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肛门成形手术中的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57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肛门成形手术中的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该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第一手指环、第二手指环、第一钳臂弯头、第二钳臂弯头、铰轴、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钳臂弯头和第二钳臂弯头向一侧弯曲成弧形,所述第一钳臂弯头和第二钳臂弯头中至少一个钳臂弯头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深度刻度线以标识所述第一钳臂弯头或第二钳臂弯头插入体内的深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肛门成形手术中的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的钳臂弯头的外表面设置有深度刻度线,能够知道钳臂弯头进入人体的深度,从而有利于手术操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肛门成形手术中的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肛门成形手术中的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
技术介绍
肛门闭锁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先天畸形,病理改变是胚胎早期直肠发育停滞,没有穿过盆底肌肉至会阴。手术最关键的部分是精准地在盆底肌肉的中心形成隧道,将直肠穿出建立正常的直肠与肌肉的解剖关系。70年代以前,通过手指盲目分离形成隧道,解决排便问题,但是缺点是肌肉损伤和错过其中心问题导致术后大便失禁。80年代后,通过尾路见盆底肌肉正中劈开,辨认肌肉中心后,将直肠直视下缝合固定在肌肉中心,缺点是肌肉损伤,直肠周围形成疤痕,导致狭窄和僵硬,便秘高达60%。20世纪后,腹腔镜肛门成形兴起,优点是微创避免盆底肌肉劈开,提高了治疗效果。但是准确地从会阴侧向盆腔侧形成隧道仍然是手术的难点,影响疗效,阻碍其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盆底肌肉隧道的扩张刻度钳。目前没有类似的扩张器械,传统的扩张器械存在盆底肌肉损伤,隧道错过肌肉中心导致的手术后大便失禁脱肛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手术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肛门成形手术中的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传统的扩张器械存在盆底肌肉损伤,隧道错过肌肉中心导致的手术后大便失禁脱肛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手术疗效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肛门成形手术中的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该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第一手指环、第二手指环、第一钳臂弯头、第二钳臂弯头、铰轴、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弯头尾端与所述第一钳臂前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片连接于所述第二钳臂弯头尾端与所述第二钳臂前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通过所述铰轴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手指环和所述第二手指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尾端;所述第一钳臂弯头和第二钳臂弯头向一侧弯曲成弧形,所述第一钳臂弯头和第二钳臂弯头中至少一个钳臂弯头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深度刻度线以标识所述第一钳臂弯头或第二钳臂弯头插入体内的深度。进一步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钳臂弯头或第二钳臂弯头上的相邻两个所述深度刻度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cm或5mm。进一步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钳臂弯头或所述第二钳臂弯头外表面的多个所述深度刻度线由不同的颜色标识层构成。进一步地,所述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还包括多个深度数值标识,每个所述深度数值标识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深度刻度线后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臂弯头和所述第二钳臂弯头的前端均为圆润头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臂弯头和所述第二钳臂弯头的直线长度均为4-6cm,所述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的直线长度为17-19cm,所述第一钳臂弯头和所述第二钳臂弯头的弧度角度为5-15°。进一步地,所述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钳臂尾部和所述第二钳臂尾部的互相配合的两个卡止件,所述卡止件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钳臂或所述第二钳臂的卡止臂以及设置于所述卡止臂一侧的多个卡止凸起,多个卡止凸起沿所述卡止臂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两个卡止件的卡止凸起相向设置以相互卡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臂弯头和所述第二钳臂弯头内侧均设置有防滑条纹。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肛门闭锁患儿盆底肌呈漏斗状形态,分为纵肌和横肌两部分,纵肌是中心,但是出于闭合状态,纵肌长度1.5-3.0cm,宽度2-3mm。传统的隧道扩张成形方法有手指触觉扩张法,穿刺球囊扩张法,分离钳扩张法,都是从会阴侧向盆腔侧扩张,也就是由漏斗的闭合侧向开放侧扩张,不清楚分离钳的深浅,很容易错过盆底肌肉中心,偏离至中心的左侧后右侧,与目前手术后排便控制不良的40-60%密切相关。