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鲜膜组、保鲜膜及保鲜膜供应装置,该保鲜膜组包括保鲜膜片和弹性条,保鲜膜片沿多条折痕折叠以形成保鲜膜叠层条状体,并且保鲜膜叠层体的两端部分别粘接,以使得保鲜膜叠层条状体的中部被撑开后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罩体;弹性条设置于保鲜膜叠层条状体的最外侧,使得保鲜膜叠层体被撑开后弹性条形成于开口的边缘处,以便于将罩体套接于目标物体后,利用弹性条的弹力密封罩体与目标物体之间的缝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保鲜膜组在使用时可以向外撑起,形成罩体,不仅方便又卫生,而且罩体可以增大使用面积,适用于更多的使用场景,不易造成浪费,而且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鲜膜组、保鲜膜及保鲜膜供应装置
本技术属于食品保鲜
,特别是涉及一种保鲜膜组、保鲜膜及保鲜膜供应装置。
技术介绍
生活中,当我们需要将蔬菜、水果、肉类存放到冰箱里时,为了更好保存,避免沾染细菌、风干或串味,就需要用保鲜膜将食物包裹起来。例如新鲜的草莓、切开的半个西瓜、吃剩的一盘菜,如果直接裸露的放在冰箱里,再次拿出来的时候,口感和营养就会变差很多。传统的保鲜膜都是圆筒状的,使用的时候,需要拉出一段包裹食物,再用剪刀切断。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不容易拿取,需要一手拿着卷筒,另一只手抽拉膜,覆盖好以后,还要拿剪刀费劲地剪断。其次,容易造成浪费,遇到较大食物的时候,保鲜膜又不够大,需要多道缠绕,既费事又浪费保鲜膜;最后,不卫生,保鲜膜在包裹食物时,由于操作费事,很容易沾染周围物品表面的细菌,传递到食物上,导致对包裹食物表面形成二次污染,极易滋生和繁殖细菌,起不到隔绝细菌的初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保鲜膜组。本技术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又卫生的保鲜膜组。本技术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便于用户将相邻两个保鲜膜组,提升用户的体验感。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鲜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鲜膜片,沿多条折痕折叠以形成保鲜膜叠层条状体,并且所述保鲜膜叠层体的两端部分别粘接,以使得所述保鲜膜叠层条状体的中部被撑开后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罩体;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保鲜膜叠层条状体的最外侧,使得所述保鲜膜叠层体被撑开后所述弹性件形成于所述开口的边缘处,以便于将所述罩体套接于目标物体后,利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密封所述罩体与目标物体之间的缝隙。进一步地,每条所述折痕平行于与所述保鲜膜片的长度方向;且相邻两个所述折痕间距相等。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折痕的间距为10~50mm。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保鲜膜片为方形;且每个所述保鲜膜片的宽度与长度比值为1.5~3。进一步地,所述折痕的数量为偶数条。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扁平状的热塑弹性体,并且所述热塑弹性体较宽的一面贴靠于所述保鲜膜片。进一步地,所述热塑弹性体的弹性系数为50~200N/m。特别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保鲜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根据上述任一条的保鲜膜组。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保鲜膜组通过点断式连接。特别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保鲜膜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内部限定有容纳空间;和根据上述的保鲜膜组,所述保鲜膜组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且所述容纳空间具有用于抽取所述保鲜膜组的抽拉孔。本技术的保鲜模组中,由于保鲜膜片沿多条折痕折叠以形成保鲜膜叠层条状体,并且保鲜膜叠层体的两端部分别粘接,用户在使用时可以将保鲜膜组向外撑起,形成罩体,不仅方便又卫生,而且罩体可以增大使用面积,适用于更多的使用场景,不易造成浪费。进一步地,本技术的保鲜模中,两个相邻的保鲜模组之间通过点断式连接,这种方式制造时既简便,又能够使得最终形成的保鲜模组便于被用于从点断孔处撕断,提升用户的体验感。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保鲜膜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保鲜膜组被撑开后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保鲜膜展开后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保鲜膜展开后的截面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保鲜膜供应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首先提出一种保鲜膜10,该保鲜膜10可以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保鲜膜组100,并且每个保鲜膜组100还可以包括保鲜膜片110和弹性条120,保鲜膜片110沿多条折痕140进行折叠,以使得形成保鲜膜叠层条状体,并且保鲜膜叠层条状体的两端部分别粘接,当保鲜膜叠层条状体被撑开后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罩体130,用于套设于目标物体上。