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房的箱体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61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房的箱体框架,包括:两个梁框和四个支柱梁,两个梁框呈上下水平设置,梁框包括四个边梁和四个连接角码,连接角码包括一个折角板块、两个第一连接板块和一个第二连接板块,两个第一连接板块与第二连接板块相互垂直固定于折角板块上,每个连接角码上的两个第一连接板块的另一端插装于对应边梁的端部内,在第三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之间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进行固定,从而可快速组装好两个梁框,最后在两个梁框之间设置四个支柱梁,呈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板块分别插装于支柱梁的上下两端,在第四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之间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箱体框架的可拆卸安装,提高了加工的效率和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房的箱体框架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房组件的
,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房的箱体框架。
技术介绍
集装箱房作为一种新型的活动房,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野外施工等场合,集装箱房一般由箱体框架、墙板、顶板以及底板组成,其中箱体框架由不同型材相互焊接而成,或利用一个中间的角码将型材焊接在一起,形成矩形立体框结构,通过焊接固定的箱体框架虽然结构比较牢固,但是不利于集装箱房的拆装,使得箱体框架组装完成后不可拆,增加运输成本,并且占地空间大,同时型材与型材之间、或者型材与连接角码之间在焊接时因重量大容易出现错位或者歪斜的现象,所以现有集装箱房在安装时,会出现焊接难度大、效率低、不便拆卸且精度差等问题。现在市场上出现一些通过螺丝连接固定的连接角码,但是结构复杂,不便于生产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房的箱体框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房的箱体框架,包括:梁框和支柱梁,梁框设置有两个,两个梁框呈上下水平设置,所述梁框包括四个边梁和四个连接角码,四个边梁呈矩形排列构成矩形结构,四个连接角码分别设置于矩形结构的四个角上,所述连接角码包括一个折角板块、两个第一连接板块和一个第二连接板块,所述折角板块包括呈直角连接的两个侧板,所述侧板呈竖向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内侧固定有顶板块和底板块,所述顶板块和底板块呈上下设置,所述顶板块和底板块均呈L型,所述顶板块的两个外直角边分别与两个侧板的上边沿连接,所述底板块的两个外直角边分别与两个侧板的下边沿连接,在所述底板块的两个内直角边均连接有向上垂直折弯的第一内板条,两条第一内板条、顶板块、底板块与两个侧板围成两个相互垂直的插装槽,所述第一连接板块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插装槽的形状大小匹配,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块的一端分别插装固定于两个插装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板块的另一端插装于对应边梁的端部内,在所述边梁端部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连接孔,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块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孔对应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块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块与两个第一连接板块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板块包括直角连接的两个第二接板,两个所述第二接板的上边沿分别与底板块底部的两个外直角边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处于下方梁框上的连接角码呈倒向设置,使两个所述梁框上的连接角码呈上下相对设置;支柱梁设置有四个,所述支柱梁呈竖向设置,呈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板块分别插装于对应支柱梁的上下两端,在所述支柱梁端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孔对应的第四连接孔;在所述第四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之间、第三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之间均连接有可拆卸的紧固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吊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柱梁包括直角连接的两个第一型材板,所述第一型材板呈竖向延伸,在两个第一型材板竖向的侧边上均连接有向内垂直折弯的第二型材板,在两个第二型材板竖向的侧边上均连接有向外垂直折弯的第三型材板,两个所述第二接板分别与两个第一型材板端部的内侧面抵触,在所述第一型材板两端的侧壁均设置有所述第四连接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两个所述第二接板相互远离的两侧边沿均垂直连接有第二边板,所述第二边板设置于第二接板的内侧,两个第二边板分别与第二型材板的内侧面抵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二边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孔,在所述第二型材板上设置有所述第四连接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板块包括呈竖向设置的第一接板、垂直固定于第一接板内侧的两个第一边板,两个第一边板的一侧边分别与第一接板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接板底部第一边板的边沿连接有往上垂直的第二内板条,所述第二内板条一端的外侧面与第一内板条的内侧面抵触焊接,两个第一边板一端的外侧面分别与顶板块、底板块的内侧面抵触焊接,所述第一接板一端的外侧面与侧板的内侧面抵触焊接,在所述第一接板另一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梁包括呈横向延伸的第四型材板,在所述第四型材板横向的两侧边均连接向内垂直折弯的第五型材板,两个第五型材板横向的侧边上均连接有向内垂直折弯的第六型材板,所述第四型材板、两个第五型材板和两个第六型材板构成截面呈C型的边梁,对应的第一连接板块的另一端匹配插装于边梁的端部内,在所述第四型材板的端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其中一个所述第六型材板横向的侧边连接有往外垂直折弯的第七型材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侧板上均布有多个第一拼接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顶板块的两个内直角边之间一体连接有呈直角三角形的固定板块,在所述固定板块与顶板块之间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拼接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把连接角码组装好,具体地,把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块的一端分别插装固定于折角板块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插装槽内,再把呈直角形的第二连接板块固定于折角板块底部的底板块上,在插装槽的导向安装下以及底板块的参照下,可保证两个第一连接板块与第二连接板块之间的垂直度,便于生产制造,在组装箱体框架时,每个连接角码上的两个第一连接板块的另一端插装于对应边梁的端部内,在第三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之间