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具有插入收割谷秆的穗梢侧部分的脱粒室、设置在脱粒室中的脱粒筒、设置在脱粒筒的下方的筛网、对收割谷秆的茎根侧部分进行夹持输送的脱粒供给链、设置在脱粒室的下方的分选室。在脱粒室中的与脱粒筒(11)的前端部(11F)对应的位置处的沿左右方向与脱粒供给链侧相反的一侧的部位(10a)设有分隔部件(26),分隔部件(26)将形成在脱粒筒(11)与筛网(15)之间的处理空间和分选室分隔开。根据该结构的脱粒装置,在脱粒室中的与脱粒筒的前端部对应的部位产生的秸秆屑难以落入分选室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粒装置。
技术介绍
在脱粒装置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具有:脱粒室,其插入收割谷秆的穗梢侧部分;脱粒筒,其设置在所述脱粒室中,对插入所述脱粒室中的穗梢侧部分进行脱粒;筛网,其设置在所述脱粒筒的下方的外侧周围;分选室,其设置在所述脱粒室的下方,将从所述筛网漏下的脱粒谷粒和尘埃分选开;脱粒供给链,其在所述脱粒室的横向侧方沿所述脱粒室的前后方向延伸,将收割谷秆的茎根侧部分向所述脱粒室的后方夹持输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02152号公报在上述脱粒装置中,在位于脱粒室的前部的穗梢侧部分,由于是带粒还很多的状态,且秆身多缠绕在一起等,因此,在脱粒室的前部,容易产生长的切断秸秆。在脱粒室的前部,如果长的切断秸秆从筛网漏出,则从分选室取出的精粒中很容易混入长的切断秸秆。如果在精粒中混入了秸秆屑,就会妨碍脱壳,或者需要花功夫进行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精粒中很难混入秸秆屑的脱粒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脱粒装置具有:脱粒室,其插入收割谷秆的穗梢侧部分;脱粒筒,其设置在所述脱粒室中,对插入所述脱粒室中的穗梢侧部分进行脱粒;筛网,其设置在所述脱粒筒的下方的外侧周围;分选室,其设置在所述脱粒室的下方,将从所述筛网漏下的脱粒谷粒和尘埃分选开;脱粒供给链,其在所述脱粒室的横向侧方沿所述脱粒室的前后方向延伸,将收割谷秆的茎根侧部分向所述脱粒室的后方夹持输送;在所述脱粒室中的与所述脱粒筒的前端部对应的位置处的沿左右方向与所述脱粒供给链侧相反的一侧的部位设有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将形成在所述脱粒筒与所述筛网之间的处理空间和所述分选室分隔开。根据本结构,在脱粒室的前部,即使产生长的切断秸秆等秸秆屑,也由分隔部件挡住而难以漏入分选室,因此秸秆屑难以混入精粒中。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分隔部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筛网相连。根据本结构,秸秆屑从分隔部件向脱粒室的后方流动时,不会从分隔部件与筛网之间漏出,因此能够使秸秆屑难以漏入分选室。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筛网相对于所述分隔部件位于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根据本结构,在脱粒室的前部得到的谷粒在流动到分隔部件之前从筛网漏下,在脱粒室的前部产生的秸秆屑向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流动而被分隔部件挡住,因此能够使谷粒难以滞留且使秸秆屑难以漏入分选室。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筛网相对于所述分隔部件位于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根据本结构,由分隔部件挡住的谷粒在从分隔部件向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流动时,走到筛网而从筛网漏下,因此难以使谷粒滞留。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分隔部件是圆弧形状,该圆弧形状是沿着所述筛网的圆弧形状的形状。根据本结构,通过沿着分隔部件的筛网的圆弧形状的圆弧形状,在脱粒室中在分隔部件所处的部位由脱粒筒进行的脱粒处理能够以与筛网所处的部位的脱粒处理相同的性能来进行,因此,即使存在分隔部件,也能够良好地进行脱粒处理。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筛网能够分割为位于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筛网部和位于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筛网部,所述分隔部件一体安装在所述下游侧筛网部。根据本结构,由于能够将分隔部件与下游侧筛网部一起安装在脱粒室中,因此即便具备分隔部件,也能够高效地进行组装。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分隔部件的后缘部与所述下游侧筛网部的前缘部相邻,所述分隔部件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上的两横缘部中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横缘部与所述上游侧筛网部的前端部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上的两横缘部中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横缘部相邻。根据本结构,在上游侧筛网部的前部产生的秸秆屑在向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流动时被分隔部件挡住,因此能够使秸秆屑难以漏入分选室。