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载雷达干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108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载雷达干扰机,包括机体和搭载箱,所述搭载箱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延伸至搭载箱内部,且转轴位于搭载箱内部一端的顶部固定套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铰接座。该机载雷达干扰机,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电动推杆带动安装板围绕旋转座上的固定轴转动,从而将干扰装置推送至搭载箱的外部进行使用,而在使用完成后,通过启动电动推杆带动安装板旋转收折,可将干扰装置收折至搭载箱内,避免雨水、灰尘等对干扰装置造成影响,本装置不仅提高了干扰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同时缩小了该雷达干扰机的体积,便于进行机体搭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载雷达干扰机
本技术属于雷达干扰机
,具体涉及一种机载雷达干扰机。
技术介绍
雷达干扰机用于发射或转发干扰电磁波,破坏和扰乱敌方雷达工作的电子对抗装备,通常由天线、侦察接收机、干扰发射机和控制部分组成,按干扰性质,分为压制式干扰机、欺骗干扰机和兼具压制、欺骗功能的双模干扰机,按工作原理,分为引导式干扰机和回答式干扰机,按运载方式,分为地面(车载、便携式)、机载、舰载、弹载和投掷式干扰机,雷达干扰设备的干扰频段通常为0.06~18吉赫,干扰功率达数百瓦(连续波)和数千瓦(脉冲),干扰目标数为20~80个。然而,现有机载雷达干扰机的天线结构不便于进行收折,长期设置在机体外部,容易被雨水等腐蚀而降低了使用寿命,且同时使得整个雷达干扰机的设备体积较大,需要占据机体上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机载雷达干扰机,具备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载雷达干扰机,包括机体和搭载箱,所述搭载箱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延伸至搭载箱内部,且转轴位于搭载箱内部一端的顶部固定套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上通过轴铰接有电动推杆,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的两端均固定套装有固定轴,两个所述固定轴的中部均活动套装有安装板。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铰接座,且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电动推杆内侧的干扰装置。优选的,所述搭载箱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设有与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台。优选的,所述搭载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顶部与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搭载箱的顶部设有位于电机外围的电机罩。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活塞杆的一端通过轴铰接在安装板顶部的第二铰接座上。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一端的定位台与搭载箱底部开设的定位槽活动连接。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该机载雷达干扰机,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电动推杆带动安装板围绕旋转座上的固定轴转动,从而将干扰装置推送至搭载箱的外部进行使用,而在使用完成后,通过启动电动推杆带动安装板旋转收折,可将干扰装置收折至搭载箱内,避免雨水、灰尘等对干扰装置造成影响,本装置不仅提高了干扰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同时缩小了该雷达干扰机的体积,便于进行机体搭载。2、该机载雷达干扰机,通过电动推杆将干扰装置推送至搭载箱外部后,再通过启动电机带动转轴底部的旋转座转动,从而可带动两个安装板上的干扰装置转动,进而可扩大该干扰装置干扰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使用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转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使用时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体;2、搭载箱;3、电机;4、转轴;5、固定套;6、第一铰接座;7、电动推杆;8、旋转座;9、固定轴;10、安装板;11、第二铰接座;12、连接筋;13、干扰装置;14、定位槽;15、定位台;16、连接架;17、电机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载雷达干扰机,包括搭载箱2,所述搭载箱2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14,所述安装板10的一端设有与定位槽14相适配的定位台15。利用设置在搭载箱2底部的定位槽14和安装板10一端的定位台15,便于干扰装置10收折后的定位,同时也可对搭载箱2底部进行遮蔽密封。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搭载箱2通过连接架16安装在机体1的底部,电机3的外围设置有安装在搭载箱2顶部的电机罩17。利用设置在电机3外围的电机罩17,可对电机3进行遮蔽,从而避免水、灰尘或异物等对电机3造成损伤。所述电机3输出轴上的转轴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座8,所述旋转座8的两端均设有活动套接有安装板10的固定轴9。旋转座8两端的中部开设有槽口,固定轴9固定套装在该槽口内,安装板10安装在固定轴9上后活动套装在该槽口内,本装置利用固定轴9,将安装板10活动安装在旋转座8上,确保安装板10可以围绕旋转座8进行旋转的同时,在旋转座8转动时,使安装板10可以同步转动。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4的一端延伸至搭载箱2内部并固定套装有固定套5,所述固定套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用于电动推杆7活动铰接的第一铰接座6,所述安装板10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用于电动推杆7活塞杆一端铰接的第二铰接座11。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电动推杆7带动其输出端的活塞杆伸长,从而使安装板10围绕旋转座8上的固定轴9向搭载箱2的外部转动,从而将干扰装置13推送至搭载箱2的外部并使干扰装置13呈竖直状态进行使用。进一步的,在使用完成后,通过启动电动推杆7带动安装板10向搭载箱2内部旋转收折,可将干扰装置13收折至搭载箱2内呈水平状态,可避免雨水、灰尘等对干扰装置13造成影响,本装置不仅提高了干扰装置13的使用寿命,且同时缩小了该雷达干扰机的体积,便于进行机体1搭载。再进一步的,在干扰装置13推送至搭载箱2的外部并使干扰装置13呈竖直状态后,通过启动电机3带动转轴4转动,从而可带动呈竖直状态的干扰装置13旋转,进而可扩大该干扰装置13的干扰范围。干扰装置13为干扰天线,且干扰装置13通过连接筋12安装在安装板10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载雷达干扰机,包括机体(1)和搭载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箱(2)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延伸至搭载箱(2)内部,且转轴(4)位于搭载箱(2)内部一端的顶部固定套装有固定套(5),所述固定套(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铰接座(6),所述第一铰接座(6)上通过轴铰接有电动推杆(7),所述转轴(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座(8),所述旋转座(8)的两端均固定套装有固定轴(9),两个所述固定轴(9)的中部均活动套装有安装板(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载雷达干扰机,包括机体(1)和搭载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箱(2)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延伸至搭载箱(2)内部,且转轴(4)位于搭载箱(2)内部一端的顶部固定套装有固定套(5),所述固定套(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铰接座(6),所述第一铰接座(6)上通过轴铰接有电动推杆(7),所述转轴(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座(8),所述旋转座(8)的两端均固定套装有固定轴(9),两个所述固定轴(9)的中部均活动套装有安装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载雷达干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铰接座(11),且安装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筋(12),所述连接筋(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电动推杆(7)内侧的干扰装置(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刘玲
申请(专利权)人:焱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