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复合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62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复合墙体结构,包括第一墙体,第一墙体的侧面固定有加强板,加强板的表面开有定位孔,第一墙体的侧面安装有第二墙体,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安装有保温层,第二墙体的两端开有弹簧槽,弹簧槽的内部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加强杆,加强杆插入定位孔。两面墙体装配时,两者之间通过加强杆卡住加强板,连接螺栓穿过第二连接管并与第一连接管螺纹连接,连接柱插入连接孔,进行稳固装配安装,保持两面墙体的紧密连接。加强杆缩回弹簧槽,拧下连接螺栓,即可分开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使得两面墙体可以反复拆装,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复合墙体结构
本技术属于复合墙体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复合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装配式房屋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愈加广泛。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另外,装配式建筑可以反复拆卸,重复利用,并可节省人力物力,缩短施工工期,且大幅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和扬尘。由于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授权公告号CN206902981U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于2018年1月19日公开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整体复合墙体结构,包括剪力墙与外叶板墙,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剪力墙与外叶板墙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剪力墙与外叶板墙之间通过多个木方固定连接,各所述木方的两端均固定有加强区,各所述木方两端设置的加强区分别位于剪力墙与外叶板墙内,所述剪力墙内设置有至少一层第一钢筋网片,所述外叶板墙内设置有至少一层第二钢筋网片。本技术的新型装配式整体复合墙体结构,实现建筑产业化,内外墙采用木方连接避免出现外围护结构保温冷桥现象,让建筑物的保温效果更好,实现了剪力墙保温外围护结构的装配。现有的装配式复合墙体结构,虽然,实现建筑产业化,内外墙采用木方连接避免出现外围护结构保温冷桥现象,让建筑物的保温效果更好。然而,在墙体装配的上,两面墙体之间的连接加固的结构不够,不能很好的对两面墙体进行稳定连接装配安装;而且,两面墙体装配后,不方便进行拆卸和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复合墙体结构,以解决在墙体装配的上,两面墙体之间的连接加固的结构不够,不能很好的对两面墙体进行稳定连接装配安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复合墙体结构,包括第一墙体,所述第一墙体的侧面固定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表面开有定位孔,所述第一墙体的侧面安装有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安装有保温层,所述第二墙体的两端开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内部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加强杆,加强杆位于定位孔和弹簧槽之间,并卡住加强板。所述加强杆插入定位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墙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长度不大于第一墙体的厚度,第一连接管和第一墙体垂直,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固定有加固板,加固板的面积较大,使得第一连接管稳定安装在第一墙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墙体的侧面开有安装孔,安装孔的深度较浅,用于安装连接螺栓;所述第二墙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固定有垫板,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内部穿过有连接螺栓。优选的,所述第一墙体的侧面开有连接孔,所述第二墙体的侧面固定有连接柱,连接柱的表面涂有一些工程胶水,连接柱插入连接孔,使得连接柱和连接孔粘合连接,连接柱的顶端不突出连接孔,所述连接柱插入连接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平行,所述加强板位于第一墙体侧面的上下两端,所述加强板和第二墙体的侧面垂直,第二墙体安装在加强板之间;加强板为矩形板结构;所述第二墙体的高度和加强板之间的距离相等。优选的,所述定位孔和弹簧槽的直径相等,所述加强杆的顶端不超过定位孔,加强杆为圆柱杆,加强杆的顶端为倾斜面,方便第二墙体安装在加强板之间;所述加强杆的长度不大于弹簧槽的深度。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为内螺纹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相互对齐,所述加固板和第一连接管垂直,所述垫板位于安装孔内部,第二连接管和第二墙体垂直,连接螺栓的长度不大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长度之和,连接螺栓的顶端不突出安装孔。