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机壳矫正用转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323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上机壳矫正用转轴组件,包括活动杆和套设于活动杆外围的转动套筒;活动杆上设置有内定位件,内定位件的底端与转动套筒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内弹性件;活动杆的顶端部通过内上连接件连接有可相对活动杆转动的内矫正套;转动套筒上套设有与转动套筒同步转动的外矫正套,外矫正套上设置有若干个上凸于外矫正套的矫正条,且若干个矫正条位于内矫正套的外围;转动套筒的中部具有外凸的外定位件,外定位件的顶端与外矫正套的底端之间设置有外弹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内矫正套的设置,可用于支撑上机壳;通过外矫正套可上下移动及转动的设置,可对上机壳的周向位置进行精准矫正,如此,可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机壳矫正用转轴组件
本技术涉及手机线性马达
,尤其是涉及上机壳矫正用转轴组件。
技术介绍
上机壳是手机线性马达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它与下机壳能共同起到保护马达的作用。上机壳多为圆柱形罩体结构,其具有能容纳动子(板簧、振子、导磁套及磁钢)及定子(FPC(柔性电路板)软接线片以及线圈)的容纳腔,且底端开设有能与容纳腔连通的容纳开口。下机壳大多包括呈圆盘状的壳体,壳体的侧壁上具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连接片。该壳体能覆盖容纳开口。为提高上机壳与下机壳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下机壳壳体的侧壁通常还设置有多个向外延伸的壳体凸起,而上机壳的容纳开口处则设置有能与连接片和壳体凸起相配合的壳体缺口。在进行手机线性马达装配工作时,通常是先装配动子与下机壳组件,再将上机壳装配在前述半成品上,如此,上机壳上的壳体缺口则需位于特定的周向位置,如此,方能与下机壳上的连接片和各个壳体凸起相匹配。目前,多是通过人工来调整上机壳的周向位置再传送到下一工位中,可见,这种低自动化程度的操作不仅会增大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会大大影响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上机壳矫正用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杆(1)和套设于活动杆(1)外围的转动套筒(2);/n活动杆(1)上设置有内定位件(9),内定位件(9)的底端与转动套筒(2)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内弹性件(10);/n活动杆(1)的顶端部通过内上连接件(7)连接有可相对活动杆(1)转动的内矫正套(8);/n转动套筒(2)上套设有与转动套筒(2)同步转动的外矫正套(4),外矫正套(4)上设置有若干个上凸于外矫正套(4)的矫正条(5),且若干个矫正条(5)位于内矫正套(8)的外围;/n转动套筒(2)的中部具有外凸的外定位件(11),外定位件(11)的顶端与外矫正套(4)的底端之间设置有外弹性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上机壳矫正用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杆(1)和套设于活动杆(1)外围的转动套筒(2);
活动杆(1)上设置有内定位件(9),内定位件(9)的底端与转动套筒(2)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内弹性件(10);
活动杆(1)的顶端部通过内上连接件(7)连接有可相对活动杆(1)转动的内矫正套(8);
转动套筒(2)上套设有与转动套筒(2)同步转动的外矫正套(4),外矫正套(4)上设置有若干个上凸于外矫正套(4)的矫正条(5),且若干个矫正条(5)位于内矫正套(8)的外围;
转动套筒(2)的中部具有外凸的外定位件(11),外定位件(11)的顶端与外矫正套(4)的底端之间设置有外弹性件(3);
外弹性件(3)用于支撑外矫正套(4),且使得:外矫正套(4)能相对转动套筒(2)上下移动;
内弹性件(10)用于支撑活动杆(1),使得:内矫正套(8)与外矫正套(4)间隔设置,且活动杆(1)能相对转动套筒(2)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机壳矫正用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条(5)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矫正套(8)的外表面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机壳矫正用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弹性件(10)支撑所述活动杆(1)时,活动杆(1)的上端部与下端部分别穿过所述转动套筒(2)的顶端开口和底端开口;
所述活动杆(1)的下端部连接有可相对活动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世超王海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灵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