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倾斜巷道用上端头液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72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倾斜巷道用上端头液压支架,它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第一支架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并排紧靠放置,第二支架数量为一个且与其中一个第一支架前后紧靠设置,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均位于巷道内,且第二支架靠近急倾斜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位于急倾斜巷道口,用来支撑急倾斜巷道口顶面,防止该处顶面坍塌或落石,保证人员出入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倾斜巷道用上端头液压支架
本技术涉及采煤
,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急倾斜巷道用上端头液压支架。
技术介绍
当煤层巷道倾角大于等于45°的煤层为急倾斜煤层。由于急倾斜煤层煤层倾角太大,传统的液压支架结构形式决定了急倾斜煤层工作面液压支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始终处于静态侧向不稳定、动态纵向不平衡状态,一旦工人操作失误降架过多,液压支架失去下方液压支架的有效支撑,所移液压支架将立即发生倾倒,轻则与下方液压支架之间发生咬架,重则所移液压支架发生倒架,直接引发冒顶事故,通常急倾斜煤层一般在巷道内,即平直的巷道内出现急倾斜煤层,因此沿着该煤层,需要挖掘一条采煤巷道,该采煤巷道为急倾斜巷道,在急倾斜巷道内液压支撑支架,用来支撑采煤巷道顶部,防止顶部发生塌陷,而急倾斜巷道口处也需要液压支架来支撑,因为急倾斜巷道口位置至关重要,一旦该处发生冒顶或坍塌事故,整条采煤巷道就会功亏一篑,因此,急需一种能牢固支撑地支撑急倾斜煤层口且与急倾斜煤层巷道内的液压支架能相互牢固配合的液压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急倾斜巷道用液压支架,其位于急倾斜巷道口,用来支撑急倾斜巷道口顶面,防止该处顶面坍塌或落石,保证人员出入安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急倾斜巷道用上端头液压支架,它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第一支架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并排紧靠放置,第二支架数量为一个且与其中一个第一支架前后紧靠设置,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均位于巷道内,且第二支架靠近急倾斜口;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撑梁、第一油缸及第一四连杆机构,第一支撑梁通过第一油缸固定于第一底座上方,第一油缸一端铰接于第一底座,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梁通过第一油缸伸缩以实现升降动作,第一连杆机构位于第一底座与第一支撑梁之间,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机架与第一连杆,第一机架固定于第一底座上,第一连杆固定于第一支撑梁上,第一支撑梁通过第一连杆机构及第一油缸以实现升降及角度调整动作,第一支撑梁一端铰接有第一可伸缩梁,第一可伸缩梁包括第一底梁与第一前探梁,第一底梁铰接固定于第一支撑梁上,第一前探梁可伸缩地套设于第一底梁内,第一底座与第一可伸缩梁之间固定有辅助油缸,辅助油缸向外倾斜设置;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底座、第二支撑梁、第二油缸及第二连杆机构,第二支撑梁通过第二油缸固定于第二底座上方,第二油缸一端铰接于第二底座,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支撑梁,第二支撑梁通过第二油缸伸缩以实现升降动作,第二支撑梁一端铰接有掩护梁,第二连杆机构位于第二底座与掩护梁之间,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二机架与第二连杆,第二机架固定于第二底座上,第二连杆固定于掩护梁上。优选地,第二支撑梁靠近急倾斜口一侧设有延伸梁,延伸梁通过第三连杆机构固定并与第二支撑梁齐平,延伸梁通过第三连杆机构能向下弯曲折叠。优选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及连接件,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位于同一水平面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优选地,第一油缸与第二油缸数量均为四个,分别固定于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四角处,第一油缸与第二油缸底部外套设有立柱。优选地,辅助油缸数量为两个且位于底座一端。优选地,所有底座、支撑梁、底梁及前探梁的端角处均圆角处理。本技术通过将三个支架进行组合排列放置于急倾斜巷道口处的巷道内,其支撑梁通过油缸驱动而升降,使得支撑梁紧抵于巷道顶面,且本技术支架紧抵位于急倾斜巷道内的支撑支架,不仅提供了安全作业区域,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通道,其底座直接与巷道内地面接触,保证了支架不会歪倒或滑动,另外,支撑梁端部设有可伸缩梁或掩护梁,保证支架与巷道顶面的接触面积,且伸缩梁还可以微调两个支架之间的距离,其中靠近急倾斜巷道口的支架侧边铰接有延伸梁,延伸梁正好位于急倾斜巷道口的煤层下方,防止急倾斜巷道口的顶面落煤掉至急倾斜巷道内,本技术的三个支架结构简单、安装放置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爆炸图。