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德祥专利>正文

一种玻璃瓶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365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瓶清洗装置,包括工作台面;第一固定套,固定于工作台面下方;第二固定套,间隔设置于第二固定套下方;夹持机构,包括滑套、两组连杆机构以及两个夹持板,滑套可沿第二固定套滑动,两组连杆机构分别位于滑套的两侧且可随滑套的移动而进行相应动作,两个夹持板分别安装在两组连杆机构上且可由连杆机构带动而夹持住工作台面上方的玻璃瓶;内腔清洗机构,包括清洗管、伞形喷嘴、伸缩管、气液传动滑环和皮带轮,清洗管可由滑套带动而伸入玻璃瓶,其外壁设置有刷毛,伞形喷嘴安装在清洗管顶部,伸缩管、气液传动滑环和皮带轮依次安装在清洗管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替代目前人工清洗玻璃瓶内腔的方式,能帮助企业提升清洗效率并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瓶清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瓶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玻璃瓶在制作完成后,内腔会残留一些杂质或废料,需要对其进行清洗。目前,专用的清洗装置并不多,多数工厂都采用人工的方式清洗,但瓶体的内腔不像外壁这样比较容易清洗,因此清洗时比较费时,效率普遍不高,导致了人力成本的增加。对于产量比较大的玻璃瓶制造厂来说,若能采用专用的设备来清洗瓶体内腔的话,在效率和成本节约上会得到改善,因此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本申请的玻璃瓶清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化的清洗装置来清洗玻璃瓶的内腔,以替代目前的人工清洗方式。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玻璃瓶清洗装置,其包括:工作台面,该工作台面呈水平布置,工作台面上设置有纵向贯穿的圆孔,圆孔的四周设置有一圈可供待清洗的玻璃瓶的瓶口倒置于其中的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有一个沿左右方向延伸并贯穿工作台面的条形缺槽;第一固定套,该第一固定套包括第一圆管和两个侧板,第一圆管位于所述圆孔的正下方且其轴心线与圆孔的轴心线重合,两个侧板呈水平状态分别固定于第一圆管顶部的左右两侧,并且两个侧板均与所述工作台面的下表面相固定;第二固定套,该第二固定套包括第二圆管和座板;所述第二圆管固定于所述第一圆管的正下方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同时第二圆管与第一圆管的轴心线重合、内外径一致,第二圆管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有一条上下延伸的线形缺槽,该线形缺槽贯穿第二圆管的壁面,并且其顶部未封闭,一直延伸至第二圆管的顶面,底部封闭并位于第二圆管的中下部位;所述的座板位于第二圆管底部的外围并与第二圆管固定为一体,座板上设置有多个螺孔,以用于固定第二固定套;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用于对玻璃瓶的外壁进行夹持,其包括一个滑套、两组连杆机构以及两个夹持板;所述的滑套可滑动套接于所述第二圆管的外围,滑套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圈下凹的T形滑槽,滑套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耳板;两组所述的连杆机构分别位于滑套的左右两侧,连杆机构包括一个固定臂、一个直杆以及一个弯折杆,所述的固定臂水平布置且一端固定于滑套顶部的侧壁上,另一端悬空,所述的直杆倾斜布置且底部与固定臂的悬空端铰接,所述的弯折杆由位于下侧的连接杆和位于上侧的摆动杆组成,连接杆与摆动杆固定为一体且两者的夹角小于90°,连接杆的底部与直杆的顶部铰接,连接杆与摆动杆的交汇处与所述侧板远离第一圆管的一端铰接,两个摆动杆的位置分别与工作台面的两个条形缺槽相对应,且条形缺槽的尺寸能够保证摆动杆绕与侧板的铰接点摆动时能够翻越到工作台面之上;两个所述的夹持板分别固定于两个摆动杆背离连接杆的一侧;其中,当滑套位于工作行程的最低点时,所述的摆动杆处于水平状态,当滑套位于工作行程的最高点时,所述的连杆机构驱使摆动杆处于竖直状态,同时,此时两个夹持板的间距与待清洗的玻璃瓶的外径相匹配,以使玻璃瓶能够被两夹持板夹紧;内腔清洗机构,该内腔清洗机构包括同轴线布置的清洗管、伞形喷嘴、伸缩管、气液传动滑环以及皮带轮;所述的清洗管布置于所述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之中,清洗管为中空圆管结构,其上半段为清洗段,下半段为导向段,清洗段的外径小于工作台面的圆孔的直径,清洗段的四周均布有若干连通内