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罩及包含其的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90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热罩及包含其的灶具,所述隔热罩包括隔热罩本体和锅支架,所述隔热罩本体包括溢液槽,所述溢液槽环设于所述隔热罩本体的顶面,所述溢液槽露出所述锅支架,所述溢液槽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外侧壁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所述灶具包括如上所述的隔热罩。锅具中溢出的液体溅射在溢液槽的外侧壁或内侧壁上,再从外侧壁或内侧壁流至溢液槽的底部,使得溢液能够收集在溢液槽中,从而防止溢液从流入隔热罩内部,避免影响隔热罩的卫生以及产生煤气泄漏,溢液槽露出锅支架,不影响锅支架的正常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热罩及包含其的灶具
本技术涉及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热罩及包含其的灶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灶具通常包括隔热罩,隔热罩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能够增加灶具效率。现有的部分隔热罩包括锅支架和隔热罩本体,锅支架位于隔热罩本体的上方。在烹饪过程中,锅具中的汤液或水由于沸腾而溢出,溢液会流到隔热罩本体,影响隔热罩本体的卫生;另外,溢液极可能将灶具上的火熄灭,而煤气照常从灶具的火口位置泄漏,该部分未燃烧的煤气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溢液容易流入隔热罩本体,影响隔热罩本体卫生以及造成煤气泄漏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隔热罩及包含其的灶具。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隔热罩,包括隔热罩本体和锅支架,其特点在于,所述隔热罩本体包括溢液槽,所述溢液槽环设于所述隔热罩本体的顶面,所述溢液槽露出所述锅支架,所述溢液槽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外侧壁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在本方案中,锅具中溢出的液体溅射在溢液槽的外侧壁或内侧壁上,再从外侧壁或内侧壁流至溢液槽的底部,使得溢液能够收集在溢液槽中,从而防止溢液从流入隔热罩内部,避免影响隔热罩的卫生以及产生煤气泄漏,溢液槽露出锅支架,不影响锅支架的正常设置,清洁时可直接将溢液从隔热罩本体中倒出,使用方便,且溢液槽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优选地,所述外侧壁的高度大于所述内侧壁的高度。在本方案中,由于锅具的底部基本为圆弧形,将外侧壁的高度设置的比内侧壁更高,贴合锅具的形状;另外,锅具内的溢液大多流至外侧壁,外侧壁设置的更高能够收集更大高度范围内的溢液。优选地,所述外侧壁沿径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内侧壁沿径向的宽度。在本方案中,由于锅具内的溢液大多流至外侧壁,外侧壁设置的更宽能够收集更大宽度范围内的溢液,流至内侧壁的溢液较少,相应的宽度设置较窄,有利于充分利用隔热罩本体的空间。优选地,所述锅支架环绕所述外侧壁的外缘设置。在本方案中,锅支架环绕外侧壁设置,使得溢液槽能够露出锅支架,不影响锅支架的正常设置,另外,溅射到锅支架内壁的溢液也能通过外侧壁流至溢液槽内。优选地,所述外侧壁的外缘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阶梯状结构,所述锅支架的底面设置为与所述定位部相匹配。在本方案中,安装时,锅支架通过定位部卡合至隔热罩本体上,另外,定位部能够防止锅支架相对于隔热罩本体在水平方向上移位,提高了整个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优选地,所述定位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限位的凸起。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凸起,防止锅支架相对于隔热罩旋转,使得隔热罩在使用时更加稳定和安全。优选地,所述锅支架的底面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与多个所述凸起相匹配。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灶具,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上述的隔热罩。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对于该隔热罩,锅具中溢出的液体溅射在溢液槽的外侧壁或内侧壁上,再从外侧壁或内侧壁流至溢液槽的底部,使得溢液能够收集在溢液槽中,从而防止溢液流入隔热罩内部,避免影响隔热罩的卫生以及产生煤气泄漏,溢液槽露出锅支架,不影响锅支架的正常设置,清洁时可直接将溢液从溢液槽中倒出,使用方便,且溢液槽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相应地,包含隔热罩的灶具具有防止溢液流入隔热罩内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隔热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隔热罩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隔热罩本体1锅支架2溢液槽11定位部12内侧壁111外侧壁112凸起1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下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本实施例揭示一种隔热罩,如图1和图2所示,隔热罩包括隔热罩本体1和锅支架2,隔热罩本体1包括溢液槽11,溢液槽11环设于隔热罩本体1的顶面,溢液槽11露出锅支架2,溢液槽11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侧壁111和外侧壁112,内侧壁111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外侧壁112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锅具中溢出的液体溅射在溢液槽11的外侧壁112或内侧壁111上,再从外侧壁112或内侧壁111流至溢液槽11的底部,使得溢液能够收集在溢液槽11中,从而防止溢液从流入隔热罩内部,避免影响隔热罩的卫生以及产生煤气泄漏,溢液槽11露出锅支架2,不影响锅支架2的正常设置,清洁时可直接将溢液从隔热罩本体中倒出,使用方便,且溢液槽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如图1和图2所示,外侧壁112的高度大于内侧壁111的高度,由于锅具的底部基本为圆弧形,将外侧壁112的高度设置的比内侧壁111更高,贴合锅具的形状;另外,锅具内的溢液大多流至外侧壁112,外侧壁112设置的更高能够收集更大高度范围内的溢液。外侧壁112沿径向的宽度大于内侧壁111沿径向的宽度,由于锅具内的溢液大多流至外侧壁112,外侧壁112设置的更宽能够收集更大宽度范围内的溢液,流至内侧壁111的溢液较少,相应的宽度设置较窄,有利于充分利用隔热罩本体1的空间。如图1所示,锅支架2环绕外侧壁112的外缘设置。锅支架2环绕外侧壁112设置,使得溢液槽11能够露出锅支架2,不影响锅支架2的正常设置,另外,溅射到锅支架2内壁的溢液也能通过外侧壁112流至溢液槽11内。如图2所示,外侧壁112的外缘具有定位部12,定位部12为阶梯状结构,锅支架2的底面设置为与定位部12相匹配。其中,安装时,锅支架2通过定位部12卡合至隔热罩本体1上,另外,定位部12能够防止锅支架2相对于隔热罩本体1在水平方向上移位,提高了整个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定位部1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限位的凸起121。其中,通过设置凸起121,防止锅支架2相对于隔热罩旋转,使得隔热罩在使用时更加稳定和安全。锅支架2的底面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与多个凸起121相匹配。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灶具,该灶具包括上述的隔热罩。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文中另有说明。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罩,包括隔热罩本体和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本体包括溢液槽,所述溢液槽环设于所述隔热罩本体的顶面,所述溢液槽露出所述锅支架,所述溢液槽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外侧壁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罩,包括隔热罩本体和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本体包括溢液槽,所述溢液槽环设于所述隔热罩本体的顶面,所述溢液槽露出所述锅支架,所述溢液槽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外侧壁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的高度大于所述内侧壁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沿径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内侧壁沿径向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刚程永超柯情徐强俞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