由分隔部件挡住的谷粒在向脱粒室的后方流动时,走到下游侧筛网部而从下游侧筛网部漏下,因此能够使谷粒难以滞留。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脱粒筒的前端部,具有越靠近前端侧则径向尺寸越小的圆锥台状的谷秆导入部,所述分隔部件设置在所述脱粒室的与所述谷秆导入部对应的位置。根据本结构,即使随着谷粒导入部对穗梢侧部分的导入而产生秸秆屑,也能够被分隔部件挡住,因此能够使秸秆屑难以漏入脱粒室中。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分隔部件在脱粒室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谷秆导入部的前后长度长。根据本结构,即使在谷秆导入部产生的秸秆屑从谷秆导入部向脱粒室后方流动,也会被分隔部件挡住,因此能够使秸秆难以漏入分选室中。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左侧面图。图2是表示脱粒装置的纵剖侧视图。图3是表示脱粒装置的纵剖主视图。图4是表示筛网以及分隔部件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分隔部件以及下游侧筛网部的前部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具备另一实施方式的分隔部件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脱粒室11:脱粒筒11A:谷秆导入部15:筛网15A:上游侧筛网部15B:下游侧筛网部25:脱粒供给链26:分隔部件26R:后端部40:分选室57:横缘部(横框部)58:后缘部(加强板)61:前缘部(横梁)62:横缘部(横框部)L1:分隔部件的长度L2:谷秆导入部的长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注意,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将图1所示的箭头F的方向设为“机体前方”,将箭头B的方向设为“机体后方”,将箭头U的方向设为“机体上方”,将箭头D的方向设为“机体下方”,将纸面表侧的方向设为“机体左方”,将纸面背侧的方向设为“机体右方”。[关于联合收割机的整体]如图1所示,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具备将方管材等多个钢材连结而构成的机体框架1。在机体框架1的下部装备有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装置2。在行驶机体的前部的横向右侧部分形成有驾驶部3。驾驶部3设有覆盖搭乘空间的车棚3a。在行驶机体的前部可升降地设有收割输送装置4。收割输送装置4具有收割部4A和供给输送部4B,收割部4A在行驶机体的前方利用扶禾装置5将多个种植行的稻或麦的植立谷秆扶起并利用收割装置6对该植立谷秆进行收割,供给输送部4B将由收割部4A收割的收割谷秆向后方输送。脱粒装置7及谷粒箱8以横向并列状态支承在机体框架1的后部。脱粒装置7配置在供给输送部4B的后方,谷粒箱8配置在驾驶部3的后方。在脱粒装置7中,对由供给输送部4B输送来的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并进行将通过脱粒处理得到的脱粒谷粒和尘埃分选开的分选处理。谷粒箱8储存从脱粒装置7输送来的谷粒。在谷粒箱8的后部,连接有从谷粒箱8取出谷粒的谷粒排出装置9。[关于脱粒装置]在说明脱粒装置7及脱粒筒11时,将脱粒装置7及脱粒筒11的处理起始端侧[谷秆插入侧(图2的纸面左侧)]设为“前”,将脱粒装置7及脱粒筒11的处理终止端侧[秸秆排出侧(图2的纸面右侧)]设为“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n脱粒室,其插入收割谷秆的穗梢侧部分;/n脱粒筒,其设置在所述脱粒室中,对插入所述脱粒室中的穗梢侧部分进行脱粒;/n筛网,其设置在所述脱粒筒的下方的外侧周围;/n分选室,其设置在所述脱粒室的下方,将从所述筛网漏下的脱粒谷粒和尘埃分选开;/n脱粒供给链,其在所述脱粒室的横向侧方沿所述脱粒室的前后方向延伸,将收割谷秆的茎根侧部分向所述脱粒室的后方夹持输送;/n在所述脱粒室中的与所述脱粒筒的前端部对应的位置处的沿左右方向与所述脱粒供给链侧相反的一侧的部位设有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将形成在所述脱粒筒与所述筛网之间的处理空间和所述分选室分隔开。/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5 JP 2019-1174891.一种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脱粒室,其插入收割谷秆的穗梢侧部分;
脱粒筒,其设置在所述脱粒室中,对插入所述脱粒室中的穗梢侧部分进行脱粒;
筛网,其设置在所述脱粒筒的下方的外侧周围;
分选室,其设置在所述脱粒室的下方,将从所述筛网漏下的脱粒谷粒和尘埃分选开;
脱粒供给链,其在所述脱粒室的横向侧方沿所述脱粒室的前后方向延伸,将收割谷秆的茎根侧部分向所述脱粒室的后方夹持输送;
在所述脱粒室中的与所述脱粒筒的前端部对应的位置处的沿左右方向与所述脱粒供给链侧相反的一侧的部位设有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将形成在所述脱粒筒与所述筛网之间的处理空间和所述分选室分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筛网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筛网相对于所述分隔部件位于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筛网相对于所述分隔部件位于脱粒筒旋转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雅志,高比良学,永田哲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