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161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票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其中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包括进票输送通道,进票输送通道的第一端设有收发机构,进票输送通道的第二端设有缓存输送通道,缓存输送通道用于存放从进票输送通道输送来的至少一张票据且根据用户的确认信息进行票据的输送,缓存输送通道的第一端靠近进票输送通道,缓存输送通道的第二端与打印输送通道的第一端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可自动实现票据的业务操作(例如退票操作),降低了票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效率;同时设置缓存输送通道,用户可以单次对多张票据进行操作,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
本技术涉及票务
,特别是涉及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铁的迅速崛起,选择铁路出行的旅客逐年增加。为了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铁路部门先后推出铁路自助售、取、检票服务和互联网售票业务,但春暑运期间,由于旅客行程改变或列车晚点等原因,造成窗口退改签业务量激增。且随着互联网售票和售票时间的加长,由于旅客出行时间的不确定性也会造成部分旅客需要退改签票的现象。距统计发现,在互联网售票以来,春暑运期间人工窗口排队购票的人数大幅度减少,但退票的现象却急剧增加。目前铁路退票业务的处理存在工作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用于解决或部分解决目前铁路退票业务的处理存在工作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包括进票输送通道,所述进票输送通道的第一端设有收发机构,所述收发机构上构造有进票口和出票口,所述进票输送通道的第二端设有缓存输送通道,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用于存放从进票输送通道输送来的至少一张票据且根据用户的确认信息进行票据的输送,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的第一端靠近所述进票输送通道,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的第二端与打印输送通道的第一端相接,所述打印输送通道设有打印机构,所述打印机构用于在票据上打印相应标识。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的第二端设有搓票机构,所述搓票机构用于将票据单张依次输送至所述打印输送通道。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搓票机构之间设有挡票组件,所述挡票组件包括挡板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挡板向上伸出缓存输送通道以及向下收回至缓存输送通道以下。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的第一端还设有返还通道,所述返还通道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缓存输送通道,所述返还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出票口相接,所述返还通道用于在用户的确认信息为取消操作时将缓存输送通道上的票据返还至出票口。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缓存输送通道靠近第一端的上方设有第一压紧结构,所述第一压紧结构用于在用户的确认信息为取消操作时向下压紧票据靠近返还通道的一端使得票据与返还通道相对应。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压紧结构之间的上方还设有第二压紧结构,所述第二压紧结构用于在用户的确认信息为取消操作时向下压紧票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票输送通道、缓存输送通道、打印输送通道和返还通道分别包括至少一组胶辊组件,每组所述胶辊组件包括对应设置的主动胶辊和从动胶辊,所述主动胶辊与驱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胶辊和所述从动胶辊均为弹性浮动结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票输送通道、缓存输送通道、打印输送通道和返还通道分别在所述主动胶辊和从动胶辊之间沿输送方向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在与所述胶辊组件对应处设有开口;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的支撑板为弹性浮动结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返还通道的相邻两个胶辊组件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沿返还通道的输送方向固定连接于靠近所述返还通道的第一端的胶辊组件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靠近所述返还通道的第二端的胶辊组件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在两个胶辊组件之间呈自然下垂状态,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方设有收集箱。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票输送通道上设有读磁机构和图像扫描机构,所述读磁机构用于读取并判别票据的磁信息,所述图像扫描机构用于获取并判别票据的图像信息;所述进票输送通道用于将磁信息和图像信息均合格的票据向第二端输送、将磁信息和图像信息至少有一样不合格的票据向第一端输送退回至进票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可自动实现票据的业务操作(例如退票操作),整个退票过程无需票务人员操作,降低了票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效率;同时设置缓存输送通道,用户可以单次对多张票据进行操作,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节约了用户的操作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内部结构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内部结构的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曲柄连杆结构和凸轮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的整体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的整体外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其中,1、收发机构;101、进票口;102、出票口;2、进票输送通道;201、第一胶辊组件;202、第二胶辊组件;203、第三胶辊组件;204、读磁机构;2041、读磁头;205、图像扫描机构;3、缓存输送通道;301、搓票辅助胶辊组件;302、支撑板;303、曲柄摇杆结构;3031、压紧轮;3032、曲柄;3033、摇杆;304、凸轮结构;3041、转动轴;3042、偏心轮;3043、挡片;3044、光耦开关;305、直流电机;4、打印输送通道;401、打印胶辊组件;402、打印机构;403、回收箱;5、返还通道;501、第四胶辊组件;502、第五胶辊组件;503、第一支撑板;504、第二支撑板;505、收集箱;6、搓票机构;601、搓票胶辊;602、阻尼件;603、阻尼辊;7、挡票组件;701、挡板;702、驱动件;801、第一检测单元;802、第二检测单元;803、第三检测单元;804、第四检测单元;805、第五检测单元;806、第六检测单元;807、缓存出口检测单元;901、读磁电机;902、搓票电机;903、打印电机;10、开关机构;11、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该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包括进票输送通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包括进票输送通道,所述进票输送通道的第一端设有收发机构,所述收发机构上构造有进票口和出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票输送通道的第二端设有缓存输送通道,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用于存放从进票输送通道输送来的至少一张票据且根据用户的确认信息进行票据的输送,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的第一端靠近所述进票输送通道,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的第二端与打印输送通道的第一端相接,所述打印输送通道设有打印机构,所述打印机构用于在票据上打印相应标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包括进票输送通道,所述进票输送通道的第一端设有收发机构,所述收发机构上构造有进票口和出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票输送通道的第二端设有缓存输送通道,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用于存放从进票输送通道输送来的至少一张票据且根据用户的确认信息进行票据的输送,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的第一端靠近所述进票输送通道,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的第二端与打印输送通道的第一端相接,所述打印输送通道设有打印机构,所述打印机构用于在票据上打印相应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的第二端设有搓票机构,所述搓票机构用于将票据单张依次输送至所述打印输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搓票机构之间设有挡票组件,所述挡票组件包括挡板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挡板向上伸出缓存输送通道以及向下收回至缓存输送通道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输送通道的第一端还设有返还通道,所述返还通道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缓存输送通道,所述返还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出票口相接,所述返还通道用于在用户的确认信息为取消操作时将缓存输送通道上的票据返还至出票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输送通道靠近第一端的上方设有第一压紧结构,所述第一压紧结构用于在用户的确认信息为取消操作时向下压紧票据靠近返还通道的一端使得票据与返还通道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票务终端服务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胜江姜利戴建强梁帅万国睿张兆龙贾振兴刘伟冯子豪李阳王然然付志霞李佳鹏李明逄礡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