弹性条120设置于保鲜膜叠层条状体的最外侧,使得保鲜膜叠层条状体被撑开后弹性条120形成于开口的边缘处,以便于将罩体130套接于目标物体后,利用弹性条120的弹力密封罩体130与目标物体之间的缝隙。在本实施例中,该保鲜膜组100可以由方形的保鲜膜片110经过多次以相反方向往复折叠后形成。在使用前,用户可以将该保鲜膜组100向一侧撑起,由于该保鲜膜10两侧折叠的部分分别被粘连在一起,因此,该保鲜膜组100被撑起后会形成大致呈球面状的罩体130,利用该罩体130套设在目标物体上,例如新鲜的草莓、切开的半个西瓜、吃剩的一盘菜,能够隔绝目标物体与空气,防止发生串味或者腐败。弹性条120设置于保鲜膜组100的最外侧,其可以为一条圆环状的弹性条120,也可以为多条条形的弹性条120,例如两条。两条的弹性条120可以分别沿长度方向包覆于保鲜膜组100相对的两个最外侧的边缘处。当用户将该保鲜膜组100向一侧撑起后,弹性条120可以自然地处于形成的罩体130的开口处。由于弹性条120和保鲜膜片110都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当用户欲将撑起的罩体130套设与目标物体时,可以根据目标物体的大小将该开口扩大,然后将罩体130整体覆盖在目标物体上。在此过程中,设置于开口处的弹性条120被拉伸产生弹力,利用该弹力可以密封罩体130与目标物体之间的缝隙,进一步隔绝目标物体与空气。因此,相较于传统的保鲜膜,用户在使用本实施例的保鲜膜10时,只需要取下单个的保鲜膜组100并将其被撑开,套设与目标物体上即可。使用过程不仅方便又卫生,而且保鲜膜组100被撑开后形成的罩体130可以增大保鲜膜10的面积,适用于更多的使用场景,不易造成浪费。请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每条折痕140平行于与保鲜膜片110的长度方向;且相邻两个折痕140间距相等。也即是,多条折痕140将保鲜膜片110沿宽度方向等间距平分,以使得在生产时沿多条折痕140折叠后形成的保鲜膜叠层条状体更加整齐美观,便于后续的包装和使用。请参见图3,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折痕140的间距L1还可以配置成10~50mm。也即是,通过折叠后形成的保鲜膜叠层条状体100的宽度为10~50mm范围内任意数值,例如10mm、30mm或50mm等。请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保鲜膜片110的宽度H与长度L2比值为1.5~3范围内任意数值,例如1.5、2或3等。也即是,在折叠之前,每个保鲜膜片110的宽度H大于长度L2,并且在折叠后形成的保鲜膜叠层条状体的宽度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鲜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保鲜膜片,沿多条折痕折叠以形成保鲜膜叠层条状体,并且所述保鲜膜叠层体的两端部分别粘接,以使得所述保鲜膜叠层条状体的中部被撑开后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罩体;和/n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保鲜膜叠层条状体的最外侧,使得所述保鲜膜叠层体被撑开后所述弹性件形成于所述开口的边缘处,以便于将所述罩体套接于目标物体后,利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密封所述罩体与目标物体之间的缝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鲜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鲜膜片,沿多条折痕折叠以形成保鲜膜叠层条状体,并且所述保鲜膜叠层体的两端部分别粘接,以使得所述保鲜膜叠层条状体的中部被撑开后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罩体;和
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保鲜膜叠层条状体的最外侧,使得所述保鲜膜叠层体被撑开后所述弹性件形成于所述开口的边缘处,以便于将所述罩体套接于目标物体后,利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密封所述罩体与目标物体之间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膜组,其特征在于,
每条所述折痕平行于与所述保鲜膜片的长度方向;且
相邻两个所述折痕间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鲜膜组,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折痕的间距为10~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膜组,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保鲜膜片为方形;且
每个所述保鲜膜片的宽度与长度比值为1.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訾雨蒙,
申请(专利权)人:訾雨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