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来显示电子影像的投影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220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用来显示电子影像的投影显示装置,包含一光源,用来产生极性不同之红绿蓝三色极化光;三调变单元,分别以反射的方式调变一单色极化光并改变其之极性以显示一电子影像;一分光镜组,其包含有二分色镜以及二分极镜。其中,一分色镜及该二分极镜用来将该光源之红绿蓝三色极化光分化为红绿蓝三单色光,并将其分别导入该三个调变单元来改变其之极性,以反射的方式产生三调变光输入另一分色镜中将该三调变光合成为一输出光束以显示该电子影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影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用来显示电子影像的投影显示装置。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它是现有液晶投影机之投影显示装置10之结构示意图。投影显示装置10包含有一近似白色之光源12,用来产生光线;一光均匀化装置(uniform illumination optical device)14设于光源12之前,用来将光源12发出之光线转换成照度均匀且近似方形之光束;一分色装置16,用来将光源12所产生之光线分成红(R)、绿(G)、蓝(B)三束不同颜色之输入光线;一近似方形之分色棱镜(trichromatic prism)18,其包含有三输入面及一输出面,用来将红绿蓝三束不同颜色之输入光线合成为一束输出光线输出;三光调变装置(modulationdevice)20,由单色液晶板(liquid crystal panels)所构成,分别设于分色棱镜18之三输入面前,用来调节三束输入的光线以产生内含有电子影像之输出光线;三聚焦镜片17、19、21,分别设于三光调变装置20前,用来将分色装置16所产生之红绿蓝三束输入光线聚集于三光调变装置20上;以及一投影镜头22,设于分色棱镜18之输出面前,用来将分色棱镜18所产生的输出光线投射至一荧幕24上。其中,光调变装置20系由透明之单色液晶显示器所构成,用来显示一单色之电子影像。分色棱镜18则会将三个单色液晶显示器20所产生之三个单色影像合成为一个彩色影像并由其输出面输出。分色装置16包含有一第一分色镜(dichroic mirror)26,用来将光均匀化装置14所产生之方形白色光束中先分离出一种色光,例如可以透射的方式先分出红色输入光线,一反射镜27,用来将分色镜片26所产生之红色输入光线反射至聚焦镜片17,一第二分色镜28,用来分离其余二种色光,例如将蓝色输入光线由分色镜26之反射光线中以反射的方式分出并传至聚焦镜片19,而绿色输入光线则是由该第二分色镜28通过,并经由二片透镜30以及二片反射镜32传入聚焦镜片21。由分色装置16的结构很明显的可以看出,红、蓝、绿三色输入光线在分色装置16内所走过的光程长短不一样。红色以及蓝色输入光线各经过一个分色镜片以及一个反射镜,两者的光程约略相等,但是缘色输入光线的光程则比红色及蓝色输入光线多出很多。由于距离不同会影响光线的照度,因此为了弥补绿色输入光线因光程较长而产生的照度损失,二片透镜30分别被置于二片反射镜32的前端用来聚集光线以弥补绿色输入光线因传送的距离过远而产生照度不足与均匀度不同的问题。然后二片透镜30的设置使绿色输入光线所经过的光程变得更为复杂,并使投影显示装置10之成本提高。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分色装置16所产生的红、蓝、绿三色输入光线在分色装置16内所走过的光程长短不一而引起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来显示电子影像的投影显示装置,它结构非常简单,造价较低,使用效果也比较好,并且解决上述之光程长短不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用来显示电子影像的投影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光源,用来产生极性不同之红绿蓝三色极化光;第一、第二及第三调变单元,每一调变单元系用来以反射的方式调变一单色极化光并改变其极性;一分光镜组,其包含有一第一分色镜,一第二分色镜,一第一分极镜,以及一第二分极镜,该二分色镜及该二分极镜系相互垂直,且该第一及第二分色镜沿一对角线排列,而该第一及第二极镜沿另一对角线排列;其中该第一分色镜用来将该光源之三色极化光分为一第一单色光及一双色光,并将其分别传至该第一及第二分级镜,该第一分极镜会将该第一单色光导向该第一调变单元,并将该第一调变单元反射而回之第一调变光导向该第二分色镜,该第二分极镜会将该双色光依据其极性分成二单色光并分别导向该第二及第三调变单元,而后再将该第二及第三调变单元反射而回之第二及第三调变光导向该第二分色镜,该第二分色镜则会将该第一、第二及第三调变光合成为一输出光束。