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复合型结构膜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47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复合型结构膜胶,包括基层,基层的上下两侧依次设置有强化加固层、透气导流层、胶体粘附层和硅油离型层,强化加固层贴合于基层的外侧且包括内部形成有容纳腔的外膜和开设于外膜左右两端形成有开口,开口处密封有隔膜,透气导流层贴合于强化加固层的外侧且内部形成有导流腔,透气导流层的前后两层均匀开设有若干组与导流腔相连通的透气孔,胶体粘附层贴合于透气导流层的外侧且内部纵向开设有若干组导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通过强化加固层内的填充溶液在对胶膜按压的过程中可以将强化加固层进行破损并将内部溶液挤出,提高在按压过程中对物体的粘附效果,利用透气导流层和胶体粘附层的腔道结构,提高胶膜的凝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复合型结构膜胶
本技术涉及复合胶
,具体为一种高强度复合型结构膜胶。
技术介绍
结构胶是指强度高(压缩强度>65MPa,钢-钢正拉粘接强度>30MPa,抗剪强度>18MPa),能承受较大荷载,且耐老化、耐疲劳、耐腐蚀,在预期寿命内性能稳定,适用于承受强力的结构件粘接的胶粘剂,结构膜胶经常用于对物体进行粘附并且具有较强的粘附效果。然而,现有的复合型结构膜胶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胶体对物体进行粘附的过程中虽然具有较好的粘附性,但胶体本身的凝胶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凝胶时间,垂直贴附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偏移;(2)膜胶外围密封较差容易影响到粘附的稳定性。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复合型结构膜胶,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复合型结构膜胶,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下两侧依次设置有强化加固层、透气导流层、胶体粘附层和硅油离型层,所述强化加固层贴合于基层的外侧且包括内部形成有容纳腔的外膜和开设于外膜左右两端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密封有隔膜,所述透气导流层贴合于强化加固层的外侧且内部形成有导流腔,所述透气导流层的前后两层均匀开设有若干组与导流腔相连通的透气孔,所述胶体粘附层贴合于透气导流层的外侧且内部纵向开设有若干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上端与导流腔相连通,所述胶体粘附层的外围还一体成型有贴合叶片,所述硅油离型层贴合于透气导流层和贴合叶片的外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层采用塑胶制成且内部呈瓦楞状结构,所述基层厚度为10μm-12μ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膜和隔膜均采用PET材料,所述外膜的强度大于隔膜的强度,所述外膜的厚度为3μm-4μm,所述隔膜的厚度为2μm-2.5μ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液态胶水、防水剂和抗氧化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流孔的下端形成有透气口,所述透气口呈向内侧凹形的槽体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贴合叶片整体呈弧面结构且外端高度低于胶体粘附层高度,所述贴合叶片和胶体粘附层厚度相同且均为6μm-7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方案在胶膜的内部设计有多层结构,通过强化加固层内的填充溶液在对胶膜按压的过程中可以将强化加固层进行破损并将内部溶液挤出,提高在按压过程中对物体的粘附效果,此外利用透气导流层和胶体粘附层的腔道结构,可以加快内部的空气流通,提高胶膜的凝固效率。2.在胶膜的上下层外围设计有呈弧面结构的贴合叶片,可以提高物体之间的贴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胶体粘附层底部结构图。