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育秧盘及其分割方法和3D打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3405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钵育秧盘及其分割方法和3D打印方法,其中钵育秧盘包括:本体,被横向分割线和纵向分割线分割成分离的多个构件,本体具有自其顶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多个装配槽,装配槽分别沿着横向分割线和纵向分割线分布且装配槽被横向分割线和/或纵向分割线穿过,使得每个构件具有位于不同方向的装配槽的一部分结构;多个组件,分别与多个装配槽配合,当多个组件分别装入多个装配槽时,构件和组件之间产生互锁效应,使得每一个构件被锁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互锁组件分割的方法对钵育秧盘进行分割,使得钵育秧盘被分成多个构件和多个组件,使其可以被普通小尺寸3D打印机进行打印,且在组合时,构件和组件之间产生互锁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钵育秧盘及其分割方法和3D打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钵育秧盘,尤其是指一种钵育秧盘及其分割方法和3D打印方法。
技术介绍
秧盘是插秧机中关键的部件,在研制插秧机工作中常常需要试制秧盘。现有技术主要是采用传统开模制作方式,这种方式成本高、周期长,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等问题。将3D打印技术引入到秧盘的研制是增效降本的可行选择。然而,由于秧盘通常具有较大的平面尺寸,如果选用大尺寸3D打印机对其进行打印,则成本很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普通小尺寸3D打印机打印大尺寸秧盘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钵育秧盘,被分成多个构件和组件,使其可以被普通小尺寸3D打印机进行打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钵育秧盘的分割方法,通过对钵育秧盘进行分割,使其可以被普通小尺寸3D打印机进行打印。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钵育秧盘的3D打印方法,通过3D打印机打印钵育秧盘的构件和组件,之后再进行组合。针对上述的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钵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被横向分割线和纵向分割线分割成分离的多个构件,所述本体具有自其顶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多个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分别沿着所述横向分割线和所述纵向分割线分布且所述装配槽被所述横向分割线和/或所述纵向分割线穿过,使得每个所述构件具有位于不同方向的装配槽的一部分结构;/n多个组件,分别与多个所述装配槽配合,当多个所述组件分别装入多个所述装配槽时,所述构件和所述组件之间产生互锁效应,使得每一个所述构件被锁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钵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被横向分割线和纵向分割线分割成分离的多个构件,所述本体具有自其顶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多个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分别沿着所述横向分割线和所述纵向分割线分布且所述装配槽被所述横向分割线和/或所述纵向分割线穿过,使得每个所述构件具有位于不同方向的装配槽的一部分结构;
多个组件,分别与多个所述装配槽配合,当多个所述组件分别装入多个所述装配槽时,所述构件和所述组件之间产生互锁效应,使得每一个所述构件被锁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钵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构件之间具有相等的横向尺寸和相等的纵向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钵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顶面和所述组件的顶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钵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自其顶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多个第一育秧孔,所述组件具有自其顶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多个第二育秧孔,当所述组件分别装入所述装配槽时,所述第二育秧孔和所述第一育秧孔的排列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钵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通过胶水粘合于所述本体的装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钵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宁波程良鸿刘杰王秀敏唐飘逸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