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钢种混浇坯的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366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钢种混浇坯的轧制方法,适用于钢种成分不同的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混浇坯的轧制,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硅元素的区间含量;根据确定的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硅元素的区间含量,确定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混浇坯进入工作辊窜辊量不同的轧制工艺。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异钢种混浇坯的轧制方法对混浇坯进行轧制,可以避免轧制过程中出现的断带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钢种混浇坯的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轧制
,特别涉及一种异钢种混浇坯的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连铸机在浇注不同化学成分的钢种的时候,实现异钢种连浇,可以有效的减少生产等待时间,增加连铸机的浇注时间,提高连铸机的作业能力,同时可以在低成本下满足小批量品种钢的生产。不同牌号的无取向硅钢的硅元素含量不同,当硅元素含量不同的两炉钢连浇时,会出现混浇坯,混浇坯在轧制时,目前均采用较低硅含量的无取向硅钢的轧制工艺,但是在轧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断带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异钢种混交坯的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轧制过程断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异钢种混浇坯的轧制方法,适用于钢种成分不同的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混浇坯的轧制,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硅元素的区间含量;根据确定的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硅元素的区间含量,确定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混浇坯进入工作辊窜辊量不同的轧制工艺;进一步地,当第一钢种与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区间含量均为Si≤1.2%时,所述轧制工艺为第一工艺,所述第一工艺的工作辊窜辊量控制为-95~-70mm;当第一钢种与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区间含量均为1.2%≤Si≤1.8%时,若所述轧制工艺为第一工艺,所述第一工艺的工作辊窜辊量控制为-95~-70mm;若所述轧制工艺为第二工艺,所述第二工艺的工作辊窜辊量控制为-60~-40mm;当第一钢种与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含量区间均为1.8%≤Si≤3.0%时,所述轧制工艺为第二工艺,所述第二工艺的工作辊窜辊量控制为-30~-10mm;当第一钢种与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区间含量均为3.0%<Si<3.6%时,所述轧制工艺为第三工艺,所述第三工艺的工作辊窜辊量控制为+30~+6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艺为混浇坯热轧获得热轧卷,所述热轧卷经过拉矫获得平整卷,所述平整卷依次经过酸洗和连续冷轧获得冷硬卷;所述第二工艺为混浇坯热轧获得热轧卷,所述热轧卷依次经过常化酸洗和拉矫获得平整卷,所述平整卷依次经过酸洗和连续冷轧获得冷硬卷;所述第三工艺为混浇坯经过热轧获得热轧卷,所述热轧卷经过切边常化酸洗获得酸洗卷,所述酸洗卷经过可逆冷轧获得冷硬卷。进一步地,当第一钢种与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区间含量均为Si≤1.2%时,所述第一工艺的拉矫延伸率为1.5~2.8%,所述第一工艺平整卷酸洗后连续冷轧前的温度控制为15~35℃,所述第一工艺的冷硬卷的厚度为0.347~0.65mm。进一步地,当第一钢种与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含量区间均为1.2%≤Si≤1.8%时,所述轧制工艺为第一工艺或第二工艺,所述第一工艺的拉矫延伸率为1.5~2.8%,所述第一工艺的平整卷酸洗后冷轧前的温度控制为15~35℃,所述第一工艺的冷硬卷的厚度为0.347~0.65mm;所述第二工艺的拉矫延伸率为0.8~1.1%,所述第二工艺的平整卷在酸洗后冷轧前的温度控制为15~35℃,所述第二工艺的冷硬卷的厚度为0.347~0.65mm;进一步地,当第一钢种与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区间含量均为1.8%≤Si≤3.0%时,所述第二工艺的拉矫延伸率为0,所述平整卷在酸洗后连续冷轧前的温度控制为50~100℃,所述第二工艺的冷硬卷的厚度为0.347~0.65mm。进一步地,当第一钢种与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区间含量均为3.0%<Si<3.6%时,所述第三工艺的酸洗卷在冷轧前的温度控制为50~100℃,所述第三工艺的冷硬卷的厚度为0.347~0.497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均是无取向硅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钢种混浇坯的轧制方法,根据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区间含量范围,使混浇坯进入工作辊窜辊量不同的轧制工艺,使混浇坯的轧制过程稳定,解决了使用较低硅元素含量的无取向硅钢的轧制工艺进行轧制所带来的断带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异钢种混浇坯的轧制方法工艺步骤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钢种混浇坯的轧制方法,适用于钢种成分不同的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混浇坯的轧制,所述方法包括,S1,确定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区间含量。