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进行固定,从而可快速组装好两个梁框,最后在两个梁框之间设置四个支柱梁,呈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板块分别插装于支柱梁的上下两端,在所述第四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之间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箱体框架的可拆卸安装,提高了加工的效率和精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箱体框架,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A;图3是图2中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边梁,其一实施例的端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边梁,其一实施例的端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连接角码,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房的箱体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梁框(100),设置有两个,两个梁框(100)呈上下水平设置,所述梁框(100)包括四个边梁(200)和四个连接角码(300),四个边梁(200)呈矩形排列构成矩形结构,四个连接角码(300)分别设置于矩形结构的四个角上,所述连接角码(300)包括一个折角板块(310)、两个第一连接板块(320)和一个第二连接板块(330),所述折角板块(310)包括呈直角连接的两个侧板(311),所述侧板(311)呈竖向设置,在两个侧板(311)之间的内侧固定有顶板块(312)和底板块(313),所述顶板块(312)和底板块(313)呈上下设置,所述顶板块(312)和底板块(313)均呈L型,所述顶板块(312)的两个外直角边分别与两个侧板(311)的上边沿连接,所述底板块(313)的两个外直角边分别与两个侧板(311)的下边沿连接,在所述底板块(313)的两个内直角边均连接有向上垂直折弯的第一内板条(314),两条第一内板条(314)、顶板块(312)、底板块(313)与两个侧板(311)围成两个相互垂直的插装槽(315),所述第一连接板块(320)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插装槽(315)的形状大小匹配,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块(320)的一端分别插装固定于两个插装槽(315)内,所述第一连接板块(320)的另一端插装于对应边梁(200)的端部内,在所述边梁(200)端部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连接孔(210),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块(320)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孔(210)对应的第一连接孔(321),所述第二连接板块(330)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块(330)与两个第一连接板块(320)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板块(330)包括直角连接的两个第二接板(331),两个所述第二接板(331)的上边沿分别与底板块(313)底部的两个外直角边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接板(33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332),处于下方梁框(100)上的连接角码(300)呈倒向设置,使两个所述梁框(100)上的连接角码(300)呈上下相对设置;/n支柱梁(400),设置有四个,所述支柱梁(400)呈竖向设置,呈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板块(330)分别插装于对应支柱梁(400)的上下两端,在所述支柱梁(400)端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孔(332)对应的第四连接孔(410);/n在所述第四连接孔(410)与第二连接孔(332)之间、第三连接孔(210)与第一连接孔(321)之间均连接有可拆卸的紧固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房的箱体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梁框(100),设置有两个,两个梁框(100)呈上下水平设置,所述梁框(100)包括四个边梁(200)和四个连接角码(300),四个边梁(200)呈矩形排列构成矩形结构,四个连接角码(300)分别设置于矩形结构的四个角上,所述连接角码(300)包括一个折角板块(310)、两个第一连接板块(320)和一个第二连接板块(330),所述折角板块(310)包括呈直角连接的两个侧板(311),所述侧板(311)呈竖向设置,在两个侧板(311)之间的内侧固定有顶板块(312)和底板块(313),所述顶板块(312)和底板块(313)呈上下设置,所述顶板块(312)和底板块(313)均呈L型,所述顶板块(312)的两个外直角边分别与两个侧板(311)的上边沿连接,所述底板块(313)的两个外直角边分别与两个侧板(311)的下边沿连接,在所述底板块(313)的两个内直角边均连接有向上垂直折弯的第一内板条(314),两条第一内板条(314)、顶板块(312)、底板块(313)与两个侧板(311)围成两个相互垂直的插装槽(315),所述第一连接板块(320)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插装槽(315)的形状大小匹配,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块(320)的一端分别插装固定于两个插装槽(315)内,所述第一连接板块(320)的另一端插装于对应边梁(200)的端部内,在所述边梁(200)端部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连接孔(210),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块(320)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孔(210)对应的第一连接孔(321),所述第二连接板块(330)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块(330)与两个第一连接板块(320)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板块(330)包括直角连接的两个第二接板(331),两个所述第二接板(331)的上边沿分别与底板块(313)底部的两个外直角边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接板(33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332),处于下方梁框(100)上的连接角码(300)呈倒向设置,使两个所述梁框(100)上的连接角码(300)呈上下相对设置;
支柱梁(400),设置有四个,所述支柱梁(400)呈竖向设置,呈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板块(330)分别插装于对应支柱梁(400)的上下两端,在所述支柱梁(400)端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孔(332)对应的第四连接孔(410);
在所述第四连接孔(410)与第二连接孔(332)之间、第三连接孔(210)与第一连接孔(321)之间均连接有可拆卸的紧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房的箱体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板(311)上设置有吊孔(3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房的箱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梁(400)包括直角连接的两个第一型材板(420),所述第一型材板(420)呈竖向延伸,在两个第一型材板(420)竖向的侧边上均连接有向内垂直折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升曹华锐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三昇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