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文辉辉专利>正文

一种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67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包括水流流淌支撑的河底和水流流淌集中的河道,河道设置在河底的顶端,河道的两侧设置有河岸,河道的中部设置有河坝,河坝的一侧设置有石墩,石墩的顶端设置有栏杆、防汛墙和漏水渠,河坝的底部设置有流水管道,河坝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河道的另一侧设置有粗过滤层、细过滤层和阻流柱。该种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设置有石墩和河坝直接拦截河道内杂质以及漂浮物,通过设置有漏水渠进行初步过滤大颗粒物和漂浮物等较大的杂质,在通过粗过滤层和细过滤层进行细致处理河水内杂质,再通过阻流柱进行拦截细小沉淀物,从而经常清理河道内部的有害杂质和漂浮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
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
,具体为一种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据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总用水量将提高0.58%,预测2020年城镇化率到60%时,全国用水总量将突破红线控制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污染不断加剧,据研究我国的80%的河流被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对污染水体治理的研究是水资源保护的当务之急,目前城市污水很多都是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集中排放到附近的河道,使得天然水体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公告号:CN209507924U的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上述文件通过设置两道虑沟配合使用,在第一道虑沟内设置有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初步净化水质,再第二道虑沟设置基地排水层配合滤料层进行二次净化,从而治愈河道水质,但是上述文件在实际使用之中任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河道水质内杂质以及漂浮物繁乱众多,对于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生长影响很大且未有相应的处理,可能导致河道堵塞和河道内植物难以生长。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包括水流流淌支撑的河底和水流流淌集中的河道,所述河道设置在河底的顶端,所述河道的两侧设置有河岸,所述河道的中部设置有河坝,所述河坝的一侧设置有石墩,所述石墩的顶端设置有栏杆、防汛墙和漏水渠,所述河坝的底部设置有流水管道,所述河坝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河道的另一侧设置有粗过滤层、细过滤层和阻流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河岸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过道且边缘设置有防护栏,所述河坝由水泥混凝土材质制成且顶端设置有行走路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石墩由钢筋混凝土注塑嵌设河道内且位于河坝的一侧,所述石墩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多组栏杆,所述栏杆的顶端设置有小型防水照明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汛墙活动嵌设在石墩的一侧顶部,所述防汛墙的底端设置有升降机械配合使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漏水渠呈矩形贯穿设置在石墩的中部,所述漏水渠的顶部四壁呈镂空状设计且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漏水渠的底部连接流水管道的一端,所述流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出水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粗过滤层的内部采用多孔陶粒等环保材质且的粒径为7-8mm,所述粗过滤层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细过滤层的内部采用更为细小的多孔陶粒等材料制成,所述阻流柱呈梯形设置在细过滤层的另一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设置有石墩和河坝直接拦截河道内杂质以及漂浮物,通过设置有漏水渠进行初步过滤大颗粒物和漂浮物等较大的杂质,在通过粗过滤层和细过滤层进行细致处理河水内杂质,再通过阻流柱进行拦截细小沉淀物,从而经常清理河道内部的有害杂质和漂浮物。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的俯视图。图中:1、河底;2、河道;3、河岸;4、石墩;5、漏水渠;6、河坝;7、流水管道;8、出水口;9、粗过滤层;10、细过滤层;11、阻流柱;12、栏杆;13、防汛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包括水流流淌支撑的河底1和水流流淌集中的河道2,河道2设置在河底1的顶端,河道2的两侧设置有河岸3,河道2的中部设置有河坝6,河坝6的一侧设置有石墩4,石墩4的顶端设置有栏杆12、防汛墙13和漏水渠5,河坝6的底部设置有流水管道7,河坝6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8,河道2的另一侧设置有粗过滤层9、细过滤层10和阻流柱11。其中,河岸3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过道且边缘设置有防护栏,河坝6由水泥混凝土材质制成且顶端设置有行走路面,河岸3在便于行走运输打捞河内杂质的同时可以简单拦截飞来的杂物。其中,石墩4由钢筋混凝土注塑嵌设河道内且位于河坝6的一侧,石墩4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多组栏杆12,栏杆12的顶端设置有小型防水照明灯,石墩4用于初步拦截河道2内部的杂质以及漂浮物。其中,防汛墙13活动嵌设在石墩4的一侧顶部,防汛墙13的底端设置有升降机械配合使用,防汛墙13的设置便于应急特殊雨水情况。其中,漏水渠5呈矩形贯穿设置在石墩4的中部,漏水渠5的顶部四壁呈镂空状设计且设置有过滤网,漏水渠5的底部连接流水管道7的一端,流水管道7的另一端连接至出水口8漏水渠5的设置可以将大量漂浮物拦截在石墩4的顶端便于清理。其中,粗过滤层9的内部采用多孔陶粒等环保材质且的粒径为7-8mm,粗过滤层9对称设置有两组,细过滤层10的内部采用更为细小的多孔陶粒等材料制成,阻流柱11呈梯形设置在细过滤层10的另一侧,粗过滤层9配合细过滤层10多次进行清除河水内部杂质。工作原理:本技术为河道治理的生态虑沟结构,河水在进过河坝6时首先会被石墩4拦截,当水漫过石墩4是开始流入漏水渠5,而河水内包含的杂质和漂浮物则在漫过石墩4时被栏杆12初步拦截,之后再通过漏水渠5表面设置有过滤网再度拦截,水流进过流水管道7和出水口8进入另一节河道2,此时河水会被粗过滤层9和细过滤层10细致净化,最后一些小沉淀物则被阻流柱11拦截,多余的河水漫过阻流柱11流出,在此过程中,漂浮物和杂质在被拦截在石墩4表面以及侧面时,当存在一定数量可通过作业人员进行清除收集。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包括水流流淌支撑的河底(1)和水流流淌集中的河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2)设置在河底(1)的顶端,所述河道(2)的两侧设置有河岸(3),所述河道(2)的中部设置有河坝(6),所述河坝(6)的一侧设置有石墩(4),所述石墩(4)的顶端设置有栏杆(12)、防汛墙(13)和漏水渠(5),所述河坝(6)的底部设置有流水管道(7),所述河坝(6)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8),所述河道(2)的另一侧设置有粗过滤层(9)、细过滤层(10)和阻流柱(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包括水流流淌支撑的河底(1)和水流流淌集中的河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2)设置在河底(1)的顶端,所述河道(2)的两侧设置有河岸(3),所述河道(2)的中部设置有河坝(6),所述河坝(6)的一侧设置有石墩(4),所述石墩(4)的顶端设置有栏杆(12)、防汛墙(13)和漏水渠(5),所述河坝(6)的底部设置有流水管道(7),所述河坝(6)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8),所述河道(2)的另一侧设置有粗过滤层(9)、细过滤层(10)和阻流柱(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岸(3)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过道且边缘设置有防护栏,所述河坝(6)由水泥混凝土材质制成且顶端设置有行走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墩(4)由钢筋混凝土注塑嵌设河道内且位于河坝(6)的一侧,所述石墩(4)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辉辉
申请(专利权)人:文辉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