图中:1-基层,2-强化加固层,3-透气导流层,4-胶体粘附层,5-硅油离型层,6-容纳腔,7-外膜,8-开口,9-隔膜,10-导流腔,11-透气孔,12-导流孔,13-贴合叶片,14-透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复合型结构膜胶,包括基层1,基层1的上下两侧依次设置有强化加固层2、透气导流层3、胶体粘附层4和硅油离型层5,强化加固层2贴合于基层1的外侧且包括内部形成有容纳腔6的外膜7和开设于外膜7左右两端形成有开口8,开口8处密封有隔膜9,透气导流层3贴合于强化加固层2的外侧且内部形成有导流腔10,透气导流层3的前后两侧均匀开设有若干组与导流腔10相连通的透气孔11,胶体粘附层4贴合于透气导流层3的外侧且内部纵向开设有若干组导流孔12,导流孔12的上端与导流腔10相连通,胶体粘附层4的外围还一体成型有贴合叶片13,硅油离型层5贴合于透气导流层3和贴合叶片13的外侧。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基层1采用塑胶制成且内部呈瓦楞状结构,基层1厚度为10μm-12μm,将基层1设计为瓦楞状结构便于进行挤压压缩,并配合容纳腔6内填充有液态胶水、防水剂和抗氧化剂的外流进一步的提高物体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外膜7和隔膜9均采用PET材料,外膜7的强度大于隔膜9的强度,外膜7的厚度为3μm-4μm,隔膜9的厚度为2μm-2.5μm。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容纳腔6内填充有液态胶水、防水剂和抗氧化剂,通过容纳腔6内的液态胶水、防水剂和抗氧化剂可以提高胶体的防水性和抗氧化性,边切通过液态胶水可以进一步提高结构膜胶的粘附效果。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导流孔12的下端形成有透气口14,透气口14呈向内侧凹形的槽体结构,这样的设计方式便于通过导流孔12以及透气口14的结构加速膜胶的干燥速度。具体地,贴合叶片13整体呈弧面结构且外端高度低于胶体粘附层4高度,贴合叶片13和胶体粘附层4厚度相同且均为6μm-7μm,将贴合叶片13设计为弧面结构在贴附时可以提高结构膜胶外围的密封性。在使用时:本技术当需要对物体进行粘附时可以将一侧的硅油离型层5撕下并将该面贴附于物体的粘贴面上,粘粘完毕后,将另一侧的硅油离型层5撕下并将盖面贴附于需要贴附的物体上,然后按压,按压的过程中基层1厚度逐渐缩小同时内部的隔膜9破裂,内部的液态胶水、防水剂和抗氧化剂流出对连接处达到进一步粘附的目的,导流孔12以及导流腔10的空气流动可以加速胶膜的干燥速度。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复合型结构膜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的上下两侧依次设置有强化加固层(2)、透气导流层(3)、胶体粘附层(4)和硅油离型层(5),所述强化加固层(2)贴合于基层(1)的外侧且包括内部形成有容纳腔(6)的外膜(7)和开设于外膜(7)左右两端形成有开口(8),所述开口(8)处密封有隔膜(9),所述透气导流层(3)贴合于强化加固层(2)的外侧且内部形成有导流腔(10),所述透气导流层(3)的前后两侧均匀开设有若干组与导流腔(10)相连通的透气孔(11),所述胶体粘附层(4)贴合于透气导流层(3)的外侧且内部纵向开设有若干组导流孔(12),所述导流孔(12)的上端与导流腔(10)相连通,所述胶体粘附层(4)的外围还一体成型有贴合叶片(13),所述硅油离型层(5)贴合于透气导流层(3)和贴合叶片(13)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复合型结构膜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的上下两侧依次设置有强化加固层(2)、透气导流层(3)、胶体粘附层(4)和硅油离型层(5),所述强化加固层(2)贴合于基层(1)的外侧且包括内部形成有容纳腔(6)的外膜(7)和开设于外膜(7)左右两端形成有开口(8),所述开口(8)处密封有隔膜(9),所述透气导流层(3)贴合于强化加固层(2)的外侧且内部形成有导流腔(10),所述透气导流层(3)的前后两侧均匀开设有若干组与导流腔(10)相连通的透气孔(11),所述胶体粘附层(4)贴合于透气导流层(3)的外侧且内部纵向开设有若干组导流孔(12),所述导流孔(12)的上端与导流腔(10)相连通,所述胶体粘附层(4)的外围还一体成型有贴合叶片(13),所述硅油离型层(5)贴合于透气导流层(3)和贴合叶片(13)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复合型结构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采用塑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小金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标正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