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断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80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断阀,包括进气接口、阀体、弹簧、两个阀瓣、两个阀瓣弹簧、排气接口、多个钢球、活塞体、脱扣螺栓和销;所述进气接口与阀体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阀体内装有活塞体,活塞体受到向右的轴向拉力时会压缩弹簧向右运动,活塞体内装有一只靠阀瓣弹簧向右推的阀瓣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防止压力软管受到较大的轴向拉力时造成软管被拉断,介质大量泄漏引发事故或是经济损失,同时也可以避免拉坏与压力软管连接的设备,拉断阀的拉断力更为准确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断阀
本技术涉及拉断阀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拉断阀。
技术介绍
拉断阀安装于输送介质的压力软管上,当压力软管受到的轴向拉力大于设定值时,拉断阀会自动断开成两部分,并同时密封两端压力软管内的介质。自动断开可以防止轴向拉力过大而造成压力管道被拉断或是连接在压力管道上的设备被拉坏,同时密封两端压力管道可以防止介质大量泄漏引发事故。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1)、业现有的拉断阀通常采用多根小弹簧压住钢球卡住排气接口的原理来设计的,这种原理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刚度的小弹簧来调节拉断力。但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钢球的摩擦力会严重影响拉断力的大小。每一只拉断阀的钢球摩擦力都不同,造成任意两只拉断阀的拉断力都会相差很大。(2)、业内现有的拉断阀不能手动分断,被拉断后重新连接需要将拉断阀全部拆开重新装配,给用户带来很多不方便。(3)、业内现有的拉断阀的拉断力受介质压力的影响非常大,只能稳定的工作在设计的压力值,不然拉断力就会出现很大偏差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拉断阀,可以防止压力软管受到较大的轴向拉力时造成软管被拉断,介质大量泄漏引发事故或是经济损失,同时也可以避免拉坏与压力软管连接的设备,拉断阀的拉断力更为准确等。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拉断阀,包括进气接口、阀体、弹簧、两个阀瓣、两个阀瓣弹簧、排气接口、多个钢球、活塞体、脱扣螺栓和销;所述进气接口与阀体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阀体内装有活塞体,活塞体受到向右的轴向拉力时会压缩弹簧向右运动,活塞体内装有一只靠阀瓣弹簧向右推的阀瓣;在活塞体内还装有一只靠均匀布在圆周方向上的多个钢球卡住的排气接口,排气接口内装有一只受阀瓣弹簧向左推动的阀瓣,两个阀瓣受两根阀瓣弹簧的推力相互顶开,进气接口上装有一只脱扣螺栓和销,脱扣螺栓和销形成一个凸轮传动机构,当旋转脱扣螺栓时会推动销向右运动,销向右运动会推动活塞体向右运动,当拉断阀不承受拉力及销的推力时,活塞体被弹簧推在最左端顶着进气接口。进一步的,所述钢球的数量为12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防止压力软管受到较大的轴向拉力时造成软管被拉断,介质大量泄漏引发事故或是经济损失,同时也可以避免拉坏与压力软管连接的设备,拉断阀的拉断力更为准确,并可以根据用户对拉断力大小的实际需求进行供货,用户可以轻松的手动断开拉断阀,被拉断的拉断阀也可以轻松的重新连接在一起,拉断阀的拉断力不受介质压力变化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隐含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技术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之前,需要对一些必要的术语进行解释。例如:若本申请中出现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由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因此,下文所讨论的“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偏离本技术的教导。