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结粪便助排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57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28
干结粪便助排器,包括操作手柄,操作手柄的上端固定有外套管和内芯管,内芯管插设在外套管内且与外套管同轴线设置,内芯管的上端设置有注水头部,注水头部的顶端设置有可视镜头和光源,注水头部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前端设置气囊,用于密封外套管与肠道之间空隙,使得冲刷的粪液顺利经透孔进入稀便临储腔,可视镜可以直视下观察肠道内情况,避免损伤肠道;新技术对于通过灌肠难以解决的粪块堵塞问题,冲刷效果好,方便严重便秘患者顺利排出梗阻粪块,使用方便安全,功能齐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结粪便助排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干结粪便助排器。
技术介绍
患者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排便习惯不佳或者服用药物等多种因素时,可能导致大便干结、直肠肛管内粪块形成,尤其是长期卧床、年迈患者,经常出现便秘,排便不畅,从而引起粪块性肠梗阻,甚至诱发心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但是由于粪块较大,坚硬,肠道堵塞严重,灌肠液不能通过粪块,灌肠不能起到作用。此时往往用手抠粪便,效果欠佳,或者器械如钳子捣碎、钳夹粪块帮助排便,容易引起肠道损伤,患者痛苦较大,并且大便不易收集,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干结粪便助排器,采用该助排装置可以方便患者排出较硬的粪块,使用效果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干结粪便助排器,包括操作手柄,操作手柄的上端固定有外套管和内芯管,内芯管插设在外套管内且与外套管同轴线设置,内芯管的上端设置有注水头部,注水头部的顶端设置有可视镜头和光源,注水头部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外套管的上端部外周设置有气囊;操作手柄上设置有注气接口,注气接口通过气管与气囊连接,气管内置于外套管内壁内;内芯管下端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外套管内,内芯管的上端固定有圆板,圆板上表面均布有刷毛,圆板上开设有透孔,内芯管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内芯管的下部固定有两个密封环,密封环外缘与外套管内壁滑动密封配合,上方的密封环与圆板之间形成稀便临储腔,外套管的下部连接有与稀便临储腔连通的粪液排出接口,粪液排出接口通过管道连接粪便收集装置,两个密封环之间形成冲洗进液腔,内芯管的下部固定有上大下小的圆锥输送套,圆锥输送套的内壁固定有第二螺旋叶片,内芯管上开设有进液孔,进液孔位于圆锥输送套内,外套管上固定有注水接口,注水接口与冲洗进液腔连通;第一螺旋叶片输送方向向上,第二螺旋叶片输送方向向下;内芯管的下端设置有从齿轮,外套管的下端部安装有安装盒,安装盒内设置有电机,电机上设置有主齿轮,主齿轮穿过外套管后与从齿轮相啮合;操作手柄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的开关,操作手柄的下端设置有可视镜,可视镜通过线路与可视镜头连接。操作手柄的一侧固定有护手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前端设置气囊,用于密封外套管与肠道之间空隙,使得冲刷的粪液顺利经透孔进入稀便临储腔,同时气囊减少毛刷与肠壁接触,减少肠壁损伤,毛刷和水流可刷洗化解干结粪便,对肠壁机械刺激小;内芯管带动第一螺旋叶旋转,可推动稀便进入稀便临储腔,引起圆板前后腔内压力变化,促进稀便从粪液排出接口排出,加速水流喷入;可视镜可以直视下观察肠道有无损伤、粪块清除情况及残余粪块位置,适时调整干结粪便助排器进入深度和方向;新技术对于通过灌肠难以解决的粪块堵塞问题,冲刷效果好,方便患者顺利排出梗阻粪块,减轻肠壁损伤,利于粪便收集,避免污染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干结粪便助排器,包括操作手柄1,操作手柄1的上端固定有外套管2和内芯管3,内芯管3插设在外套管2内且与外套管2同轴线设置,内芯管3的上端设置有注水头部4,注水头部4的顶端设置有可视镜头5和光源6,注水头部4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7,外套管2的上端部外周设置有气囊8;操作手柄1上设置有注气接口9,注气接口9通过气管与气囊8连接,气管内置于外套管2内壁内;内芯管3下端部通过轴承10转动连接在外套管2内,内芯管3的上端固定有圆板11,圆板11上表面均布有刷毛12,圆板11上开设有透孔,内芯管3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14,内芯管3的下部固定有两个密封环15,密封环15外缘与外套管2内壁滑动密封配合,上方的密封环15与圆板11之间形成稀便临储腔16,外套管2的下部连接有与稀便临储腔16连通的粪液排出接口17,粪液排出接口17通过管道连接粪便收集装置,两个密封环15之间形成冲洗进液腔18,内芯管3的下部固定有上大下小的圆锥输送套19,圆锥输送套19的内壁固定有第二螺旋叶片20,内芯管3上开设有进液孔21,进液孔21位于圆锥输送套19内,外套管2上固定有注水接口22,注水接口22与冲洗进液腔18连通;第一螺旋叶片14输送方向向上,第二螺旋叶片20输送方向向下;内芯管3的下端设置有从齿轮23,外套管2的下端部安装有安装盒,安装盒内设置有电机,电机上设置有主齿轮24,主齿轮24穿过外套管2后与从齿轮23相啮合;操作手柄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的开关25,操作手柄1的下端设置有可视镜26,可视镜26通过线路与可视镜头5连接。