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穆晓超专利>正文

一种可以报警的灭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63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报警的灭火器,包括报警灭火器结构,所述报警灭火器结构包括喷管、钢瓶和把手,所述报警灭火器结构还包括报警主体,所述报警主体固定安装在钢瓶的上端,所述报警主体与钢瓶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所述喷管的上端通过钢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把手通过钢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报警主体包括铃铛和控制主体,所述铃铛通过控制主体固定,所述控制主体通过钢瓶上端固定安装,所述铃铛包括金属框、挂绳、金属块和固定环,所述金属框的上端后壁固定连接在固定环的上端,所述金属框的下部与固定环下接触,所述挂绳的上端固定安装在金属框的内壁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气压不足时发出声响,更好的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报警的灭火器
本技术涉及灭火器设备
,具体为一种可以报警的灭火器。
技术介绍
常见的灭火器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只能够通过压力表判断灭火器是否可用,由于使用者在紧急中存在遗忘观测的情况,且常见的灭火器气压不足时提起后不能发出声响进行提示,从而导致普通灭火器容易遗忘观测耽误灭火时间的问题,所以急需要一种能够缓解上述问题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报警的灭火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以报警的灭火器,包括报警灭火器结构,所述报警灭火器结构包括喷管、钢瓶和把手;所述报警灭火器结构还包括报警主体,所述报警主体固定安装在钢瓶的上端,所述报警主体与钢瓶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所述喷管的上端通过钢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把手通过钢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报警主体包括铃铛和控制主体,所述铃铛通过控制主体固定,所述控制主体通过钢瓶上端固定安装;所述铃铛包括金属框、挂绳、金属块和固定环,所述金属框的上端后壁固定连接在固定环的上端,所述金属框的下部与固定环下接触,所述挂绳的上端固定安装在金属框的内壁上端,所述挂绳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金属块的上端;所述控制主体包括束缚管、滑块、气囊、拉力弹簧和密封块,所述束缚管与密封块均通过钢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块与钢瓶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所述滑块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气囊的前端,所述拉力弹簧套在气囊的外侧,所述拉力弹簧的前端通过滑块的后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囊的后端通过密封块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气囊与密封块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所述拉力弹簧的后端通过密封块的前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后端外壁滑动支撑在束缚管的内壁,所述固定环固定套接在束缚管的前部外壁,所述金属块位于滑块的内侧。优选的,所述报警灭火器结构还包括压力表,所述压力表通过钢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钢瓶与压力表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优选的,所述铃铛还包括连接杆,所述金属框固定卡接在连接杆的前部内壁,所述连接杆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环的上端。优选的,所述挂绳呈扁平状。优选的,所述控制主体还包括通气孔,所述通气孔镂空开设在密封块的前端,所述钢瓶与通气孔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利用钢瓶内部气压通过密封块作用于气囊,使得气囊向前挤压滑块,同时利用拉力弹簧的拉力反作用于滑块,从而达到利用拉力弹簧与钢瓶内部气压相互作用,当钢瓶内部气压足够时滑块保持在束缚管的前端,从而使得金属块位于滑块内侧,当使用者提起装置使用时金属块无法敲击金属框;当钢瓶内部气压不足时,拉力弹簧带动滑块克服气囊内部的气压向后移动,从而使得滑块收入到束缚管内部,使得金属块的侧部无遮挡,当使用者提起装置后,利用提起的晃动力使得金属块敲击金属框发出声响,从而使得装置能够在钢瓶气压不足时发出声响达到报警的目的,通过压力表方便了使用者观察钢瓶的气压情况,通过连接杆增加金属框与固定环的距离,从而提高了金属框发出声响的清脆性,通过挂绳呈扁平状,使得金属块向侧部摆动的幅度大于前后摆动幅度,从而增加了金属块敲击金属框的频率,通过通气孔方便了气囊内部空间与钢瓶内部空间相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报警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铃铛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控制主体切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报警灭火器结构;2、报警主体;3、喷管;4、钢瓶;5、把手;6、压力表;7、铃铛;8、控制主体;9、金属框;10、挂绳;11、金属块;12、固定环;13、连接杆;14、束缚管;15、滑块;16、气囊;17、拉力弹簧;18、密封块;19、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的方位或位置的相对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以报警的灭火器,包括报警灭火器结构1,报警灭火器结构1包括喷管3、钢瓶4和把手5;报警灭火器结构1还包括报警主体2,报警主体2固定安装在钢瓶4的上端,报警主体2与钢瓶4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喷管3的上端通过钢瓶4的上端固定连接,把手5通过钢瓶4的上端固定连接;报警主体2包括铃铛7和控制主体8,铃铛7通过控制主体8固定,控制主体8通过钢瓶4上端固定安装;铃铛7包括金属框9、挂绳10、金属块11和固定环12,金属框9的上端后壁固定连接在固定环12的上端,金属框9的下部与固定环12下接触,挂绳10