图3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支架;11、第一底座;12、第一支撑梁;13、第一油缸;14、第一连杆机构;141、第一机架;142、第一连杆;15、第一可伸缩梁;151、第一底梁;152、第一前探梁;16、辅助油缸;2、第二支架;21、第二底座;22、第二支撑梁;23、第二油缸;24、第二连杆机构;241、第二机架;242、第二连杆;25、掩护梁;26、延伸梁;3、第一底板;4、第二底板;5、连接件;6、液压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本技术结构包括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第一支架1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并排紧靠放置,第二支架2数量为一个且与其中一个第一支架1前后紧靠设置,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均位于巷道内,且第二支架2靠近急倾斜口,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的数量可根据巷道内部宽度进行调整,以适应实际工况,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数量为两个,第二支架2数量为一个。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1包括第一底座11、第一支撑梁12、第一油缸13及第一连杆机构14,第一支撑梁12通过第一油缸13固定于第一底座11上方,第一油缸13一端铰接于第一底座11,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梁12,第一支撑梁12通过第一油缸13伸缩以实现升降动作,第一连杆机构14位于第一底座11与第一支撑梁12之间,第一连杆机构14包括第一机架141与第一连杆142,第一机架141固定于第一底座11上,第一连杆142固定于第一支撑梁12上,第一支撑梁12通过第一连杆机构14及第一油缸13以实现升降及角度调整动作,第一支撑梁12一端铰接有第一可伸缩梁15,第一可伸缩梁15包括第一底梁151与第一前探梁152,第一底梁151铰接固定于第一支撑梁12上,第一前探梁152可伸缩地套设于第一底梁151内,第一底座11与第一可伸缩梁15之间固定有辅助油缸16,辅助油缸16向外倾斜设置;如图2所示,第二支架2包括第二底座21、第二支撑梁22、第二油缸23及第二连杆机构24,第二支撑梁22通过第二油缸23固定于第二底座21上方,第二油缸23一端铰接于第二底座21,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支撑梁22,第二支撑梁22通过第二油缸23伸缩以实现升降动作,第二支撑梁22一端铰接有掩护梁25,第二连杆机构24位于第二底座21与掩护梁25之间,第二连杆机构24包括第二机架241与第二连杆242,第二机架241固定于第二底座21上,第二连杆242固定于掩护梁25上。第二支撑梁22靠近急倾斜口一侧设有延伸梁26,延伸梁26通过第三连杆机构固定并与第二支撑梁22齐平,延伸梁26通过第三连杆机构能向下弯曲折叠。如图3所示,底座包括第一底板3、第二底板4及连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倾斜巷道用上端头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第一支架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并排紧靠放置,第二支架数量为一个且与其中一个第一支架前后紧靠设置,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均位于巷道内,且第二支架靠近急倾斜口;/n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撑梁、第一油缸及第一连杆机构,第一支撑梁通过第一油缸固定于第一底座上方,第一油缸一端铰接于第一底座,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梁通过第一油缸伸缩以实现升降动作,第一连杆机构位于第一底座与第一支撑梁之间,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机架与第一连杆,第一机架固定于第一底座上,第一连杆固定于第一支撑梁上,第一支撑梁通过第一连杆机构及第一油缸以实现升降及角度调整动作,第一支撑梁一端铰接有第一可伸缩梁,第一可伸缩梁包括第一底梁与第一前探梁,第一底梁铰接固定于第一支撑梁上,第一前探梁可伸缩地套设于第一底梁内,第一底座与第一可伸缩梁之间固定有辅助油缸,辅助油缸向外倾斜设置;/n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底座、第二支撑梁、第二油缸及第二连杆机构,第二支撑梁通过第二油缸固定于第二底座上方,第二油缸一端铰接于第二底座,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支撑梁,第二支撑梁通过第二油缸伸缩以实现升降动作,第二支撑梁一端铰接有掩护梁,第二连杆机构位于第二底座与掩护梁之间,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二机架与第二连杆,第二机架固定于第二底座上,第二连杆固定于掩护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倾斜巷道用上端头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第一支架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并排紧靠放置,第二支架数量为一个且与其中一个第一支架前后紧靠设置,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均位于巷道内,且第二支架靠近急倾斜口;
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撑梁、第一油缸及第一连杆机构,第一支撑梁通过第一油缸固定于第一底座上方,第一油缸一端铰接于第一底座,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梁通过第一油缸伸缩以实现升降动作,第一连杆机构位于第一底座与第一支撑梁之间,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机架与第一连杆,第一机架固定于第一底座上,第一连杆固定于第一支撑梁上,第一支撑梁通过第一连杆机构及第一油缸以实现升降及角度调整动作,第一支撑梁一端铰接有第一可伸缩梁,第一可伸缩梁包括第一底梁与第一前探梁,第一底梁铰接固定于第一支撑梁上,第一前探梁可伸缩地套设于第一底梁内,第一底座与第一可伸缩梁之间固定有辅助油缸,辅助油缸向外倾斜设置;
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底座、第二支撑梁、第二油缸及第二连杆机构,第二支撑梁通过第二油缸固定于第二底座上方,第二油缸一端铰接于第二底座,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支撑梁,第二支撑梁通过第二油缸伸缩以实现升降动作,第二支撑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军郭夕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精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