操作手柄1的一侧固定有护手柄27;当医护人员手持操作手柄1时,护手柄27防止手部滑脱,使得手持装置牢稳。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注水接口22通过水管与水源设备(例如水泵或者水箱)连接,粪液排出接口17与粪便收集装置连接,然后再将装置直接插入或者经过肛门镜插入直肠内,直至粪块梗阻部位,常见干结粪块部位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位置较低,因此插入深度不需要过深;然后由注气接口9向气囊8内注入气体,气囊8充盈后密封肠道与外套管2之间间隙,同时推开肠壁,减少毛刷与肠壁的接触,启动电机,电机通过主齿轮24和从齿轮23带动内芯管3转动,内芯管3带动圆板11、第一螺旋叶片14、圆锥输送套19以及第二螺旋叶片20同步转动,打开水源设备,水源设备的水通过注水接口22进入冲洗进液腔18,冲洗进液腔18内圆锥输送套19以及第二螺旋叶片20转动,由于第二螺旋叶片20的转动将冲洗进液腔18内的冲洗水汇集到圆锥输送套19内,并由圆锥输送套19内的进液孔21进入内芯管3,最后由内芯管3上端注水头部4的出水孔7向上喷出,对干结的粪块进行水冲洗分解,并且圆板11上的刷毛12开始对粪块进行扫刷,加快粪块化解,稀便通过透孔进入稀便临储腔16,第二螺旋叶片20旋转的动力,可加快头端的稀便加速进入稀便临储腔16,并由粪液排出接口17进入体外粪便收集装置;与此同时可视镜26和可视镜头5用于观察粪块冲洗情况,光源6用于补充肠道内光线,使得更为清楚地观察内部情况。本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干结粪便助排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手柄,操作手柄的上端固定有外套管和内芯管,内芯管插设在外套管内且与外套管同轴线设置,内芯管的上端设置有注水头部,注水头部的顶端设置有可视镜头和光源,注水头部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外套管的上端部外周设置有气囊;操作手柄上设置有注气接口,注气接口通过气管与气囊连接,气管内置于外套管内壁内;/n内芯管下端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外套管内,内芯管的上端固定有圆板,圆板上表面均布有刷毛,圆板上开设有透孔,内芯管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内芯管的下部固定有两个密封环,密封环外缘与外套管内壁滑动密封配合,上方的密封环与圆板之间形成稀便临储腔,外套管的下部连接有与稀便临储腔连通的粪液排出接口,粪液排出接口通过管道连接粪便收集装置,两个密封环之间形成冲洗进液腔,内芯管的下部固定有上大下小的圆锥输送套,圆锥输送套的内壁固定有第二螺旋叶片,内芯管上开设有进液孔,进液孔位于圆锥输送套内,外套管上固定有注水接口,注水接口与冲洗进液腔连通;第一螺旋叶片输送方向向上,第二螺旋叶片输送方向向下;/n内芯管的下端设置有从齿轮,外套管的下端部安装有安装盒,安装盒内设置有电机,电机上设置有主齿轮,主齿轮穿过外套管后与从齿轮相啮合;操作手柄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的开关,操作手柄的下端设置有可视镜,可视镜通过线路与可视镜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干结粪便助排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手柄,操作手柄的上端固定有外套管和内芯管,内芯管插设在外套管内且与外套管同轴线设置,内芯管的上端设置有注水头部,注水头部的顶端设置有可视镜头和光源,注水头部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外套管的上端部外周设置有气囊;操作手柄上设置有注气接口,注气接口通过气管与气囊连接,气管内置于外套管内壁内;
内芯管下端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外套管内,内芯管的上端固定有圆板,圆板上表面均布有刷毛,圆板上开设有透孔,内芯管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内芯管的下部固定有两个密封环,密封环外缘与外套管内壁滑动密封配合,上方的密封环与圆板之间形成稀便临储腔,外套管的下部连接有与稀便临储腔连通的粪液排出接口,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万庆刘志芳傅聿铭陈亚斌杨战锋郭魁元李倩郭晓磊罗昭锋闫军浩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