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将块状原材料打碎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1764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将块状原材料打碎的装置,包括底座和中空的磨粉筒,底座设有下支座、转盘和可驱动转盘旋转的动力件,转盘的上端面设有多个方形的刀片,刀片设有倾斜的切削刃,磨粉筒安装有齿圈、垫圈、可旋转的叶盘、可驱动叶盘旋转的电机,齿圈套设在转盘外,垫圈包括内圈和外圈,外圈与齿圈连接,叶盘设置在内圈的内部,外圈设有进料口,磨粉筒设有把手、转轴、进料管、出料管、吸粉槽、以及多个贯通的进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进风孔附近的的区域降温效果明显,叶盘旋转时,不仅会把塑粉从转盘的打碎区域吸至吸粉槽内,还把磨粉筒外的常温空气吸至吸粉槽,就可以实现叶盘、以及吸粉槽的附近区域降温,防止塑粉结团、结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将块状原材料打碎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在塑粉打碎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可将块状原材料打碎的装置。
技术介绍
塑粉是喷塑工艺中使用的材料,其应用场合广泛,金属表面需要用到不同的颜色进行装饰,而塑粉本身颜色单一,于是在塑粉制作的前期加入各色颜料进行混炼,再经过碾碎、碎粉、筛选工序后就能加工为塑粉成品,其原理塑粉原料和颜料倒入混炼装置内,并将混炼装置加热,使塑粉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均匀混炼后的塑粉原料从混炼装置被挤出至滚筒进行冷却,从滚筒出来后的半成品塑粉块为不规则的片状物体,再进入碾碎装置碾碎成为大小不均匀的半成品颗粒,半成品颗粒经过碎粉装置后变成大小不一的半成品粉末,最后经过筛子筛选制成粉粒大小均匀的塑粉成品。块状的塑粉原料在经过打碎装置后,变成粉末状,如果打碎装置的出料部位温度过高,就容易使粉末状的塑粉结团、结块,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可将块状原材料打碎的装置,在磨粉筒设置了内外贯通的进风孔,可对吸粉槽的附近区域降温。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将块状原材料打碎的装置,包括底座和中空的磨粉筒,所述的底座设有下支座、转盘和可驱动转盘旋转的动力件,所述的转盘的上端面设有多个方形的刀片,所述的刀片设有倾斜的切削刃,所述的磨粉筒安装有齿圈、垫圈、可旋转的叶盘、可驱动叶盘旋转的电机,所述的齿圈套设在转盘外,所述的垫圈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的外圈与齿圈连接,所述的叶盘设置在内圈的内部,所述的外圈设有进料口,所述的磨粉筒设有把手、转轴、进料管、出料管、吸粉槽、以及多个贯通的进风孔,所述的进风孔与内圈的内部导通,所述的出料管与吸粉槽导通,所述的进料口与进料管导通,所述的转轴与下支座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磨粉筒在靠近把手的这端设有与底座连接的长螺杆。磨粉筒盖住底座后,拧紧长螺杆,使磨粉筒和底座密封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磨粉筒设有上支座,所述的转轴设置在上支座处。转轴可在上支座处转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下支座设有与转轴套接的转孔。转轴可在转孔内转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磨粉筒设有固定把手的两个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设置在磨粉筒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块用于支撑把手。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料管端部设有外径大于进料管的圆形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的出料管端部设有外径大于出料管的圆形的第二连接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均安装有密封垫。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用于增加接触面积,当两者分别与相应的管道连接后,接触面积越大,密封效果越好;密封垫也起到密封的效果。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叶盘设有多个长方体状的叶片。叶片在高速旋转时,会把塑粉从转盘的打碎区域吸至吸粉槽内,最后塑粉进入出料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刀片设有螺纹孔,所述的转盘的下端设有与螺纹孔连接的螺栓。