外的排气孔,避开排气孔在清洗段的外壁上还密布有若干用于清洗玻璃瓶内壁的刷毛,所述导向段外壁的左右两侧各固定有一个横向杆,两个横向杆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圆管两侧的线形缺槽并延伸至第二圆管之外,横向杆远离导向段的一端的底部还固定有T形滑块,T形滑块嵌入所述滑套的T形滑槽内且可沿T形滑槽自由滑动,导向段的底部与一气液连接头的顶部密封连接,该气液连接头的结构为四周围合、上下具有盖板的中空圆柱结构,其中,顶部的盖板上设置有一个出液口和若干出气孔,底部的盖板上设置有一个进气口和一个进液口,且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孔之间未设置连通管道,仅通过气液连接头的内腔连通;所述的伞形喷嘴密封安装于所述清洗管清洗段的顶部,并且伞形喷嘴底部的进液端通过管道与气液连接头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的伸缩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套接于外管之中,并且内管相对于外管仅能轴向移动,无法绕轴转动,其中,内管的顶部与所述气液连接头的底部连接,外管的底部设置有气体接口和液体接口,气体接口与所述气液连接头的进气口之间通过一根螺旋盘绕的伸缩软管A连接,液体接口与所述气液连接头的进液口之间通过另一根螺旋盘绕的伸缩软管B连接;所述的气液传动滑环包括转子芯轴和套于转子芯轴之外的定子壳体,转子芯轴的上下两端均延伸出定子壳体,气液传动滑环的气体入口和液体入口位于定子壳体的侧壁上,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位于转子芯轴的上端面,并且所述转子芯轴的顶端通过一衔接头与所述外管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中,气液传动滑环的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分别与所述外管底部的气体接口和液体接口连通;所述的皮带轮固定连接于气液传动滑环转子芯轴的底部;其中,当所述的滑套位于工作行程的最低点时,所述伞形喷嘴的顶端位于工作台面之下,当所述滑套位于工作行程的最高点时,所述的伸缩管伸至最长,此时,清洗管的清洗段能够完全伸入待清洗玻璃瓶的内腔之中,同时,所述的横向杆位于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之间的间隙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套的侧板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下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持板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且夹持板的表面为波浪状。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段的外壁与第一圆管或第二圆管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不小于1cm。进一步的,所述的刷毛采用鹅毛加工而成。进一步的,当所述清洗管的清洗段伸入玻璃瓶的内腔之中时,所述的刷毛能够触及到玻璃瓶的内壁。进一步的,所述的外管包括一封盖,该封盖封闭于外管的底部,外管的气体接口和液体接口位于该封盖的底面,封盖的外围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气液传动滑环转子芯轴的顶部也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衔接头,其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内螺纹,其中,上端的内螺纹与封盖的外螺纹连接,下端的内螺纹与转子芯轴顶部的外螺纹连接,从而实现气液传动滑环与伸缩管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面的上表面还设置有排水槽,该排水槽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凹陷深度,且排水槽的一端与环形凹槽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工作台面的边缘。