轮(544),所述抵轮(544)贯穿于支撑杆(533)偏底端内部,所述支撑杆(533)固定于外限壁(522)外表面,所述外限壁(522)内部贯穿有放射口(5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切割机,其结构包括滑动轨道(11)、横道(22)、控制端(33)、受控端(44)、切割头(55),所述控制端(33)下表面与滑动轨道(11)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横道(22)焊接于控制端(33)后端面,所述受控端(44)与切割头(55)相连接,所述切割头(55)套设于横道(22)外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割头(55)包括放射口(511)、外限壁(522)、支撑杆(533)、抵轮(544),所述抵轮(544)贯穿于支撑杆(533)偏底端内部,所述支撑杆(533)固定于外限壁(522)外表面,所述外限壁(522)内部贯穿有放射口(5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轮(544)包括抵板(g1)、中轴(g2),所述抵板(g1)嵌入于中轴(g2)外圈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控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板(g1)包括延块(001)、压边(002)、撑芯(003)、撑体(004),所述延块(001)嵌入于撑体(004)内部,所述撑体(004)远离延块(001)的一端与撑芯(003)相连接,所述撑芯(003)外表面贴合有压边(0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控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春
申请(专利权)人:林国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