用螺栓将刀片紧固,螺栓位于转盘下端,可以避免与塑粉碰撞。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进风孔附近的的区域降温效果明显,叶盘旋转时,不仅会把塑粉从转盘的打碎区域吸至吸粉槽内,还把磨粉筒外的常温空气吸至吸粉槽,就可以实现叶盘、以及吸粉槽的附近区域降温,防止塑粉结团、结块,最后塑粉从出料管到下一道工序;垫圈的外圈起到支撑的作用,其内圈可以配合叶盘起到吸粉的作用,块状的塑粉原料从进料管到进料口,再进入到磨粉筒的中空区域进行打碎;刀片的倾斜的切削刃有助于更好地打碎块状的塑粉原料,齿圈也起到辅助打碎的功能;转轴与下支座转动连接,工人可以提起把手,于是磨粉筒的一端绕底座的下支座旋转,方便工人对磨粉筒和底座的内部进行清理、保养、检修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闭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打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4所示:可将块状原材料打碎的装置,包括底座12和中空的磨粉筒20,底座12设有下支座12b、转盘10和可驱动转盘10旋转的动力件11,转盘10的上端面设有多个方形的刀片7,刀片7设有倾斜的切削刃7a,磨粉筒20安装有齿圈6、垫圈5、可旋转的叶盘4、可驱动叶盘4旋转的电机3,齿圈6套设在转盘10外,垫圈5包括内圈5b和外圈5c,外圈5c与齿圈6连接,叶盘4设置在内圈5b的内部,外圈5c设有进料口5a,磨粉筒20设有把手30、转轴23、进料管22、出料管28、吸粉槽26、以及多个贯通的进风孔25,进风孔25与内圈5b的内部导通,出料管28与吸粉槽26导通,进料口5a与进料管22导通,转轴23与下支座12b转动连接。磨粉筒20在靠近把手30的这端设有与底座12连接的长螺杆2。磨粉筒20设有上支座24,转轴23设置在上支座24处。下支座12b设有与转轴23套接的转孔12a。磨粉筒20设有固定把手30的两个固定块29,固定块29设置在磨粉筒20远离转轴23的一端。进料管22端部设有外径大于进料管22的圆形的第一连接板21,出料管28端部设有外径大于出料管28的圆形的第二连接板27。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7均安装有密封垫1。叶盘4设有多个长方体状的叶片4a。刀片7设有螺纹孔,转盘10的下端设有与螺纹孔连接的螺栓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将块状原材料打碎的装置,包括底座和中空的磨粉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设有下支座、转盘和可驱动转盘旋转的动力件,所述的转盘的上端面设有多个方形的刀片,所述的刀片设有倾斜的切削刃,所述的磨粉筒安装有齿圈、垫圈、可旋转的叶盘、可驱动叶盘旋转的电机,所述的齿圈套设在转盘外,所述的垫圈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的外圈与齿圈连接,所述的叶盘设置在内圈的内部,所述的外圈设有进料口,所述的磨粉筒设有把手、转轴、进料管、出料管、吸粉槽、以及多个贯通的进风孔,所述的进风孔与内圈的内部导通,所述的出料管与吸粉槽导通,所述的进料口与进料管导通,所述的转轴与下支座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将块状原材料打碎的装置,包括底座和中空的磨粉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设有下支座、转盘和可驱动转盘旋转的动力件,所述的转盘的上端面设有多个方形的刀片,所述的刀片设有倾斜的切削刃,所述的磨粉筒安装有齿圈、垫圈、可旋转的叶盘、可驱动叶盘旋转的电机,所述的齿圈套设在转盘外,所述的垫圈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的外圈与齿圈连接,所述的叶盘设置在内圈的内部,所述的外圈设有进料口,所述的磨粉筒设有把手、转轴、进料管、出料管、吸粉槽、以及多个贯通的进风孔,所述的进风孔与内圈的内部导通,所述的出料管与吸粉槽导通,所述的进料口与进料管导通,所述的转轴与下支座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将块状原材料打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粉筒在靠近把手的这端设有与底座连接的长螺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将块状原材料打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粉筒设有上支座,所述的转轴设置在上支座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伟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七彩塑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