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初始状态时:滑套位于工作行程的最低点,此时,摆动杆处于水平状态,夹持板位于工作台面的下方,同时,清洗管的清洗段完全缩回至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之中,伞形喷嘴的顶端位于工作台面之下;工作过程中:清洗前,先将待清洗的玻璃瓶倒扣在工作台面上,使玻璃瓶的瓶口置于工作台面的环形凹槽中;然后通过动力部件驱使滑套上移,直至滑套移动到工作行程的最高点,此时,摆动杆处于竖直状态,两个夹持板会从两侧将玻璃瓶夹持住,同时,清洗管的清洗段会完全伸入玻璃瓶的内腔,而且此时横向杆处于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之间的间隙处;清洗时,先从气液传动滑环的液体入口注入加压的水,然后立刻通过皮带传动机构带动气液传动滑环下方的皮带轮旋转,稍等片刻之后(大概4-6秒),停止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工作台面,该工作台面(1)呈水平布置,工作台面(1)上设置有纵向贯穿的圆孔(11),圆孔(11)的四周设置有一圈可供待清洗的玻璃瓶的瓶口倒置于其中的环形凹槽(12),该环形凹槽(12)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有一个沿左右方向延伸并贯穿工作台面(1)的条形缺槽(13);/n第一固定套,该第一固定套(2)包括第一圆管(21)和两个侧板(22),第一圆管(21)位于所述圆孔(11)的正下方且其轴心线与圆孔(11)的轴心线重合,两个侧板(22)呈水平状态分别固定于第一圆管(21)顶部的左右两侧,并且两个侧板(22)均与所述工作台面(1)的下表面相固定;/n第二固定套,该第二固定套(3)包括第二圆管(31)和座板(32);所述第二圆管(31)固定于所述第一圆管(21)的正下方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同时第二圆管(31)与第一圆管(21)的轴心线重合、内外径一致,第二圆管(31)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有一条上下延伸的线形缺槽(311),该线形缺槽(311)贯穿第二圆管(31)的壁面,并且其顶部未封闭,一直延伸至第二圆管(31)的顶面,底部封闭并位于第二圆管(31)的中下部位;所述的座板(32)位于第二圆管(31)底部的外围并与第二圆管(31)固定为一体,座板(32)上设置有多个螺孔(321),以用于固定第二固定套(3);/n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4)用于对玻璃瓶的外壁进行夹持,其包括一个滑套(41)、两组连杆机构(42)以及两个夹持板(43);所述的滑套(41)可滑动套接于所述第二圆管(31)的外围,滑套(41)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圈下凹的T形滑槽(411),滑套(4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耳板(412);两组所述的连杆机构(42)分别位于滑套(41)的左右两侧,连杆机构(42)包括一个固定臂(421)、一个直杆(422)以及一个弯折杆(423),所述的固定臂(421)水平布置且一端固定于滑套(41)顶部的侧壁上,另一端悬空,所述的直杆(422)倾斜布置且底部与固定臂(421)的悬空端铰接,所述的弯折杆(423)由位于下侧的连接杆(4231)和位于上侧的摆动杆(4232)组成,连接杆(4231)与摆动杆(4232)固定为一体且两者的夹角小于90°,连接杆(4231)的底部与直杆(422)的顶部铰接,连接杆(4231)与摆动杆(43232)的交汇处与所述侧板(22)远离第一圆管(21)的一端铰接,两个摆动杆(4232)的位置分别与工作台面(1)的两个条形缺槽(13)相对应,且条形缺槽(13)的尺寸能够保证摆动杆(4232)绕与侧板(22)的铰接点摆动时能够翻越到工作台面(1)之上;两个所述的夹持板(43)分别固定于两个摆动杆(4232)背离连接杆(4231)的一侧;其中,当滑套(41)位于工作行程的最低点时,所述的摆动杆(4232)处于水平状态,当滑套(41)位于工作行程的最高点时,所述的连杆机构(42)驱使摆动杆(4232)处于竖直状态,同时,此时两个夹持板(43)的间距与待清洗的玻璃瓶的外径相匹配,以使玻璃瓶能够被两夹持板(43)夹紧;/n内腔清洗机构,该内腔清洗机构(5)包括同轴线布置的清洗管(51)、伞形喷嘴(52)、伸缩管(53)、气液传动滑环(54)以及皮带轮(55);所述的清洗管(51)布置于所述第一圆管(21)和第二圆管(31)之中,清洗管(51)为中空圆管结构,其上半段为清洗段(511),下半段为导向段(512),清洗段(511)的外径小于工作台面(1)的圆孔(11)的直径,清洗段(511)的四周均布有若干连通内外的排气孔(5111),避开排气孔(5111)在清洗段(511)的外壁上还密布有若干用于清洗玻璃瓶内壁的刷毛(56),所述导向段(512)外壁的左右两侧各固定有一个横向杆(513),两个横向杆(513)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圆管(31)两侧的线形缺槽(311)并延伸至第二圆管(31)之外,横向杆(31)远离导向段(512)的一端的底部还固定有T形滑块(514),T形滑块(514)嵌入所述滑套(41)的T形滑槽(411)内且可沿T形滑槽(411)自由滑动,导向段(512)的底部与一气液连接头(57)的顶部密封连接,该气液连接头(57)的结构为四周围合、上下具有盖板的中空圆柱结构,其中,顶部的盖板上设置有一个出液口(573)和若干出气孔(574),底部的盖板上设置有一个进气口(572)和一个进液口(571),且所述进液口(571)与所述出液口(573)