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梁式抽油机手动刹驻车一体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277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游梁式抽油机手动刹驻车一体化系统,包括刹车系统和驻车系统,所述刹车系统包括刹车杆、刹车摇臂和刹车盘,所述刹车摇臂的一端与抽油机转动连接并固定设有用于控制刹车片与刹车盘活动设置的弧形头;所述驻车系统包括驻车杆和驻车盘,所述驻车盘上设有驻车槽,所述驻车杆上设有与驻车槽相配合的驻车闸;所述刹车盘与驻车盘同轴设置,所述驻车杆一端与刹车杆连接,所述驻车杆的另一端与抽油机驻车支撑点转动连接,所述刹车摇臂的另一端设有与驻车杆连接的刹驻车转换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刹驻车一体化现场操作,既解决了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又简化了现场的操作,从而实现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刹驻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游梁式抽油机手动刹驻车一体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石油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游梁式抽油机手动刹驻车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有杆泵机采伴随着石油工业机采生产的诞生而诞生,历经一百余年,到目前为止仍是有杆泵机采的主要方式,在国内外油田广泛使用。游梁机初期一般只配备抱式或鼓式刹车机构,但在生产中,现场需要进行停机作业,按照生产安全规范,停机后,手动拉动刹车杆进行刹车,锁止手刹杆后进行作业。但在生产中,手动拉紧刹车杆并锁止手刹杆后,由于井下油管与产层连通,随着停产后油管内油气水的分离平衡,造成井下杆泵载荷平衡调整,反作用于抽油机使抽油机克服刹车转动。而现场作业往往在抽油机附近,容易造成现场人员伤亡。针对上述现场安全问题,油田在抽油机刹车端强制要求抽油机加装驻车机构,以保证安全。加装的驻车机构由驻车盘和驻车闸组成,为了保证驻车的可靠性,驻车盘与驻车闸均采用燕尾槽机构,可靠性得到了保证。但这套机构存在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刹车和驻车是分开的机构,驻车操作需要现场人员攀爬抽油机才能操作;二是驻车盘与驻车闸的燕尾槽结构虽然提高了驻车可靠性,但驻车后一旦存在驻车力,人工很难实现松开驻车。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现场作业人员经常刹车后即进行作业,增加驻车机构并没有很好的起到保证现场安全的问题。近年来,相关研发机构以及企业一直在进行抽油机刹驻车机构的改进工作,例如福建意科公司专利技术的智能化刹车系统,该系统在不改变原有刹车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现场和远程自动刹车与启停,并且在抽油机工作状态监控、保护、定位置刹车等很多功能。但也存在手动与自动转换不够可靠、成本过高等缺陷。而且这些改造均取消了驻车机构。还有的刹驻车系统,要么驻车机构还存在原驻车机构的缺陷,要么系统独立与原有刹驻车重复操作,要么现场改造工作量较大,相应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游梁式抽油机手动刹驻车一体化系统,在原有刹车和驻车系统上,实现刹驻车一体化现场操作,既解决了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又简化了现场的操作,从而实现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刹驻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游梁式抽油机手动刹驻车一体化系统,包括刹车系统和驻车系统,所述刹车系统包括刹车杆、刹车摇臂和刹车盘,所述刹车摇臂的一端与抽油机转动连接并用于控制刹车盘刹车;所述驻车系统包括驻车杆和驻车盘,所述驻车盘上设有驻车槽,所述驻车杆上设有与驻车槽相配合的驻车闸;所述刹车盘与驻车盘同轴设置,所述驻车杆一端与刹车杆连接,所述驻车杆的另一端与抽油机驻车支撑点转动连接,所述刹车摇臂的另一端设有与驻车杆连接的刹驻车转换机构;所述刹驻车转换机构包括蓄能器和连接杆,所述蓄能器包括与驻车杆连接的蓄能壳体,所述蓄能壳体上端与驻车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端活动设置在蓄能壳体内并套设有弹簧,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刹车摇臂转动连接,所述蓄能壳体内固定设有上弹簧挡片,所述连接杆贯穿上弹簧挡片且固定设有下弹簧挡片,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弹簧挡片和下弹簧挡片连接;所述蓄能壳体内还设有用于对连接杆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蓄能壳体腔体内的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连接杆贯穿下挡板且上端设有上限位挡片,所述上限位挡片位于上挡板下方,所述下挡板固定在蓄能壳体下端并位于下弹簧挡片的下方。优选的,所述下弹簧挡片的直径小于蓄能壳体的内径。优选的,所述蓄能壳体的上端为双耳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为双耳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驻车盘上的驻车槽为6个,均匀分布在驻车盘的外侧,所述驻车闸的下端为弧形方头。优选的,所述驻车杆与刹车杆的连接处设有连接长槽,所述刹车杆的销轴通过连接长槽与驻车杆活动连接,所述销轴的下方设有与驻车杆下端连接的复位弹簧。优选的,所述刹车摇臂的端部固定设有用于控制刹车片与刹车盘活动设置的弧形头。