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路起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2599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水路起泡装置,包括出水管组件,包括外管和设置在外管内的内管;起泡器,设置在外管内,设置有内筒体和外筒体,以及连接内筒体和外筒体的柔水网,外筒体外壁与外管内壁接触;以及接头,连接出水管组件和起泡器,包括连接内管和内筒体的芯体,以及设置在芯体外壁、与外管内壁接触的卡环,芯体内部设置有出水通道,卡环上设置有出水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管设置在外管内,减少龙头体积,节约安装空间,通过内筒体和具有出水通道的芯体配合,起泡器与内管连接、导通,外筒体和具有出水通孔的卡环同时与外管内壁接触,起泡器与外管连接、导通,实现一个起泡器同时连接两条管路,减少装配零件,节约生产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水路起泡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龙头
,特别涉及一种双水路起泡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常的厨房用水中,通常需要使用自来水和纯净水,需要分别安装自来水龙头和净水器龙头,导致台面需要开设多个安装孔,台面杂乱,安装总费用高,工序繁杂,因此市面上出现自来水和纯净水一体设置的龙头,采用一个套管内安装有两根出水管,每根出水管对应安装一个起泡器,受起泡器和出水管的结构限制,龙头的整体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大,配套安装的密封零件多,结构复杂,生产和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双水路起泡装置,能够节约安装空间,减少装配零件,节约生产和维护成本。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水路起泡装置,包括:出水管组件,包括外管和设置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起泡器,设置在所述外管内,设置有内筒体和外筒体,以及连接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的柔水网,所述外筒体外壁与所述外管内壁接触;以及接头,连接所述出水管组件和所述起泡器,包括连接所述内管和所述内筒体的芯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芯体外壁、与所述外管内壁接触的卡环,所述芯体内部设置有出水通道,所述卡环上设置有出水通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水路起泡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内管设置在外管内,内管能够用于供给纯净水或沸水,外管能够用于供给自来水,结构简单紧凑,减少龙头体积,节约安装空间,通过内筒体和具有出水通道的芯体配合,起泡器与内管连接、导通,通过外筒体和卡环同时与外管内壁接触,且卡环上设置有出水通孔,使得起泡器与外管连接、导通,实现一个起泡器同时连接两条管路,减少装配零件,节约生产和维护成本。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管设置为软胶管,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芯体上,且所述芯体外壁设置有若干张紧环。通过内管设置为软胶管,便于贯穿安装在外管内,安装便捷,能够用于供给纯净水或沸水,避免长时间使用后生锈,保证供水洁净度,由于软胶管具有弹性,芯体插入内管内,张紧环与内管内壁紧密接触,实现内管与接头密封连接,结构简单,密封可靠。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芯体与所述内筒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圈,芯体与内筒体密封连接,避免在水压冲击作用下,导致接头与起泡器分离,保证密封连接可靠。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管包括管体和安装筒,所述管体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筒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接头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内,所述起泡器设置在所述安装筒内。装配时,将起泡器定位安装在安装筒内,接头与内管连接并定位安装在连接部内,管体通过连接部与安装筒连接,同时使得接头与起泡器定位对接,定位准确,装配便捷,提高生产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内壁设置有由内向外倾斜的连接斜面,所述卡环外壁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斜面适配的安装斜面。通过安装斜面与连接斜面紧密接触,卡环定位安装在连接部内,使得接头定位安装,且连接斜面设置为由内向外倾斜,引导卡环进入,并随着卡环进入逐渐紧固安装卡环,结构简单,导向定位可靠,装配便捷,提高生产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筒内设置有环台,所述起泡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台配合的翻边。通过环台与翻边配合,起泡器定位安装在安装筒内,定位快速准确,装配便捷,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起泡器之间设置有平垫圈。通过平垫圈两端分别与连接部、起泡器接触,安装时避免连接部与起泡器直接接触而导致磨损,有效延长零件使用寿命,节约维修费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水管组件的进水端连接有龙头主体,所述龙头主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内管导通的定温管,以及与所述外管导通的若干调温管。通过龙头主体定位安装出水管组件、定温管和调温管,实现外管与调温管导通,内管与定温管导通,定位准确,安装便捷。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龙头主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水阀和第二通水阀,所述第一通水阀连接所述内管和所述定温管,所述第二通水阀连接所述外管和若干所述调温管。通过第一通水阀、第二通水阀和龙头主体配合,控制内管和定温管的通断,第二通水阀控制外管和调温管之间的通断,独立控制,控制准确可靠。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水路起泡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起泡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出水管组件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出水管组件100、外管110、管体111、连接部112、连接斜面1121、安装筒113、环台1131、内管120、接头200、芯体210、出水通道211、张紧环212、卡环220、出水通孔221、安装斜面222、密封圈230、起泡器300、外筒体310、翻边311、内筒体320、柔水网330、平垫圈340、龙头主体400、第一通水阀410、第二通水阀420、定温管430、调温管440、热水管441、冷水管442。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水路起泡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水路起泡装置,包括出水管组件100,出水管组件100包括外管110和设置在外管110内的内管120,外管110的出水端内部设置有起泡器300,起泡器300设置有内筒体320和外筒体310,以及连接内筒体320和外筒体310的柔水网330,外筒体310外壁与外管110内壁接触,出水管组件100和起泡器300之间连接有接头200,接头200包括连接内管120和内筒体320的芯体210,以及设置在芯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水路起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出水管组件,包括外管和设置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n起泡器,设置在所述外管内,设置有内筒体和外筒体,以及连接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的柔水网,所述外筒体外壁与所述外管内壁接触;以及/n接头,连接所述出水管组件和所述起泡器,包括连接所述内管和所述内筒体的芯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芯体外壁、与所述外管内壁接触的卡环,所述芯体内部设置有出水通道,所述卡环上设置有出水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水路起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水管组件,包括外管和设置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
起泡器,设置在所述外管内,设置有内筒体和外筒体,以及连接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的柔水网,所述外筒体外壁与所述外管内壁接触;以及
接头,连接所述出水管组件和所述起泡器,包括连接所述内管和所述内筒体的芯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芯体外壁、与所述外管内壁接触的卡环,所述芯体内部设置有出水通道,所述卡环上设置有出水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路起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设置为软胶管,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芯体上,且所述芯体外壁设置有若干张紧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路起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与所述内筒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路起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管体和安装筒,所述管体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筒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接头设置在所述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海陈水全
申请(专利权)人:开平市汉玛克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