应当理解的是,若提及一元件“连接”或者“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提及一元件“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在本申请中出现的各种术语仅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包括有”时,这些术语指明了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个以上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组的存在和/或附加。如图1所示,一种拉断阀,包括进气接口1、阀体2、弹簧3、两个阀瓣4、两个阀瓣弹簧5、排气接口6、多个钢球7、活塞体8、脱扣螺栓9和销10;所述进气接口1与阀体2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阀体2内装有活塞体8,活塞体8受到向右的轴向拉力时会压缩弹簧3向右运动,活塞体8内装有一只靠阀瓣弹簧5向右推的阀瓣4;在活塞体8内还装有一只靠均匀布在圆周方向上的多个钢球7卡住的排气接口6,排气接口6内装有一只受阀瓣弹簧5向左推动的阀瓣4,两个阀瓣4受两根阀瓣弹簧5的推力相互顶开,进气接口1上装有一只脱扣螺栓9和销10,脱扣螺栓9和销10形成一个凸轮传动机构,当旋转脱扣螺栓9时会推动销10向右运动,销10向右运动会推动活塞体8向右运动,当拉断阀不承受拉力及销10的推力时,活塞体8被弹簧3推在最左端顶着进气接口1。进一步的,所述钢球7的数量为12个。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拉断阀两端受到轴向拉力时,活塞体8会压缩弹簧3向右运动,当运动距离达到设计值时钢球7会在径向被推开,从而无法卡住排气接口6,排气接口6将会被从拉断阀内拉出,拉断阀断开成两部分,与此同时两只相互顶开的阀瓣4相互分离,受到阀瓣弹簧5推力的作用各自将出口处关闭并密封,拉断阀受多大的拉力会断开完全由弹簧3的刚度和活塞体8向右运动的行程决定,根据不同的工况可以选用不同刚度的弹簧来满足不同用户对拉断力大小的不同要求。旋转脱扣螺栓9会推动销10和活塞体8向右运动,当旋转到约180度时,活塞体8运动到最右端,虽然此时并未受到拉力作用,但钢球7仍会在径向被推开,从而无法卡住排气接口6,排气接口6将会从拉断阀内脱出,拉断阀断开成两部分,此功能用于让用户可以轻松断开拉断阀,反相操作则可以轻松将被拉断的拉断阀重新连接在一起。活塞体8外形尺寸经过计算设计,使其在拉断阀内受到介质压力的影响总是向左和向右的推力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断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接口(1)、阀体(2)、弹簧(3)、两个阀瓣(4)、两个阀瓣弹簧(5)、排气接口(6)、多个钢球(7)、活塞体(8)、脱扣螺栓(9)和销(10);所述进气接口(1)与阀体(2)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阀体(2)内装有活塞体(8),活塞体(8)受到向右的轴向拉力时会压缩弹簧(3)向右运动,活塞体(8)内装有一只靠阀瓣弹簧(5)向右推的阀瓣(4);在活塞体(8)内还装有一只靠均匀布在圆周方向上的多个钢球(7)卡住的排气接口(6),排气接口(6)内装有一只受阀瓣弹簧(5)向左推动的阀瓣(4),两个阀瓣(4)受两根阀瓣弹簧(5)的推力相互顶开,进气接口(1)上装有一只脱扣螺栓(9)和销(10),脱扣螺栓(9)和销(10)形成一个凸轮传动机构,当旋转脱扣螺栓(9)时会推动销(10)向右运动,销(10)向右运动会推动活塞体(8)向右运动,当拉断阀不承受拉力及销(10)的推力时,活塞体(8)被弹簧(3)推在最左端顶着进气接口(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断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接口(1)、阀体(2)、弹簧(3)、两个阀瓣(4)、两个阀瓣弹簧(5)、排气接口(6)、多个钢球(7)、活塞体(8)、脱扣螺栓(9)和销(10);所述进气接口(1)与阀体(2)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阀体(2)内装有活塞体(8),活塞体(8)受到向右的轴向拉力时会压缩弹簧(3)向右运动,活塞体(8)内装有一只靠阀瓣弹簧(5)向右推的阀瓣(4);在活塞体(8)内还装有一只靠均匀布在圆周方向上的多个钢球(7)卡住的排气接口(6),排气接口(6)内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柱吴劲松方银龚艳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盛丰合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