所述第一钢种与第二钢种均为无取向硅钢,无取向硅钢中的硅含量会极大的影响轧制过程的热卷、平整卷、酸洗卷的脆性以及终端产品的磁感和铁损性能,所以以硅元素的区间含量作为决定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轧制工艺的依据。S2,根据确定的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区间含量,确定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混浇坯进入工作辊窜辊量不同的轧制工艺。对于无取向硅钢的混浇坯,要尽量减小窜辊量,可以降低带钢的边部应力,防止带钢边部出现裂口,避免裂口发展为断带。而窜辊量过小又会使边降增加,从而影响横向厚差,因此不同硅元素区间含量的混浇坯,窜辊量要在断带和横向厚差之间寻找平衡点。以下将根据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区间含量,混浇坯进入不同工作辊窜辊量的轧制工艺进行五种情况的详细介绍。第一种情况:当第一钢种与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区间含量均为Si≤1.2%时,所述轧制工艺为第一工艺,所述第一工艺为混浇坯热轧获得热轧卷,所述热轧卷经过拉矫获得平整卷,所述平整卷依次经过酸洗和连续冷轧获得冷硬卷。所述连续冷轧工作辊窜辊量控制为-95~-70mm;所述拉矫延伸率为1.5~2.8%,所述平整卷在酸洗后冷轧前的温度控制为15~35℃,所述冷硬卷的厚度为0.347~0.65mm;对于Si≤1.2%的两个牌号的无取向硅钢,其混浇坯在连续冷轧工序窜辊量控制为-95~-70mm,是为了防止轧制过程出现断带问题。对于无取向硅钢混浇坯,要尽量减小窜辊量,可以降低带钢的边部应力,防止带钢边部出现裂口,避免裂口发展为断带,以保证轧制过程顺利,拉矫延伸率控制为1.5~2.8%,是因为无取向硅钢的硅含量很高,所以钢带在轧制过程中易发生脆断问题,因此,拉矫延伸率不可以过高。在这种情况下,混浇坯判为硅含量较低的牌号,例如,若第一钢种的硅含量小于第二钢种的硅含量,则混浇坯判为第一钢种;若第一钢种的硅含量大于第二钢种的硅含量,则混浇坯判为第二钢种。第二种情况:当第一钢种与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区间含量均为1.2%≤Si≤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钢种混浇坯的轧制方法,适用于钢种成分不同的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混浇坯的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确定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硅元素的区间含量;/n根据确定的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硅元素的区间含量,确定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混浇坯进入工作辊窜辊量不同的轧制工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钢种混浇坯的轧制方法,适用于钢种成分不同的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混浇坯的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硅元素的区间含量;
根据确定的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硅元素的区间含量,确定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混浇坯进入工作辊窜辊量不同的轧制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钢种混浇坯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区间含量均为Si≤1.2%时,所述轧制工艺为的第一工艺,所述第一工艺的工作辊窜辊量为-95~-70mm;
当第一钢种和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区间含量均为1.2%≤Si≤1.8%时,所述轧制工艺为第一工艺或第二工艺,所述第一工艺的工作辊窜辊量控制为-95~-70mm,所述第二工艺的工作辊窜辊量控制为-60~-40mm;
当第一钢种与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含量区间均为1.8%≤Si≤3.0%时,所述轧制工艺为第二工艺,所述第二工艺的工作辊窜辊量控制为-30~-10mm;
当第一钢种与第二钢种的硅元素区间含量均为3.0%<Si<3.6%时,所述轧制工艺为第三工艺,所述第三工艺的工作辊窜辊量控制为+30~+6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异钢种混浇坯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工艺为混浇坯热轧获得热轧卷,所述热轧卷经过拉矫获得平整卷,所述平整卷依次经过酸洗和连续冷轧获得冷硬卷;
所述第二工艺为混浇坯热轧获得热轧卷,所述热轧卷依次经过常化酸洗和拉矫获得平整卷,所述平整卷依次经过酸洗和连续冷轧获得冷硬卷;
所述第三工艺为混浇坯经过热轧获得热轧卷,所述热轧卷经过切边常化酸洗获得酸洗卷,所述酸洗卷经过可逆冷轧获得冷硬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异钢种混浇坯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金李盈张保磊庞炜光陈伟孙勃王付兴胡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