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进气口(572)与所述出气孔(574)之间未设置连通管道,仅通过气液连接头(57)的内腔连通;所述的伞形喷嘴(52)密封安装于所述清洗管(51)清洗段(511)的顶部,并且伞形喷嘴(52)底部的进液端(521)通过管道与气液连接头(5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面,该工作台面(1)呈水平布置,工作台面(1)上设置有纵向贯穿的圆孔(11),圆孔(11)的四周设置有一圈可供待清洗的玻璃瓶的瓶口倒置于其中的环形凹槽(12),该环形凹槽(12)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有一个沿左右方向延伸并贯穿工作台面(1)的条形缺槽(13);
第一固定套,该第一固定套(2)包括第一圆管(21)和两个侧板(22),第一圆管(21)位于所述圆孔(11)的正下方且其轴心线与圆孔(11)的轴心线重合,两个侧板(22)呈水平状态分别固定于第一圆管(21)顶部的左右两侧,并且两个侧板(22)均与所述工作台面(1)的下表面相固定;
第二固定套,该第二固定套(3)包括第二圆管(31)和座板(32);所述第二圆管(31)固定于所述第一圆管(21)的正下方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同时第二圆管(31)与第一圆管(21)的轴心线重合、内外径一致,第二圆管(31)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有一条上下延伸的线形缺槽(311),该线形缺槽(311)贯穿第二圆管(31)的壁面,并且其顶部未封闭,一直延伸至第二圆管(31)的顶面,底部封闭并位于第二圆管(31)的中下部位;所述的座板(32)位于第二圆管(31)底部的外围并与第二圆管(31)固定为一体,座板(32)上设置有多个螺孔(321),以用于固定第二固定套(3);
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4)用于对玻璃瓶的外壁进行夹持,其包括一个滑套(41)、两组连杆机构(42)以及两个夹持板(43);所述的滑套(41)可滑动套接于所述第二圆管(31)的外围,滑套(41)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圈下凹的T形滑槽(411),滑套(4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耳板(412);两组所述的连杆机构(42)分别位于滑套(41)的左右两侧,连杆机构(42)包括一个固定臂(421)、一个直杆(422)以及一个弯折杆(423),所述的固定臂(421)水平布置且一端固定于滑套(41)顶部的侧壁上,另一端悬空,所述的直杆(422)倾斜布置且底部与固定臂(421)的悬空端铰接,所述的弯折杆(423)由位于下侧的连接杆(4231)和位于上侧的摆动杆(4232)组成,连接杆(4231)与摆动杆(4232)固定为一体且两者的夹角小于90°,连接杆(4231)的底部与直杆(422)的顶部铰接,连接杆(4231)与摆动杆(43232)的交汇处与所述侧板(22)远离第一圆管(21)的一端铰接,两个摆动杆(4232)的位置分别与工作台面(1)的两个条形缺槽(13)相对应,且条形缺槽(13)的尺寸能够保证摆动杆(4232)绕与侧板(22)的铰接点摆动时能够翻越到工作台面(1)之上;两个所述的夹持板(43)分别固定于两个摆动杆(4232)背离连接杆(4231)的一侧;其中,当滑套(41)位于工作行程的最低点时,所述的摆动杆(4232)处于水平状态,当滑套(41)位于工作行程的最高点时,所述的连杆机构(42)驱使摆动杆(4232)处于竖直状态,同时,此时两个夹持板(43)的间距与待清洗的玻璃瓶的外径相匹配,以使玻璃瓶能够被两夹持板(43)夹紧;
内腔清洗机构,该内腔清洗机构(5)包括同轴线布置的清洗管(51)、伞形喷嘴(52)、伸缩管(53)、气液传动滑环(54)以及皮带轮(55);所述的清洗管(51)布置于所述第一圆管(21)和第二圆管(31)之中,清洗管(51)为中空圆管结构,其上半段为清洗段(511),下半段为导向段(512),清洗段(511)的外径小于工作台面(1)的圆孔(11)的直径,清洗段(511)的四周均布有若干连通内外的排气孔(5111),避开排气孔(5111)在清洗段(511)的外壁上还密布有若干用于清洗玻璃瓶内壁的刷毛(56),所述导向段(512)外壁的左右两侧各固定有一个横向杆(513),两个横向杆(513)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圆管(31)两侧的线形缺槽(311)并延伸至第二圆管(31)之外,横向杆(31)远离导向段(512)的一端的底部还固定有T形滑块(514),T形滑块(514)嵌入所述滑套(41)的T形滑槽(411)内且可沿T形滑槽(411)自由滑动,导向段(512)的底部与一气液连接头(57)的顶部密封连接,该气液连接头(57)的结构为四周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许德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