所述连接螺栓和第一连接管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孔的直径不小于连接柱的直径,连接孔的深度不大于第一墙体的厚度,所述连接柱和第一墙体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两面墙体装配时,两者之间通过加强杆卡住加强板,连接螺栓穿过第二连接管并与第一连接管螺纹连接,连接柱插入连接孔,进行稳固装配安装,保持两面墙体的紧密连接。2、加强杆缩回弹簧槽,拧下连接螺栓,即可分开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使得两面墙体可以反复拆装,重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的第二墙体方向视图。图中:1、第一墙体;2、加强板;3、连接孔;4、连接柱;5、加固板;6、第一连接管;7、保温层;8、第二墙体;9、第二连接管;10、连接螺栓;11、垫板;12、安装孔;13、定位孔;14、加强杆;15、弹簧槽;1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装配式复合墙体结构,包括第一墙体1,第一墙体1的侧面固定有加强板2,加强板2位于第一墙体1侧面的上下两端,加强板2为矩形板结构;加强板2的表面开有定位孔13,定位孔13用于固定加强杆14。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第一墙体1的侧面安装有第二墙体8,加强板2和第二墙体8的侧面垂直,第二墙体8的高度和加强板2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墙体8安装在加强板2之间;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8平行,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8之间安装有保温层7,用于对室内进行保温。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第二墙体8的上下两端开有弹簧槽15,定位孔13和弹簧槽15的直径相等,加强杆14的长度不大于弹簧槽15的深度;弹簧槽15的内部连接有弹簧16,弹簧16的另一端连接有加强杆14,加强杆14为圆柱杆,加强杆14的顶端为倾斜面,方便第二墙体8安装在加强板2之间;加强杆14插入定位孔13,定位孔13和加强板2垂直,加强杆14的顶端不超过定位孔13,加强杆14位于定位孔13和弹簧槽15之间,并卡住加强板2。请参阅图1和图3,第一墙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管6,第一连接管6为内螺纹管,第一连接管6的长度不大于第一墙体1的厚度,第一连接管6和第一墙体1垂直,第一连接管6的一端固定有加固板5,加固板5和第一连接管6垂直,加固板5的面积较大,使得第一连接管6稳定安装在第一墙体1的内部。请参阅图1和图3,第二墙体8的侧面开有安装孔12,安装孔12的深度较浅,用于安装连接螺栓10;第二墙体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管9,第一连接管6和第二连接管9相互对齐,第二连接管9和第二墙体8垂直,第二连接管9的一端固定有垫板11,垫板11和第二连接管9垂直,垫板11位于安装孔12内部。请参阅图1和图3,第一连接管6和第二连接管9的内部穿过有连接螺栓10,连接螺栓10和第一连接管6螺纹连接,连接螺栓10的长度不大于第一连接管6和第二连接管9的长度之和,连接螺栓10的顶端不突出安装孔12。请参阅图1和图3,第一墙体1的侧面开有连接孔3,连接孔3和第一墙体1垂直,连接孔3的深度不大于第一墙体1的厚度,连接孔3的直径不小于连接柱4的直径;第二墙体8的侧面固定有连接柱4,连接柱4的表面涂有一些工程胶水,连接柱4插入连接孔3,使得连接柱4和连接孔3粘合连接,连接柱4的顶端不突出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复合墙体结构,包括第一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1)的侧面固定有加强板(2),所述加强板(2)的表面开有定位孔(13),所述第一墙体(1)的侧面安装有第二墙体(8),所述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8)之间安装有保温层(7),所述第二墙体(8)的两端开有弹簧槽(15),所述弹簧槽(15)的内部连接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另一端连接有加强杆(14),所述加强杆(14)插入定位孔(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复合墙体结构,包括第一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1)的侧面固定有加强板(2),所述加强板(2)的表面开有定位孔(13),所述第一墙体(1)的侧面安装有第二墙体(8),所述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8)之间安装有保温层(7),所述第二墙体(8)的两端开有弹簧槽(15),所述弹簧槽(15)的内部连接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另一端连接有加强杆(14),所述加强杆(14)插入定位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复合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管(6),所述第一连接管(6)的一端固定有加固板(5),所述第二墙体(8)的侧面开有安装孔(12),所述第二墙体(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管(9),所述第二连接管(9)的一端固定有垫板(11),所述第一连接管(6)和第二连接管(9)的内部穿过有连接螺栓(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复合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1)的侧面开有连接孔(3),所述第二墙体(8)的侧面固定有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新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诺丁汉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