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利用一分光棱镜来解决了光程长短不一的问题,并简化现有投影显示装置10的光学设计,使本专利技术之投影显示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造价较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现有液晶投影机之投影显示装置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液晶投影机之投影显示装置之结构示意图3为分光棱镜之结构示意图;图4为调变单元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投影显示装置之光源装置之结构示意图;图6和图7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之光源装置及投影显示装置之另一实施例之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至图4,图2为本专利技术之液晶投影机之投影显示装置40之结构示意图,图3为分光棱镜50之结构示意图,图4为调变单元之结构示意图。投影显示装置40包含有一光源装置42,三调变单元44、46和48,一分光棱镜(dichroic-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 prism)50,以及一投影镜头52。光源装置42系用来产生照度均匀且极性不同之红绿蓝三色极化光,也就是说此产生之三色极化光中有一色极化光之极化方向与另外二色极化光之极化方向不同。例如本专利技术之光源装置42所产生的极化光为红(R)、绿(G*)蓝(B)三色极化光,其中绿(G*)色极化光之极化方向与红(R)、蓝(B)二色极化光之极化方向不同。调变单元44、46和48是用来以反射的方式调变一单色极化光并改变其极性。分光棱镜50则是用来接受红(R)、绿(G*)、蓝(B)三色极化光并将其分别导入三调变单元44、46和48中进行调变,改变其极性后再将三单色极化光合成为一束输出光线输出。投影镜头52是设于分光棱镜50之输出面前,用来将分光棱镜50所产生之输出光线投射至一屏幕54上。分光棱镜50是以四块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棱镜60所构成,并分别在四块棱镜60的接触面上镀上一层镀膜作为镜面。分光棱镜50包含有一第一分色镜62,一第二分色镜64,一第一分极镜66,以及一第二分极镜68。分色镜62、64及分极镜66、68系以相互垂直方式设立,即第一及第二分色镜62、64系沿分光棱镜50之一对角线排列设立,而第一及第二分极镜66、68则沿分光棱镜50之另一对角线排列设立。每一个调变单元44、46和48均如图4所示一般,各包含有一反射式影像调变装置(mirror-type light modulator)76,用来以反射的方式调变一入射光以产生一反射光,以及一四分之一波长延迟装置(quarter-wave retarder)78,用来将入射光及反射光各延迟四分之一波长以使调变单元所产生之反射光与入射光相差二分之一波长而造成其极性相反。其中,反射式影像调变装置76可由一数字式微镜面装置(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或一反射式液晶显示器(mirror-type liquidcrystal display)所构成。当光源装置42所产生之照度均匀且极性不同之红(R)、绿(G*)、蓝(B)三色极化光进入分光棱镜50后,第一分色镜62将以反射的方式分出蓝(B)色极化光并传至第一分极镜66,而红(R)、绿(G*)双色极化光则透射通过第一分色镜62并传至第二分极镜68。在此,第一分极镜66之镀膜设计是使入射之P型极化光反射而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用来显示电子影像的投影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 一光源,用来产生极性不同之红绿蓝三色极化光; 第一、第二及第三调变单元,第一调变单元系用来以反射的方式调变一单色极化光并改变其极性; 一分光镜组,其包含有一第一分色镜,一第二分色镜,一第一分极镜,以及一第二分极镜,该二分色镜及该二分极镜系相互垂直,且该第一及第二分色镜沿一对角线排列,而该第一及第二极镜沿另一对角线排列; 其中该第一分色镜用来将该光源之三色极化光分为一第一单色光及一双色光,并将其分别传至该第一及第二分级镜,该第一分极镜会将该第一单色光导向该第一调变单元,并将该第一调变单元反射而回之第一调变光导向该第二分色镜,该第二分极镜会将该双色光依据其极性分成二单色光并分别导向该第二及第三调变单元,而后再将该第二及第三调变单元反射而回之第二及第三调变光导向该第二分色镜,该第二分色镜则会将该第一、第二及第三调变光合成为一输出光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尚毅
申请(专利权)人:致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