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上肢气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609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上肢气压泵,包括主机、套筒、肩套、手套和吸附盘,所述主机上设有控制按键、充气插孔、集成插孔和触摸液晶屏,所述套筒由主套和侧套组成,所述主套和侧套通过拉链衔接,所述主套、肩套和手套上设有气囊腔和电子气阀。本技术方案中的压力泵的动作原理是依据手法引流操作原则,先治疗区域淋巴结,然后在分区段、分压力进行充气,以增加淋巴液回流;针对不同区域和位置,依据手法引流操作技巧与原则,采取旋转挤压与环形前推手法,由近心端向远心端分区段、分压力进行充气,促进淋巴引流,避免了患肢肿胀以及患肢的皮下组织纤维化,增粗,皮肤增厚,角化,肢体畸形,影响肢体活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上肢气压泵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
,具体为新型上肢气压泵。
技术介绍
淋巴系统是人体相对独立的第二套循环系统,具有维持组织液平衡、免疫防御、脂肪代谢等重要生理功能。全球范围内淋巴水种的患病人数约1.7亿,在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中,淋巴水肿排在第11位(世界卫生组织,WHO)。我国原发性及继发性的淋巴水肿患者人数每年在攀升,仅乳癌根治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每年约新增3万人。因此,在淋巴水肿发生的早期或综合消肿治疗后期维持阶段,使用新型间隙性空气波压力,可以有效增加或促进淋巴液和组织间隙的回流,避免肢体肿胀的加重或复发,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现阶段使用的空气压力泵一般含多个腔,工作时逐个充气后沿患肢长轴向肢体根部按压,现有的间隙性空气波压力治疗主要作用是减少毛细血管的渗出,而不是促进淋巴回流。将肢体的水肿液挤向患肢腋下区域,可能导致患侧上肢更加肿胀,患肢的皮下组织纤维化,增粗,皮肤增厚,角化,肢体畸形,影响肢体活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新型上肢气压泵,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上肢气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1)、套筒(2)、肩套(21)、手套(22)和吸附盘(16),所述肩套(21)和手套(22)分别通过尼龙塔扣与套筒(2)连接,所述主机(1)上设有控制按键、充气插孔、集成插孔和触摸液晶屏,所述套筒(2)由主套(3)和侧套(4)组成,所述主套(3)和侧套(4)通过拉链衔接,所述主套(3)、肩套(21)和手套(22)上设有气囊腔(5)和电子气阀(7),所述气囊腔(5)之间设有间隔带(6),所述气囊腔(5)内部设有气囊(9),所述气囊(9)通过乳胶连接管(10)与电子气阀(7)密封连通,所述电子气阀(7)一端通过支管(11)与集成管(12)密封连通,所述集成...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上肢气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1)、套筒(2)、肩套(21)、手套(22)和吸附盘(16),所述肩套(21)和手套(22)分别通过尼龙塔扣与套筒(2)连接,所述主机(1)上设有控制按键、充气插孔、集成插孔和触摸液晶屏,所述套筒(2)由主套(3)和侧套(4)组成,所述主套(3)和侧套(4)通过拉链衔接,所述主套(3)、肩套(21)和手套(22)上设有气囊腔(5)和电子气阀(7),所述气囊腔(5)之间设有间隔带(6),所述气囊腔(5)内部设有气囊(9),所述气囊(9)通过乳胶连接管(10)与电子气阀(7)密封连通,所述电子气阀(7)一端通过支管(11)与集成管(12)密封连通,所述集成管(12)与主管(13)密封连通,所述主管(13)与充气插孔密封连通,所述电子气阀(7)另一端通过连接线与线套(14)一端的集成端头(15)连接,所述集成端头(15)嵌合于集成插孔内,所述主套(3)、肩套(21)和手套(22)一端的间隔带(6)上设有马达箱(8),所述主套(3)、肩套(21)和手套(22)另一端的间隔带(6)上设有吸附盘(16),所述马达箱(8)通过螺丝贯穿间隔带(6)与吸附盘(16)固定,所述马达箱(8)内部设有马达,所述马达通过连接线与线套(14)一端的集成端头(15)连接,所述吸附盘(16)上嵌套有硅胶套(17),所述硅胶套(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秀丽潘海龙袁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