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还设有用于对连接杆进行限位的下限位挡片,所述下限位挡片位于上弹簧挡片的上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充分利用弹簧的性能,通过刹驻车转换机构实现了刹车、驻车一体操作,操作方便,解决了作业繁琐的问题;2、驻车闸的闸头由燕尾槽结构改成以驻车闸固定点为圆心的圆弧结构,克服了燕尾槽结构的松驻车困难;充分利用杠杆原理,提高了刹车的可靠性;3、通过在驻车闸杆与刹车杆连接处增加了复位弹簧,当刹车后驻车盘槽与驻车闸不对应时,保持驻车闸下压弹力,一旦驻车盘转动,即可通过复位弹簧的弹性实现驻车,驻车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刹驻车转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刹车杆,2、刹车摇臂,3、刹车盘,4、弧形头,5、驻车杆,6、驻车盘,7、驻车槽,8、驻车闸,9、连接杆,10、蓄能壳体,11、弹簧,12、上弹簧挡片,13、下弹簧挡片,14、上挡板,15、下挡板,16、连接长槽,17、销轴,18、复位弹簧,19、上限位挡片,20、下限位挡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3所示,游梁式抽油机手动刹驻车一体化系统,包括刹车系统和驻车系统。刹车系统包括刹车杆1、刹车摇臂2和刹车盘3,刹车摇臂2的一端与抽油机转动连接并固定设有用于控制刹车片与刹车盘3活动设置的弧形头4,若为抱刹时,通过弧形头4可以带动刹车片抱紧刹车盘3实现刹车。当然,其他结构的刹车如涨刹和碟刹,可改为对应的结构。驻车系统包括驻车杆5和驻车盘6,驻车盘6上设有驻车槽7,驻车杆5上设有与驻车槽7相配合的驻车闸8。通过驻车闸8与驻车槽7配合实现驻车。刹车盘3与驻车盘6同轴设置(利用原有设置),节约空间,驻车杆5一端与刹车杆1与连接,驻车杆5的另一端与抽油机转动连接,刹车摇臂2的另一端设有与驻车杆5连接的刹驻车转换机构。通过刹驻车转换机构可以实现刹车、驻车一体操作,操作方便,解决了作业繁琐的问题。其中,刹驻车转换机构包括蓄能器和连接杆9,蓄能器包括与驻车杆5连接的蓄能壳体10,蓄能壳体10上端与驻车杆5转动连接,连接杆9上端活动设置在蓄能壳体10内并套设有弹簧11,连接杆9的下端与刹车摇臂2转动连接,蓄能壳体10内固定设有上弹簧挡片12,连接杆9贯穿上弹簧挡片12且固定设有下弹簧挡片13,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上弹簧挡片12和下弹簧挡片13连接,下弹簧挡片13的直径小于蓄能壳体10的内径,便于在蓄能壳体10内上下移动;蓄能壳体10内还设有用于对连接杆9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弹簧11通过上弹簧挡片12和下弹簧挡片13实现弹簧11的承力与承力伸缩。原理如下:1、当操控刹车杆1刹车时,在拉力作用下首先带动蓄能壳体10和连接杆9作用于刹车摇臂2,当达到刹车需要的力矩时,通过弧形头4可以带动刹车片抱紧刹车盘3实现刹车(鼓式刹车原理相同,只是刹车是张紧刹车盘)。2、继续将刹车杆1拉紧,这时由于刹车片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游梁式抽油机手动刹驻车一体化系统,包括刹车系统和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系统包括刹车杆、刹车摇臂和刹车盘,所述刹车摇臂的一端与抽油机转动连接并用于控制刹车盘刹车;所述驻车系统包括驻车杆和驻车盘,所述驻车盘上设有驻车槽,所述驻车杆上设有与驻车槽相配合的驻车闸;所述刹车盘与驻车盘同轴设置,所述驻车杆一端与刹车杆连接,所述驻车杆的另一端与抽油机驻车支撑点转动连接,所述刹车摇臂的另一端设有与驻车杆连接的刹驻车转换机构;/n所述刹驻车转换机构包括蓄能器和连接杆,所述蓄能器包括与驻车杆连接的蓄能壳体,所述蓄能壳体上端与驻车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端活动设置在蓄能壳体内并套设有弹簧,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刹车摇臂转动连接,所述蓄能壳体内固定设有上弹簧挡片,所述连接杆贯穿上弹簧挡片且固定设有下弹簧挡片,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弹簧挡片和下弹簧挡片连接;所述蓄能壳体内还设有用于对连接杆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游梁式抽油机手动刹驻车一体化系统,包括刹车系统和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系统包括刹车杆、刹车摇臂和刹车盘,所述刹车摇臂的一端与抽油机转动连接并用于控制刹车盘刹车;所述驻车系统包括驻车杆和驻车盘,所述驻车盘上设有驻车槽,所述驻车杆上设有与驻车槽相配合的驻车闸;所述刹车盘与驻车盘同轴设置,所述驻车杆一端与刹车杆连接,所述驻车杆的另一端与抽油机驻车支撑点转动连接,所述刹车摇臂的另一端设有与驻车杆连接的刹驻车转换机构;
所述刹驻车转换机构包括蓄能器和连接杆,所述蓄能器包括与驻车杆连接的蓄能壳体,所述蓄能壳体上端与驻车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端活动设置在蓄能壳体内并套设有弹簧,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刹车摇臂转动连接,所述蓄能壳体内固定设有上弹簧挡片,所述连接杆贯穿上弹簧挡片且固定设有下弹簧挡片,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弹簧挡片和下弹簧挡片连接;所述蓄能壳体内还设有用于对连接杆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梁式抽油机手动刹驻车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蓄能壳体腔体内的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连接杆贯穿下挡板且上端设有上限位挡片,所述上限位挡片位于上挡板下方,所述下挡板固定在蓄能壳体下端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榕吴兆君林灿吴兆强唐超凡张嘉
申请(专利权)人:胜利油田大源节能设备有限公司瑞森山东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