的上端固定安装在金属框9的内壁上端,挂绳1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金属块11的上端;控制主体8包括束缚管14、滑块15、气囊16、拉力弹簧17和密封块18,束缚管14与密封块18均通过钢瓶4的上端固定连接,密封块18与钢瓶4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滑块15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气囊16的前端,拉力弹簧17套在气囊16的外侧,拉力弹簧17的前端通过滑块15的后壁固定连接,气囊16的后端通过密封块18密封固定连接,气囊16与密封块18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拉力弹簧17的后端通过密封块18的前壁固定连接,滑块15的后端外壁滑动支撑在束缚管14的内壁,固定环12固定套接在束缚管14的前部外壁,金属块11位于滑块15的内侧;利用钢瓶4内部气压通过密封块18作用于气囊16,使得气囊16向前挤压滑块15,同时利用拉力弹簧17的拉力反作用于滑块15,从而达到利用拉力弹簧17与钢瓶4内部气压相互作用,当钢瓶4内部气压足够时滑块15保持在束缚管14的前端,从而使得金属块11位于滑块15内侧,当使用者提起装置使用时金属块11无法敲击金属框9;当钢瓶4内部气压不足时,拉力弹簧17带动滑块15克服气囊16内部的气压向后移动,从而使得滑块15收入到束缚管14内部,使得金属块11的侧部无遮挡,当使用者提起装置后,利用提起的晃动力使得金属块11敲击金属框9发出声响,从而使得装置能够在钢瓶4气压不足时发出声响达到报警的目的。报警灭火器结构1还包括压力表6,压力表6通过钢瓶4的上端固定连接,钢瓶4与压力表6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通过压力表6方便了使用者观察钢瓶4的气压情况。铃铛7还包括连接杆13,金属框9固定卡接在连接杆13的前部内壁,连接杆13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环12的上端;通过连接杆13增加金属框9与固定环12的距离,从而提高了金属框9发出声响的清脆性。挂绳10呈扁平状;通过挂绳10呈扁平状,使得金属块11向侧部摆动的幅度大于前后摆动幅度,从而增加了金属块11敲击金属框9的频率。控制主体8还包括通气孔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以报警的灭火器,包括报警灭火器结构(1),所述报警灭火器结构(1)包括喷管(3)、钢瓶(4)和把手(5),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灭火器结构(1)还包括报警主体(2),所述报警主体(2)固定安装在钢瓶(4)的上端,所述报警主体(2)与钢瓶(4)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所述喷管(3)的上端通过钢瓶(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把手(5)通过钢瓶(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报警主体(2)包括铃铛(7)和控制主体(8),所述铃铛(7)通过控制主体(8)固定,所述控制主体(8)通过钢瓶(4)上端固定安装;所述铃铛(7)包括金属框(9)、挂绳(10)、金属块(11)和固定环(12),所述金属框(9)的上端后壁固定连接在固定环(12)的上端,所述金属框(9)的下部与固定环(12)下接触,所述挂绳(10)的上端固定安装在金属框(9)的内壁上端,所述挂绳(1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金属块(11)的上端;所述控制主体(8)包括束缚管(14)、滑块(15)、气囊(16)、拉力弹簧(17)和密封块(18),所述束缚管(14)与密封块(18)均通过钢瓶(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块(18)与钢瓶(4)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所述滑块(15)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气囊(16)的前端,所述拉力弹簧(17)套在气囊(16)的外侧,所述拉力弹簧(17)的前端通过滑块(15)的后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囊(16)的后端通过密封块(18)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气囊(16)与密封块(18)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所述拉力弹簧(17)的后端通过密封块(18)的前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5)的后端外壁滑动支撑在束缚管(14)的内壁,所述固定环(12)固定套接在束缚管(14)的前部外壁,所述金属块(11)位于滑块(15)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报警的灭火器,包括报警灭火器结构(1),所述报警灭火器结构(1)包括喷管(3)、钢瓶(4)和把手(5),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灭火器结构(1)还包括报警主体(2),所述报警主体(2)固定安装在钢瓶(4)的上端,所述报警主体(2)与钢瓶(4)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所述喷管(3)的上端通过钢瓶(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把手(5)通过钢瓶(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报警主体(2)包括铃铛(7)和控制主体(8),所述铃铛(7)通过控制主体(8)固定,所述控制主体(8)通过钢瓶(4)上端固定安装;所述铃铛(7)包括金属框(9)、挂绳(10)、金属块(11)和固定环(12),所述金属框(9)的上端后壁固定连接在固定环(12)的上端,所述金属框(9)的下部与固定环(12)下接触,所述挂绳(10)的上端固定安装在金属框(9)的内壁上端,所述挂绳(1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金属块(11)的上端;所述控制主体(8)包括束缚管(14)、滑块(15)、气囊(16)、拉力弹簧(17)和密封块(18),所述束缚管(14)与密封块(18)均通过钢瓶(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块(18)与钢瓶(4)的内部空间贯通相连,所述滑块(15)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气囊(16)的前端,所述拉力弹簧(17)套在气囊(16)的外侧,所述拉力弹簧(17)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晓超李祖军易大志
申请(专利权)人:穆晓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