本技术的思路是在腹腔镜直视下,从盆底肌漏斗的盆腔侧向会阴侧扩张,使闭合的盆腔侧的纵肌张开形成上半部分隧道后,在腹腔镜监视下,从会阴侧用分离钳,从肛穴的中心向盆腔隧道侧穿入,二者汇合,保障微创的前提下将直肠从盆底肌中心穿出,改革肛门闭锁的治疗原理,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肛门成形手术中的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的钳臂弯头的外表面设置有深度刻度线,能够知道钳臂弯头进入人体的深度,从而有利于手术操作的进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肛门成形手术中的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肛门成形手术中的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所设置刻度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钳臂2第二钳臂3第一手指环4第二手指环5第一钳臂弯头6第二钳臂弯头7铰轴8第一连接片9第二连接片100深度刻度线101圆润头部102卡止臂103卡止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肛门成形手术中的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该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包括第一钳臂1、第二钳臂2、第一手指环3、第二手指环4、第一钳臂弯头5、第二钳臂弯头6、铰轴7、第一连接片8和第二连接片9,所述第一连接片8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弯头5尾端与所述第一钳臂1前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片9连接于所述第二钳臂弯头6尾端与所述第二钳臂2前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8和所述第二连接片9通过所述铰轴7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手指环3和所述第二手指环4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1和所述第二钳臂2尾端;所述第一钳臂弯头5和第二钳臂弯头6向一侧弯曲成弧形,所述第一钳臂弯头5和第二钳臂弯头6中至少一个钳臂弯头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深度刻度线100以标识所述第一钳臂弯头5或第二钳臂弯头6插入体内的深度。本实施例的刻度钳使用方式如下:通过手指插入第一手指环3和第二手指环4来带动第一钳臂弯头5、第二钳臂弯头6、第一连接片8和第二连接片9绕铰轴7转动,实现第一钳臂弯头5和第二钳臂弯头6端部对盆底肌隧道的扩张,同时通过查看深度刻度线100来控制第一钳臂弯头5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肛门成形手术中的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其特征在于,该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包括第一钳臂(1)、第二钳臂(2)、第一手指环(3)、第二手指环(4)、第一钳臂弯头(5)、第二钳臂弯头(6)、铰轴(7)、第一连接片(8)和第二连接片(9),所述第一连接片(8)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弯头(5)尾端与所述第一钳臂(1)前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片(9)连接于所述第二钳臂弯头(6)尾端与所述第二钳臂(2)前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8)和所述第二连接片(9)通过所述铰轴(7)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手指环(3)和所述第二手指环(4)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1)和所述第二钳臂(2)尾端;所述第一钳臂弯头(5)和第二钳臂弯头(6)向一侧弯曲成弧形,所述第一钳臂弯头(5)和第二钳臂弯头(6)中至少一个钳臂弯头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深度刻度线(100)以标识所述第一钳臂弯头(5)或第二钳臂弯头(6)插入体内的深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肛门成形手术中的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其特征在于,该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包括第一钳臂(1)、第二钳臂(2)、第一手指环(3)、第二手指环(4)、第一钳臂弯头(5)、第二钳臂弯头(6)、铰轴(7)、第一连接片(8)和第二连接片(9),所述第一连接片(8)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弯头(5)尾端与所述第一钳臂(1)前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片(9)连接于所述第二钳臂弯头(6)尾端与所述第二钳臂(2)前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8)和所述第二连接片(9)通过所述铰轴(7)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手指环(3)和所述第二手指环(4)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1)和所述第二钳臂(2)尾端;所述第一钳臂弯头(5)和第二钳臂弯头(6)向一侧弯曲成弧形,所述第一钳臂弯头(5)和第二钳臂弯头(6)中至少一个钳臂弯头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深度刻度线(100)以标识所述第一钳臂弯头(5)或第二钳臂弯头(6)插入体内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钳臂弯头(5)或第二钳臂弯头(6)上的相邻两个所述深度刻度线(100)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cm或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盆底肌隧道扩张刻度钳,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钳臂弯头(5)或所述第二钳臂弯头(6)外表面的多个所述深度刻度线(100)由不同的颜色标识层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陈震明安晓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儿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